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有哪些名人武将(明末民族英雄一览表)
崇祯
崇祯∶“朕登基之初,满清乃大明心腹大患,朕不愿大明亿兆汉人子民沦落为满洲人的奴才,祖祖辈辈为满洲之奴,朕在此立下重誓,朕有生之间亲尽全力对抗满清,直到朕死之日!”
崇祯,华夏最后一位正统皇帝!
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1] ),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于1622年(天启二年)年被册封为信王。1627年-1644年在位,年号崇祯,[2] 后世称为崇祯帝。朱由检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
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义,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时,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在位17年。
[2] 朱由检死后庙号怀宗,后改毅宗、思宗。清朝上谥号守道敬俭宽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南明弘光帝上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葬于十三陵思陵。
魏忠贤
魏忠贤「我是个阉人,阉党的首领,我不知道后世之人如何看我,但是在我掌权时期的天启朝,大明尚有能力抵御后金进攻,尚能取得仅有的宁锦大捷,天下百万大明官军尚有军饷可拿,中原流寇并未一发不可收拾,但是...我倒台后,那些自誉为正人君子的东林党执政后...天下立即大乱,朝廷再无钱粮供养军队,民不聊生,辽东战事一败再败一发不可收拾...」
魏忠贤(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北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汉族,原名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复姓,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名魏忠贤。明朝末期宦官。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朱由检继位后,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自缢而亡,其余党亦被肃清。
魏忠贤——他是一个无耻小人,一个能够为大明整体国力考虑的无耻权监,他人品低下,但他却能够牢牢地控制住大明这首大船使其不会翻船,他掌权期间,大明整体国力尚处于平稳,无论是面对中原流寇还是辽东女真,此时的大明仍然具有很大的优势。
对于魏忠贤,一句话「一个人的品德差,不等于他的能力差!」
他到底是不是汉民族的民族英雄?历史自有公论!!!
孙承宗
孙承宗∶“老夫纵横官场一生,见解,大明外患始终来自北方哒袒人,先有北方蒙古,后又辽东建州女真,但女真不比蒙古,皇太极一心想问鼎中原,灭我大明,陛下不可轻视!”
孙承宗(1563年—1638年),字稚绳,号恺阳,北直隶保定高阳(今河北)人,民族英雄。
明末军事战略家。曾为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而后替代王在晋为蓟辽督师,修筑宁锦二百里防线,统领军队十一万,功勋卓著,遭到魏忠贤的妒忌,辞官回乡。皇太极包围京都时,朱由检急召孙承宗,运筹帷幄将清军击退。但不久之后孙承宗又遭到朝中大臣弹劾,孙承宗再次辞官回乡,在家高阳县住七年。
崇祯十一年,清军大举进攻,已到古稀之年的孙承宗领家人守卫高阳,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全部战死,孙承宗被俘后拒绝投降,自缢而死!
孙承宗战败生前官至兵部尚书、太傅等,南明福王追赠太师,谥文正。
袁崇焕
袁崇焕∶“辽东十年边患,建州哒袒一日不忘入主中原,我大明国力渐衰,汝在此守辽,愿挡住建州铁骑兵锋,给大明休养生息的时间,汝在辽东一日,满洲休想踏进关内!”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生于广东东莞石碣,祖籍广西梧州(籍贯争议[1] )。
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并声称自己可以五年复辽,赴任后持尚方宝剑将东江毛文龙设计杀害。
袁崇焕于崇祯二年(1629年)击退皇太极,解了京都之围后,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袁崇焕,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袁崇焕最终被皇帝朱由检以通敌叛国罪处以凌迟。袁崇焕作为抗清名将,是一位争议较大的人物,被处死后明朝百姓争相抢食他的肉,而到了清乾隆时期,又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赞赏。对袁崇焕的个人评价也褒贬不一。
袁崇焕,一个争议非常大的人物,有功也有过。
秦良玉
秦良玉∶“大明天下三百载,大明的天下,也是汉人的天下,白杆兵世代忠于大明王朝,但愿苍天有眼,不要弃我大明,我愿和满洲建奴血战到底!”
秦良玉(1574年―1648年7月11日),字贞素,四川忠州(今重庆忠县)人,明朝末年著名女将,民族英雄!
丈夫马千乘是汉伏波将军马援后人,世袭石砫宣抚使(俗称土司),马千乘被害后,因其子马祥麟年幼,秦良玉于是代领夫职。秦良玉率领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先后参加抗击清军、奢崇明之乱、张献忠之乱等战役,战功显赫,被封为二品诰命夫人。皇帝朱由检曾作诗四首赞颂秦良玉。秦良玉死后后世文人赞颂秦良玉所作的诗词非常多,近代冰心、郭沫若也对秦良玉大加称赞。
爱国将领冯玉祥也曾说到:“纪念花木兰;要学秦良玉。”
明朝灭亡后,南明王朝追谥秦良玉为“忠贞侯”。历朝历代修史,女性名人都是被记载到列女传里,而秦良玉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记载到史书将相列传里。
秦良玉,民族女英雄!
卢象升
卢象升∶“满洲亡我汉人之心不死,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明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天启年间进士,明末著名将领、民族英雄!
当时满清绕过关宁防线进入中原腹地,烧杀抢掠,此时卢象升腹背受敌,自己只有5000兵力,满清3万兵力左右,却被附近的高起潜出卖,不予增援,为了保护背后的百姓撤离,卢象升依然决死向满清发起冲锋,5000人无一人幸存!卢象升一人斩杀49名满洲兵后力尽而亡!
死后谥号「忠烈」,崇祯皇帝追赠卢象升兵部尚书衔。
曹文诏
曹文诏「大明内忧之下不可抵御女真,汝毕生只有一个心愿,汝愿尽一生之力荡平中原流寇,还大明一个天下太平!」
曹文诏(?-1635),山西大同人。勇毅而有智略。明末著名将领。早年在辽东从军,历事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等人。在陕西,山西等地多次击败农民起义军。崇祯八年在姬家山被农民军重重围困,眼见无法撑持,最终自尽。崇祯帝下令建祠祭祀,追赠太子太保,左都督,清朝谥忠果。
沈云英
沈云英「建州女真虎视中原日久,我虽女子之身,也懂得国破家不在的道理,只要子孙不做满洲奴隶,我死又何惧!?」
1624-1660,明朝女将。她出身武职世家,文武全才,青年随父征战。父亲战死,她有胆有识,守卫父营,组织父亲旧部解除道州之危。因功敕封游击将军。清军入关,她耐守清贫,抑郁而终,乡民八方举哀。
曾在家乡办塾讲学。故里长巷有“云英将军讲学处”,长巷沈氏宗祠内留存“将军讲学处”石匾。为名垂青史的巾帼英雄。
毛文龙
毛文龙「建州女真乃大明之心腹大患,而我,就是建州女真的心腹大患!」
毛文龙(1576年2月10日—1629年7月24日),字振南,一名毛伯龙,祖籍山西平阳府太平县(今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生于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明朝末期将领,历仕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官至左都督平辽总兵官。
开创了军事重镇东江镇,在与后金的战争中颇有战功,多次趁后金对明用兵时出兵在背后袭击后金腹地,对女真进行了沉重的打击!被后金视为背后的心腹大患!
但为人骄恣,所上事多浮夸,索饷过多。后被袁崇焕矫诏所斩。
孙传庭
孙传庭「攘外必先安内,中原流寇猖獗,大明官军屡剿不灭!如若在让流寇肆虐下去,不等满洲入主中原,流寇将是大明王朝的掘墓人!」
孙传庭(1593年-1643年),字伯雅,又字百谷,代州镇武卫(今山西代县)人。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卒于明思宗崇祯十六年,年约51岁。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进士。
明崇祯十五年(1642)任兵部侍郎,总督陕西。次年升为兵部尚书(改称督师)。带兵镇压李自成、高迎祥。由于时疫流行,粮草不足,兵员弹药缺少,朝廷催战,无奈草率出战,后兵败,在陕西潼关战死,马革裹尸。明史称:传庭死,而明亡矣。
熊廷弼
熊廷弼「当今大明国力甚衰,辽东可守,不可攻,萨尔浒之败之例不可不见,对辽东建奴守为上著,待大明荡平中原流寇后,臣愿竭尽全力反攻辽东,收复我华夏故土——辽东!」
熊廷弼(1569年—1625年),字飞白,号芝冈,汉族,湖广江夏,明末将领,万历进士,楚党。
由推官擢御史,巡按辽东。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熊廷弼受命巡按辽东。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以兵部右侍郎代杨镐经略辽东,招集流亡,整肃军令,造战车,治火器,浚壕缮城,守备大固。
熹宗即位,天启元年(1621年),后金天命汗努尔哈赤攻破辽阳,再任辽东经略。与广宁(今辽宁北镇)巡抚王化贞不和,终致兵败溃退,广宁失守。沦为囚犯的他又不幸陷入党争,以前虽为楚党,但与东林党关系密切,且与东林六君子也关系匪浅。并传言有杨涟弹劾阉党的奏疏就出自熊廷弼之手。
后为阉党所害,天启五年(1625年)被杀,并传首九边。崇祯二年(1629年),熊廷弼得以归葬故里,谥襄愍,有《熊襄愍公集》。
赵率教
赵率教「建奴势大,辽东全境已被建奴侵占十之七八,关宁铁骑虽强,但没有足够的军饷何谈保家卫国?何谈收复失地?朝廷的官老爷啊,华夏危在旦夕!汉族即将面临灭顶之灾!不要在内斗下去了!」
赵率教(1569年-1629年),字希龙,号明善,生于靖虏卫,即今甘肃省靖远县(当时属陕西管辖),明朝将领,历任总兵、左都督、平辽将军。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率教中武进士,任甘州(今甘肃省张掖市)都司,为袁崇焕爱将。
宁远之战后,赵率教赴锦州经营关宁锦防线北段,并在宁锦之战中坚守锦州,击退后金的进攻。崇祯二年(1629年)十一月初四日,在遵化(今属河北)与后金贝勒阿济格的大军激战,被左翼四旗及蒙古兵包围,率教中流矢坠马,力战殉国。
何可纲
何可纲「败就败了,死有何惧?但我是汉人,我一生忠于大明,哪怕大明再昏庸在腐败,但我依然是汉人,我的家就在大明,你祖大寿卖国投降建奴,我何可纲宁死不降!来吧,杀了我吧,想让我给低贱的建奴下跪?做梦!」
何可纲(?-1631年),又作何可刚明朝辽东人是袁崇焕的部属,任职宁远道中军,为人廉洁勇敢,具有良好的领导统御才干,擅长安抚士兵。
何可纲先后于宁远大捷、宁锦之战成功守备宁远城,备受袁崇焕推崇,与赵率教、祖大寿共为抗清三将。于1628年清军经蒙古入关侵犯明朝首都北京时,先大战古冶乡及双望,接着营双望诸山,之后收复永平。
何可纲于大凌河之役时,与祖大寿被清军团团困死大凌河要塞,弹尽粮绝之际,仍然不愿投降,最后于满清诸将面前被祖大寿杀死。
满桂
满桂「大明待我不薄,做人要知恩图报,皇太极率领9万八旗大军攻打北京,我是一个粗人,没啥能耐,我能做的仅仅只是在北京城下和皇太极拼命,然后死在北京城下!」
满桂(1594年—1630年),蒙古族(一说汉族),宣府(今河北宣化)人,明末抵抗后金的著名将领。
自称祖籍山东兖州府峄县(今枣庄市)。满桂从小练习骑射,入伍后以军功先后任总旗、百户、守备。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后,逐渐崭露头角,历任游击、参将等职,天启四年(1624年)署总兵衔,是宁远之战、宁锦之战的明军主要统帅,功勋卓著。
崇祯二年十二月十六日(1630年1月28日),满桂在保卫北京的战斗中壮烈殉国!
李定国
李定国「我是汉人,但是建奴却来多我们的江山,妄想让我们汉人当他们的奴才,为了子孙后代考虑,我要做的仅仅只是和满清拼命而已,直到——死!!!」
李定国(1621年—1662年),字宁宇(或云字一人,初名如靖),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陕西榆林(或作延安)人。李定国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公元1630年(崇祯三年),张献忠发动陕北饥民起义,将少年李定国收为养子,改姓张(或云十岁时为张献忠所掠,养以为己子)。
从此,他跟随张献忠转战南北。[1] 李定国成年后,勇敢善战,为张献忠所钟爱。张献忠死后归顺南明政权,公元1652年(永历六年,清顺治九年)初,李定国在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出兵八万攻湖南。先取沅州(今湖南黔阳)、靖州(今湖南邵阳),继攻广西桂林,大败清军,逼得清军主帅、定南王孔有德自杀。李定国七月初占领桂林,随后,直下柳州、衡州等四州,兵锋指向长沙。清廷闻讯大惊,增派十万大军驰援。为避清军锐气,李定国暂时撤离长沙外围,退守衡州。清军主帅、亲王尼堪率军尾追,李定国设伏将清军团团包围,四面猛攻,清军大溃,尼堪被阵斩,全军覆没。李定国取得桂林、衡阳两大战役的胜利,使南明的抗清斗争打开了一个新局面。[1] 公元1661年(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清军吴三桂部十万大军进入缅甸,逼缅王交出永历帝,未果。次年,吴三桂在昆明将永历帝缢杀,南明至此灭亡。李定国闻讯,悲愤成疾,在西南边陲坚持抗清斗争17年的李定国于公元1662年六月在勐腊(在澜沧江以西)病逝,时年42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