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巩晚年的现状(侯耀文看报纸慧眼识珠发现冯巩)
冯巩在天津老城里
冯巩的喜剧艺术出类拔萃、卓尔不群。他出道早、出名早,少年时就开始创作相声,以相声捧哏艺术成名,1987年起参加央视春晚,也是最早涉足影视的相声演员,他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爱旅游,最爱的就是喜剧艺术。
冯巩1957年生在天津河北区,是民国总统冯国璋的后代。他从小喜欢拉京胡、弹三弦、打快板,中学时上的是河北区二十六中,这个学校有一位老师叫蒋道燊,原是铁道公安部队文工团的话剧演员,转业到二十六中,组建文艺队,在地下室教队员们拉琴、唱歌,练发声、表演、舞功。又请来指挥家牛万里、市京剧一团琴师于学森等老师给队员们做辅导。
一个叫刘伟的男生,在文艺队乐队当指挥,这个孩子面部表情丰富,口齿伶俐,风度翩翩,蒋老师认为他是说相声的材料,动员刘伟与冯巩搭档。蒋老师用一台录音机录下马季、唐杰忠的段子《友谊颂》让刘伟、冯巩练习,两人被慧眼识才的马季先生发现,开始跟马季先生学相声,推开了艺术的大门。后来蒋老师干了一家装修公司,差不多是天津最早搞装修的人。
牛群 冯巩
1978年,冯巩和刘伟在天津纺织机械厂当工人,俩人没跟厂里打招呼,就跟着征兵办的人走了,去部队当文艺兵。可是到了部队才发现,部队里始终没有他俩的编制。俩人折腾了一年,没办法,只好回到厂里。一年没上班,厂里算他们旷工,要把他俩开除。多亏制线厂书记陈逸民收留了他们,还让冯巩当了团总支书记。
改革开放初期万象更新,天津市文化局、总工会联合举办业余艺术团队交流演出,冯巩、刘伟表演了相声《科学城》。此时两人初露锋芒:刘伟在表演上欢快流畅、包袱软丢硬甩结合,语言清晰,歌声甜美,嗓门亮堂;冯巩专攻捧哏,幽默沉稳,憨中藏智,表情冷静睿智,与刘伟配合得默契自然,在天津纺织系统乃至市总工会出了名。
1979年,冯巩收到《工人日报》王恩宇编辑的约稿信。1980年2月4日,他创作的相声《说话与礼貌》刊登在《工人日报》上。冯巩像报贩子一样买回一大堆报纸,挨家送给亲朋好友。侯耀文通过《工人日报》联系上冯巩,把他和刘伟调到了中国铁路文工团。两人第一次闯北京,但编制仍然得不到解决,档案关系调不过去,工资没有着落,制线厂的陈逸民书记顶住了压力,愣是给他俩开了四年工资。
侯宝林 牛群 冯巩
直到马季先生把冯巩、刘伟调入中央广播说唱团,两人才总算正式在北京落户。这时候,冯巩和刘伟已经成名,冯巩在台上恪守量活的规矩,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不夺戏,也不让戏,分寸火候,语言节奏,面部表情都独具风采。之后,他又与牛群合作,1988年8月参加全国专业相声大连星海杯电视邀请赛表演《灭鼠轶事》,冯巩获捧哏一等奖,牛群获逗哏二等奖,两人珠联璧合,相映成趣。
1987年马季编剧,潇湘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拾笑记》,赵炎、刘伟、冯巩、王谦祥、李增瑞、戴志成、郑健都担任了重要角色。这是冯巩第一次“触电”,此后他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影视创作上,他认为,电影与相声是相通相融的姊妹艺术,演电影能丰富表演技能,促进更好地说相声,把相声糅进电影,也能让电影更幽默。
在山东荣城大渔岛参加喜剧电影《笑破情网》拍摄时,冯巩灵感爆发,找到青岛曲艺团的赵保乐,两人合作创作了电视系列小品《开心阿O》,前9集每集三四分钟,后8集每集七八分钟,其搞笑短片的形式,如今仍被网络大量使用。1988年,《开心阿O》在央视播出,冯巩每天能收到十几封观众来信,多数对他这种新形式给予肯定,不少观众嫌播出时间太短不过瘾。
牛群 冯巩
此后冯巩在影视这条路上一发不可收拾,主演了电视剧《那五》,电影《业余警察》《狂吻俄罗斯》《离婚合同》《站直了,别趴下》《埋伏》《没事偷着乐》《谁说我不在乎》《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等。从《埋伏》开始,他真正进入了电影表演状态;从《没事偷着乐》开始,他当上了编剧,成为剧本的主导;从《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开始,他又当上了导演,而且是自编自导自演。
《没事偷着乐》《别拿自己不当干部》等电影都被冯巩“嫁接”到了自己的老家天津。冯巩特别喜欢在天津拍戏,因为这是他“自己的地盘”,在居民区一拍十几个小时,晚上发电机呜呜响,照明灯照得跟白天一样,但人们都能包容。相反要是谁家里电视机声音太大影响到拍摄,剧组的人过去一说,人家马上就把声音调下来了。冯巩自己说:“我是在天津的孩子,这儿就是我的天下,说天津话,按天津人的脾气办事儿,我得心应手。”他始终记得自己是天津人。(文:何玉新)
冯巩的曾祖父冯国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