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式蛋卷头发型(这家港式发型屋在魔都开了16年)
十六年!
一家店在同一个地方开十六年,
时间,本身就成为了一种无形的招牌。
有的客人,真的就是因为常常路过此地,
一年,两年,三年……
直到有一天自己心中也突然讶异——
这家店还在啊!
能开这么多年,看来手艺还不错。
于是终于推开门,进来一试,
从此,
便无法再将就!
淮海中路,永远是热闹喧嚣和忙忙碌碌的。
一条马路之隔的南昌路,却恍如另一个世界,一片幽静自得。
ID Hair,一家在魔都经营十六年的港式发型屋,就坐落于此。
时间在变,发型在变,人也在变。
而这家店正见证了上海这十六年的变化。
三个香港人的上海冒险
下午三点左右,走进店里,160多平方米的店里已是一派忙碌的景象。三四个客人正在弄头发,英语、粤语、上海话和普通话交错响起,几个发型师正分别用不同的语言跟自己的客人在做沟通。
瞬间,高大上的感觉喷了四姐一脸。
“这里,客人很多元化啊!”看到老板阿G,四姐感慨了一句。
阿G立即笑起来:“香港最大的特质就是多元化和国际化。港式发型屋的特色不是专剪港式发型,而是我们的技能和服务更跟国际接轨,更能满足多元化客人的需求。”
作为三个股东之一的阿G,是三个人当中较早接触内地的一个,每一次来上海,都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1990年,他第一次出差来上海。上海的香港朋友带他去酒吧喝酒,他们才刚喝了一会儿,酒吧里的人却三三两两都散了。一看手表,才11点不到。
“他们怎么这么早就回去了?”阿G不解。
朋友告诉他:“因为再晚就没车了。”
他好意外。传说中的夜上海,怎么夜才开始,就睡了?
1995年,依然因为工作关系来上海。
这一次,上海像一个大工地。到处都是破土动工的工程项目。酒吧也不再11点就空无一人。
他好意外。上海的变化好快!
1996年,同行提供了一个来上海工作的机会。一想到那些开挖的工程,他似乎看到了泥土下这个城市的活力。于是,他决定来上海试试。
这一试,就是20年。当年带他来上海的同行,也在这家店里共同经营。
▼2004年之前的店面风格
▼十年前,客人剪发的场景
▼这些年,店里服务过的艺人
(以上图片均由被采访者提供)
上海男人越来越愿意为美花钱
这些年,淮海路商圈里的那些发型屋开了关,关了开。许多人进来了,许多人又出去了。唯有南昌路上这家,一开就是十六年,终将自己熬成了淮海路商圈里的美发老字号。
如果问,经营十六年的秘诀是什么?
无他,专业而已。
刚开业的时候,三个股东其实觉得上海那时多数的发型屋做得不够专业。就拿最简单的烫染工作为例,在香港烫染是由专业的烫染师来负责的,这是美发技能中的一个专业分支,与发型师地位同等重要;而在当时的上海,多数发型屋里,烫染却交给发型助理完成。
“那时候,上海还没有烫染师的概念。但我们却坚持从香港聘请专业的烫染师为客人提供专业的服务。那边的Tom就是我们的烫染师,他在店里已经做了11年了。现在,有些客人剪发随便找哪个发型师都可以,但烫染却绝对要交给Tom,这就是专业的保证。”阿G说着,指了指沙发座那边一个造型独特的男人,编成麻花辫的胡子,和巨大的反光镜片让他显得有些酷。
▼工作状态时的Tom
也许是成天跟化学品打交道的关系,Tom话少,慢热。
“哪个颜色加哪个颜色,可以调出什么颜色,他最懂。烫发水要放多少、停留多少时间,就像大厨烹饪一样,火候的拿捏很重要,这个全靠多年的经验。”阿G帮我解释烫染师工作的意义,Tom就只在一旁腼腆地笑,直到说到近年来烫染的流行趋势他才加入聊天。
“十年前做的颜色以红、棕、黄为主,慢慢地开始越来越浅,越来越跳。最近则是流行粉红、奶奶灰。顾客染的颜色越来越大胆和出跳,而且更大的一个变化是,以前只有很少的人会去染那些很跳的颜色,但现在很多年轻人愿意尝试。”Tom说。
▼一夜间潮爆的奶奶灰
“奶奶灰这种颜色,染得好可不简单哦。怎么弄,才能对头发伤害最小,染完后颜色保持得更久,都有讲究。这个,Tom绝对的高手。”阿G话锋一转补充说,“这些年,上海人越来越舍得在美上花钱。200-300百元剪个头发,很多人能够接受。男人对头发的要求也不再停留在长短上,而是对颜色、造型度等等都有了要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男人审美品味的提升跟整个社会的经济环境和文明度的上升都有关系。”
这些年,时髦男人做什么发型?
▼圆寸
▼吴镇宇《冲上云霄》的发型
▼油头
(以上发型图片来自网络)
客人的发型成为流动的广告牌
十六年,他们在宣传推广上的花销并不多。
“发型屋,是靠作品说话的。造型做得好,客户自然会相互介绍。”阿G说。
比如店里有两个客人,在一栋办公楼里的不同楼层办公。两人原本互不相识,不过在一栋楼里进进出出,总是碰到。一个因为看到另一个的头发总做得很漂亮,忍不住询问在哪儿做的。
就这样,两人成了一起来店里做头发的朋友。
▼可供两人聊天的私密vip空间照片
开业至今,除了像阿G和Tom这样的港派老师傅外,店里这些年也不断吸收新鲜血液。严格和挑剔是店里培养新人的两大标准。在这里,可不是那么简单就能从助理升为发型师。每一个新人都需要经过层层考试才能最终晋级。不少年轻人经受不了这样的磨炼,选择了放弃,而留下来的,每一个都有自己对美发的独特理解。
上海帅哥Geno就是新生代中的代表。
▼Geno工作照
“在这儿做事的,技术自然是要有一定的水准。但我认为,在这个基准之外,一个好的发型师跟客人并不是简单的技术提供者和被服务者的关系,我们还是朋友。”Geno说。
客人高兴的时候,跟他们一起分享快乐;客人郁闷的时候,耐心倾听他们的烦恼,予以开导。发型师有时候雕塑的不仅仅是客人的发型,还有心情。
有一次,一个熟客过来一反常态地要将一头长发剪短,交流中他得知客人刚刚失恋,想借改变发型来重新开始。那一天,他剪了很久,耐心地听客人吐槽,精心地为她设计出一个令她面貌焕然一新的利落短发。终于,让客人笑着离开。
三年前从助理转为发型师的Irwin则是一个技术控。他告诉我这家店吸引他的地方是专业和专注。“这里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而多元化的客人又给了我很多挑战和机会。”这个90后男孩认真地说,在他眼里,我似乎看到了对老派匠人精神的敬畏。
(本文为独立探访,与商家无任何利益关联。)
文字 | 李元珺
图片 | 何雯亚(除标注外)
编辑 | 李元珺
本文为原创,欢迎转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合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