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与鸟哪种更聪明(给狗断尾给鸟剪羽)
近日,我看了一部很感人的电影叫《给我翅膀》,讲的是一个人类帮助鸟儿完成迁徙的故事。
由于城市化的扩增,鸟类的迁徙路线受到阻碍,所以男主就驾驶一辆小飞机,引领鸟儿寻找远离城市的线路。
本来这是一部人与自然,爱与勇气的正能量电影,但里面有个一笔带过的词语让影片多了几分沉重:剪羽。
剪羽顾名思义就是剪掉鸟的羽毛,目的就是让它飞不起来。几乎同一时间,我脑海就想到了另一个词语:断尾,指的是断掉狗的尾巴。
这两种剥夺动物权利的行为令人很费解。先说断尾,身边给狗断过尾的朋友告诉我一大堆原因,例如容易感染细菌;怕被门夹到;犬种标准;工作需要等等。
听完这些原因,我更费解了。这就好比人的头发太长也容易被门夹,为啥还留长发?而犬种标准和工作需求也都是人定的,例如柯基生出来就有尾巴,凭啥把它规定成无尾狗?这做法完全违背了生物学。
断尾的原因很多人一知半解,弊端就更少人知道了。例如柯基,从出生的10-14天就要断尾,断尾过程不麻醉,少数情况下,幼犬会休克死亡或失血过多死亡。另外,断尾过的狗平衡性也会大大降低。
总而言之,几乎没人愿意承认断尾主要原因是为了满足人的畸形审美。
再说剪羽,这个理由就更可笑。首先那些人会告诉你,鸟是没有自由概念的,所以就不存在剥夺鸟的自由。自不自由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任何动物被束缚了都会挣扎。
接着他们会说,鸟翅膀的作用是用来逃避危险和觅食,而人类既然给予了鸟儿安全和食物,所以鸟就不需要翅膀了。人类竟然帮助鸟儿完成了生物进化?
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写道:人类慢慢从动物变成了神。
他的意思是人类渐渐主宰了整个自然界,我们慢慢拥有了神的能力。所以不用对任何动物负责,只要能带来舒适和娱乐,我们就会变得贪得无厌。我们会让这些动物存活、吃饱、维持健康,但却对它们的心理需求毫不关心,除非影响到我们自身。
举例来说,乳品业就有一套方法来强迫奶牛听话。奶牛只有生了小牛之后才会产奶,而且仅限哺乳期这一段时间。想要奶牛不断供奶,就必须让它们生下小牛,但又不能让小牛把奶吸光。所以,整个历史上常用的方法就是等到小牛出生后不久就全宰了,如此人类就能霸占牛奶,等到奶牛停奶之后再重新怀胎即可。
听来有些残忍,但甚至到现在这种做法仍然十分普遍。在许多现代的奶牛场里,奶牛通常只能活到5岁就会被宰杀。这5年中,它几乎一直在怀孕,为了维持最大的产奶量,在分娩后大约60-120天就要再次受精。至于小牛们,母的被养大成为新一代奶牛,而公的就进了肉联厂。
其实这些奶牛和上述所说的狗、鸟没什么区别。奴役奶牛是为了满足人的食欲,给狗断尾是为了满足人的欣赏欲,而限制鸟的飞行则是为了满足人的控制欲。都是从人的角度出发,工业化时代的悲剧在于,几乎所有人都一味强调动物的客观需求,却忽略了它们的主观需要。
某些生物学家总是说,现在的家禽宠物是除人类之外演化最成功的动物,因为它们足够多。但不幸的是,演化观点并不是唯一判断物种成功与否的标准,它只考虑到了生存和繁殖,却不顾个体的痛苦或幸福。
例如宠物狗,虽然在数量上大获成功,或许也能多活几年,不愁吃穿,但代价就是过着不符合它们天性和渴望的生活(被断尾)。就如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和印度,但不代表他们每个人都过的幸福。
更可怕的是,做完这些事,我们还要冠以“爱的名义”:我是为它们好。在自欺欺人这方面,人类向来很拿手。
例如电影《给我翅膀》,影片确实非常励志,里面有句台词说的也很棒:要记住,土地不是我们继承来的,而是向子孙借来的。可一旦了解背后的拍摄故事,又会有另一种想法。
《给我翅膀》的拍摄地在艾格莫尔特盐场,这里是法国唯一一个火烈鸟筑巢地,火烈鸟也是濒临灭绝的物种。拍摄团队用赶鸟的方式,造成500对火烈鸟夫妇因为受到惊吓,永久地放弃了自己的蛋,还有很多蛋在恐慌中被踩碎。
这本质上和爱狗人士的断尾行为一样,呼吁热爱环境、保护动物。但自身却做出伤害行为,这就是最讽刺的“以爱之名”。
-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