阴炁和阳炁的区别(34气)
对于站桩来说,我们练气的目的,就是通过呼吸吐纳的方法,从自然界中取天地的后天之气,来补充人体的先天之气,正如我在站桩八年后的感悟一文中提到的归元更新,使得我们的身体能够自行吸收天地能量,实现不养而自养,不练而自练。
昨天的文章没想到反向这么强烈,有褒有贬。但是其中有一个很多的网友都提出来的疑问,本来我觉得这个也只是一个文字游戏,没有太多争论的必要,后来经过讨论,反应出其争论点并不仅仅是文字的区别,还有深层次的练习方法的不同。既然这个词有这么多朋友提出了疑问,而且确实也是练气的核心用语。是什么字呢?就是"气"和"炁"。有一些朋友说是应该是化气,有的说根本没有听过还有练气一说。虽然很多朋友也只是道听途说来的,但是为了避免太多的人误解,还是提出我的个人看法和感受吧。
在说明这两个词的区别之前,我觉得有必要先了解,修炼之道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祖国医学、儒释道、传统武术等文化一样,都是建立在古人与自然和谐竞争共生存的基础上,通过观察人类的生老病死等想象,总结经验,反复推演,实操所得,并非是西方现代的几百年的常规医学所能理解的。就像西方科学开始认为物质由分子构成,后来又说是原子构成,再后来又发现了质子、中子、电子、夸克、反物质、暗物质等等,越来越小,越来越与初始的设想不一样。而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老子就写下了"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的高超言论,总结出了"道"、"虚无"等等的理念。当年列夫托尔斯泰,就说中国的老子是对他影响最为巨大的人!曾经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玻尔,对于他研究的基于波粒二象性创建了“互补哲学”,都说只是老子学说的传播者,而且还把道家的太极图悬挂在自己办公室的墙上潜心参悟!可见很多国外的学者科学家都认为老子说的是真理。
所以,气的存在,是有实践依据的。要去理解他,首先是要站在中华的传统文化思想上去了解。
什么是气?
关于气,其实和道相类似,无法用言语去描述。气有多种多样,正邪气、阴阳气、先天后天之气、营卫之气、精气、元气等等,各有所别,功效各异,无法琢磨。只能感悟,不能具象化。
对于修炼来说,其途径也是有千百条之多,各个门派有各个门派的功法和心法,但是殊途同归。我前两篇文章的观点,也只是道家众多法门中之一的修炼方式方法,而且我是修武,又与修道打坐的理念不一样。我的观点也吸收了一些前辈们的理论,所以,前两篇文章仅供参考,不一定非要按此去练习的。
言归正传,我说的气是先天后天之气。前辈们认为万物都由阴阳二气化生而来,我们人体生下来,就具有先天的精气。但是这种精气是随着生命活动在消耗的,会越用越少的,所以就需要从天地之中获得精气,来补充人体所需,延年益寿。
这个先天之精气的获得,一方面通过摄取食物中的水谷精微,通过脾胃的运化转为身体所需的精气;另一方面就通过呼吸吐纳,从自然空气中获得精微能量物质,通过丹田的炼化转化为先天的精气。而我所说的第二个方面的获取能量,就是自然中的后天之气,也就是前文中所说的"元阳"。它是具有一定能量的,比如我们在做呼吸吐纳的过程中,用鼻子吸气久了,鼻子里面会感觉到麻、热,鼻腔会有变厚的感觉,这就是元阳粘附与鼻腔的感受。还有我们去到大自然,在花团锦簇阳光照耀的森林或者花园里面深吸一口气,会感觉头脑轻松清醒异常,全身的疲乏感觉似乎都褪去很多,这也是后天气进入身体后的一种能量补充。
当后天之气在进入丹田之后,会在丹田中反复萃化。而元阳和元精都是从外界而来的能量,是活跃的,是带有火性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呼吸吐纳时,丹田会感觉暖烘烘的原因。如果这种能量吸入过多,他们会脱离丹田,随着热量上升乱串,引起上火的现象。比如有的人会嘴唇发干、起皮、舌头发红、身体灼热甚至起包等等,就是因为后天之气的火性导致。
所以我们第一步练气就是要控制这种不良作用,使它能够温顺地待在丹田之中,萃化为精,然后有序的散布到身体的四肢末梢及神经微循环之中。
有了这一步,才能谈及接下来的第二步:化炁。
什么是炁?关于炁这个字,我最开始也看着好奇怪,很少见到,不认识。后来才知道,它也读作qie,是气的同音字。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崔希范写了一部关于内丹修炼的书——《崔公入药镜》,也被誉为"金丹之枢辖"之美名,其在开篇的第一句就是:"先天炁,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
同样的,在宋明时期,有一本被誉为"一切大道口诀无不包罗"的丹道和道家义理的大著作,相传出于尹真人(即尹志平)高弟之手的《性命双修万神圭旨》,其中在阐述修炼的整个流程的时候,也写的是"化炁"。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门派的内传练功文字记载中也是写的"化炁"。
由此可见,炁是精所化。那为什么不写作气,而要写作"炁"呢?这个字,我个人觉得应该是修炼之人创造的。也只有修炼到了一定境界的人才能体悟到"炁"的内涵。中国的文字都是取自于自然万物和人类生活及生命真理。因此,要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要具备抽象的人文精神才能更好地理解它的内涵。炁这个字,拆开来,上边是无,下边是火,现代叫的四点水,就是无火的意思。而之前说了,后天气中的元阳和元精是一种具有动能的精微物质,是有"火"性的,喜欢居无定所,四处游荡。所以先通过练气化精制其火,使其稳定。再通过炼化转为先天同源的无火之"炁"。
小结
气和炁,是炼气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性质也不同,作用也不一样。但是对于有些修炼门派或者功法来说,练气化jing是练jing化炁的一个部分,不会是单独成立,这也是为什么有的朋友没有听说过练气化jing的原因。但是我觉得如何归类是小节,不必执着。根据自己的需求练习,寻找感悟自己最适合的方法和窍门才是最实际的。
我修习练气之道,也只是在站桩过程中,对于身体内自然产生的气做相应的梳理,从而辅助我练功,我并不是修道之人。所以在练习过程中,与有些同道的感悟会有所不同,是因为目的不同。习练者要客观对待自己的修炼门道,不要强行遵从其他人的说法。练气本就是容易出差错的功夫,人云亦云是很麻烦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