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领导的对话(和领导对话是门艺术)

当着裕王、严嵩和吕芳的面,胡宗宪将马宁远揭露“毁堤淹田”内幕的供状呈给了嘉靖皇帝;嘉靖皇帝看完供状,并没有将其中的内容公开,只是将其说成了“河道失修”的详情。而后,嘉靖皇帝命吕芳将这份足以将“严党”连根拔起的供状交给“睡着”的严嵩。

而后,吕芳连唤两声“阁老”,叫醒了“装睡”的严嵩:

“供状,皇上已经御览啦,写的都是河堤失修的详情,皇上让你也看看!”

嘉靖皇帝的意思很明确:你们做得虽然过分,但朕现在还不想动手!

与领导的对话(和领导对话是门艺术)(1)

一份揭露“严党”罪行的供状,一份来自嘉靖皇帝的敲打,而且告状的人就在现场,严嵩该怎么办?

表忠心、悔罪过?太小儿科,而且嘉靖皇帝也不会相信!

推责任、甩黑锅?没人会信,更何况了解内幕的胡宗宪就在现场,三言两语就能驳倒。

来看严嵩的应对办法:

“皇上,臣老迈眼花,字太小,看不清了!”

皇上,啥也别说了,臣心里有数了,以后您就看臣的表现吧!更重要的是,严嵩刚刚因为“年迈”竟然在御前睡着了;现在,因为“眼花”,看不清供状肯定也正常。

嘉靖皇帝一拳打在了棉花上,你说气人不气人!

只是,嘉靖皇帝早已是修炼成仙的所在,还能让严嵩占了上风?来看嘉靖的反应:

“那就拿回去,给内阁的人都看一看。”

哦,你看不清?内阁的“清流党”能不能看清?要不要朕把这份供状公开?

好了,话语权和主动权重新掌握在了嘉靖皇帝的手上。

当然,这也只是一句威胁和敲打!总体而言,领导的安排有着两种方式:一、只是安排,不需要反馈;二、作出安排,等待反馈或者事后检查。

嘉靖皇帝的这个命令就属于第一种情况,如此命令,只在于敲打严嵩,不在乎内阁是不是真能看到这份供状。很明显,这是嘉靖皇帝给严嵩留的面子,或者给严嵩留的命。

与领导的对话(和领导对话是门艺术)(2)

接着,嘉靖皇帝又提到了胡宗宪的辞呈:

“还有一样,胡宗宪的辞呈,他自己提出请朝廷开他的缺。阁老,你认为要不要准汝所请?”

注意,这句话以后,严嵩立马转脸看向了裕王,他到底想要告诉裕王什么?

1、看见了吧,皇上不想“倒严”,您还是省省心思吧;

2、看见了吧,皇上还离不开我,朝廷更离不开我,凡遇大事还是需要我帮着拿主意;

更重要的是,严嵩想要告诉压根就没弄懂朝野局势的裕王:小子,该老夫表演了,学着点。

“擢黜之恩,皆出自上,非臣等可以置喙。”

胡宗宪能不能辞职,严嵩该怎么回答?

同意?咋滴,胡宗宪不在浙江,是不是更便于你们“毁堤淹田”、“兼并土地”

不同意?咋滴,看出来胡宗宪并没有投靠裕王,你们还是愿意接纳胡宗宪?

更重要的是,嘉靖皇帝刚刚给了面子、留了性命,严嵩不能不有所表示,将人事权力完全交给嘉靖皇帝就是最好的表示。

与领导的对话(和领导对话是门艺术)(3)

只是,别忘了嘉靖皇帝的执政风格——什么都想牢牢控制,还从来都不会直接下令。

所以,嘉靖皇帝才会如此说道:

“你这话言不由衷!胡宗宪任兵部尚书,后来放浙直总督兼浙江巡抚,都是你向朕举荐的嘛,什么时候用人罢人都是朕一个人说了算啦?”

这句话以后,严嵩赶紧下跪,以示谢罪,但却并没有给出反应。刚刚表示将人事权力还给嘉靖皇帝,总不能立马就反悔吧!而且,这可是领导的当面训斥,解释不行,解释就是掩饰;反驳更不行,反驳就等于作死;严嵩能做的也就只有下跪沉默。

这时候,胡宗宪说话了:

“当时阁老举荐臣,皇上重用臣,都是希望臣能在浙江上不辜恩、下能安民,现在臣在浙江左支右绌,实与封疆不相符,请皇上革去臣职。”

两位级别不同的领导,因为你的事儿把话谈僵了,你该怎么办?

“青铜段位”可能会这样说:两位领导,你们别吵啊!

“白银段位”可能会这样说:两位领导,别因为我的这点小事闹出不愉快,不值当!

“王者段位”可能会这样说:因为我这点小事让两位领导操心了,给领导添麻烦了!

再看胡宗宪的回答:严阁老举荐、皇上重用都是对我的信任,只是我没把事情办好,先处理我吧!

与领导的对话(和领导对话是门艺术)(4)

领导不会吵架,只会“偶尔”出现“意见不合”的时候;如果这个“意见不合”是因你而起,那就啥也别说,低头认错,等待处理。

好了,胡宗宪的一句“主动认错”、“等待处理”成功将两位领导之间的僵局打破,而且成功吸引了嘉靖皇帝的注意力。对于胡宗宪的再次请辞,嘉靖皇帝给出了自己的决定:

“敢不敢,朕都不会让你撂挑子!你这个人有两点朕还是知道的,一呢,能够识大体顾大局,二是肯实心用事。浙江和南直隶都是朝廷的赋税重地,就冲着有那么多的倭寇在那儿,现在没有你,也无人能够镇得住。”

明确了自己的态度后,嘉靖皇帝再次将胡宗宪的“辞职”请求扔给了严嵩:

“严阁老,你说呢?”

上一次,严嵩甩锅让嘉靖皇帝生气了;这一次,严嵩自然不能再甩锅;更重要的是,一向不明确自己态度的嘉靖皇帝,突然给出了明确的安排,严嵩该怎么办?

把嘉靖皇帝的命令和态度,转变成自己的话,用自己的嘴说出来,转变成自己的意见!

来看严嵩的第一句话:

“圣明无过于皇上!”

记住这句话——领导永远不会犯错,错的永远都是会错意、办错事;没协调好、没贯彻好、没背好黑锅的下属!

嘉靖皇帝,更不会出错!这绝非拍马屁,而是置身官场、职场的先决条件!

与领导的对话(和领导对话是门艺术)(5)

好,来看严嵩完美的转换能力:

“眼下浙直确实还不少了胡宗宪,可他肩上的担子又确实太重了些。”

先肯定嘉靖皇帝的意见,再在这个意见许可的范围内,给出些许自己的看法。如此,既充分尊重了嘉靖皇帝,又能将嘉靖皇帝的意见成功的转换成自己的建议。

“既然皇上问到了臣,臣以为让胡宗宪辞去浙江巡抚的兼职,只任浙直总督一职,这样他既能够把握大局,又能够多出心思用在剿倭上。”

注意了,皇上并没有给出明确态度,这是我的建议,要是出了岔子也是我的错!

“今年海上的商路必须要打通,织造局五十万匹丝绸的生意一定要做成,这些事情责成胡宗宪尽力去办。”

嘉靖皇帝,为何不愿将马宁远的供状公开?

就是因为他需要“严党”为国库赚钱,说白了就是希望浙江的“改稻为桑”顺利推行。

严嵩的这句话看似是说给胡宗宪听的,实则是自己对嘉靖皇帝的承诺——皇上,您放心吧,我不会辜负您给我留的面子、留的命,我会努力为国库挣钱的!

完成了意见转换,完成了忠心表示,更重要的是,严嵩还将嘉靖皇帝不许胡宗宪辞职却不便于说出的原因,说了出来。

听完严嵩的建议,嘉靖皇帝转向裕王,说道:

“这才是老成谋国的话。”

什么叫“老成谋国”?说到底,还不就是“深通上意”吗!

不跟从嘉靖皇帝的节奏、不考虑朝野局势的现状,裕王,还真是需要好好跟着严嵩学习!

与领导的对话(和领导对话是门艺术)(6)

会议的最后,嘉靖皇帝给出了这样一句话:

“那个谭纶,该历练还让他在浙江历练。击鼓卖糖、各干各行,你们该干嘛干嘛去!”

既然是会议最后的总结之言,嘉靖皇帝的这句话自然是说给所有人听的。

谭纶,继续制约浙江省内的“严党”“严党”继续在浙江为朝廷挣钱;胡宗宪,继续夹在两者之间为难、维稳、维持局面。

嘉靖皇帝,依然是洞察一切、掌控一切的神仙!

(本文仅基于《大明王朝1566》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