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遗嘱一句不提李宝莉(看看同样面对婚外情的闺蜜)
李宝莉与闺蜜万晓景从小一起长大,结婚后又同样面对了丈夫的出轨,两人却选择了天差地别的生活方式。
论脸蛋,论身材,或是论能力,李宝莉哪样都不比万晓景差,一个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一个却挑了十年扁担,最后还落得个儿子不相认的结局。
再看《万箭穿心》,才发现这不是简简单单的两种生活,错付比薄情更可怕。
择偶观
在李宝莉眼里,马学武永远是个‘乡下人’,所以不管现在的马学武混得多好,当初是她下嫁,所以她骨子里觉得马学武理所应当对她无条件顺从一辈子:
我老娘去世的时候,
他是怎么跪在地上保证一辈子好好照顾我的,
我家里条件是不好,菜场卖菜人的姑娘,
可凭我的长相,追我的人也不少这你知道,
我选他个乡下人,是他的福气,
他凭什么不好好对我,还要我好好对他。
可她忽略了人是会变的,更何况是男人。
当初的马学武会因为宝莉带给他一个城市户口而感恩戴德,现如今自己在单位里大小是个官,而李宝莉依旧还是个汉正街买袜子的,他便不能再忍受妻子对他的大呼小叫。
闺蜜万晓景则选择嫁给了有钱的刘东峰,从结婚那刻起,就决定两个人选择了不一样的生活,一个想要依附男人,一个想要主宰男人。
所以两个人对生活,对婚姻的看法和理解完全不同。
李宝莉在众多的追求者当中,选择了自己不屑的‘乡下人’马学武,这跟她的强势性格有很大关系。
当初李宝莉选择马学武,一定是看中了这个男人能顺从她,满足她强势的欲望。
就像在建建面前,强势的宝莉会变得顺从,遇到什么样的人就注定过什么样的生活,男人如果太软弱,女人自然就要强势起来。
一个人的择偶观直接决定后半生的生活方式,李宝莉要是有闺蜜一半的智慧去对待马学武,她或许就是那个人生赢家。
生活中跟谁较劲都不要跟自己较劲。
生活方式
不同的婚姻注定了不同的生活,李宝莉整天忙碌于自己的生意,习惯了跟客户讨价还价的她,任何时候任何场所,都不忘计较自己的利益得失。
搬新家原本是一件高兴的事,马学武看在工人辛苦的份上让小宝下去买饮料给工人喝,原本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却让市井的李宝莉一顿数落:
我出钱找他们做事天经地义,
刚才在那边坐地涨价你不吭声,
现在跑出来发烟,
烟不要钱,汽水不要钱?
你当是在厂里搞招待呀,真是贱。
搬家的欣喜瞬间全无,还让马学武体会到自己活得有多窝囊。
同样晓景约宝莉去外面喝茶,面对一杯茶十八块钱,她也要跟店员理论一番,毫无用处反而自找气受。
站在李宝莉的立场上,她的每一分钱都是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她经常面对顾客的讨价还价,所以自然把钱看得很重,也就习惯了这种市井生活。
而万晓景对金钱的概念,就是拿着老公的钱必须不能亏待自己,否则就是把更多的钱流入外面女人的手里。
李宝莉每天忙着收拾家里,忙着外面的小生意,却忽略了收拾自己,万晓景从来不亏待自己,该吃该穿该喝该玩的,毫不吝啬。
所以即使后面同样发现出轨,晓景是从九寨沟旅游回来捉奸在床的,而李宝莉是蓬头垢面拖着劳累了一天的疲惫身体,去找到马学武偷情的宾馆的。
从气势上看,李宝莉就输得很惨了。
期望越高,失望就越重,李宝莉在生活上过于强势,跟她对生活的期望值太高脱不了关系,可她忽略了开心比一味地苛刻更重要。
处理婚外情
万晓景嫁的刘东峰有钱,但却是个十足的混蛋,整天在外面勾三搭四,所以她最后的底线是不要把外面的女人带回家。
当她发现刘东峰把女人带回家,她打了闹了,最后拿到刘东峰给的八万块钱,事情已经发生了,没有办法抹掉,日子还要照过,正如她所说:
想开了,男人嘛,就那么回事,
无非是他要走。
你要是不想留他,
你就把存折呀,房子都看紧点让他滚,
你要是想留他,你就想办法,
把他拴在自己身边不就行了,
别把自己搞得那么可怜。
人生路上会发生很多事情不是我们能去左右的,关键就是看你怎么想,怎么去对待它。
李宝莉发现丈夫马学武偷情的事实后,原本想冲进去大闹的她,被路人的一声‘妈妈’及时阻止。
为了孩子,她不忍心这个家散了,于是她选择了她的方式来阻止别人抢走马学武——报警。
她自以为这是能保住她家庭的最好方式,却陆续让马学武丢了主任的身份、下岗、跳江,再到被婆婆儿子埋怨,最终儿子将她扫地出门。
马学武活着的时候,她不能接受与婆婆同住,这让丈夫儿子婆婆都耿耿于怀;却在马学武死后对婆婆好言好语,可这些并没有换来家人对她的理解,反而误会越来越深。
她的悲剧源于她遇到一个没有担当的渣男,却一点也不值得同情,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该强势的地方她软弱了,该软弱的地方她又咄咄逼人,生活没有那么多‘我以为’,不该用过往的来要求眼前的,人总是在向前,若总是看着过去,势必会被遗弃。
结语万晓景的通透让人钦佩,即使生活不如意,永远要弄清楚自己想要的,即使面对失去也要权衡损失的最小化,现实中能拥有这般通透胸怀的人并不多。
可怜的李宝莉,却让人无比熟悉,偶尔像是自己,又偶尔像是身边的朋友,或是那些七大姑八大姨。
有爱情的婚姻一定会幸福或者是没有爱情的婚姻一定不会幸福吗,都未必,人更多的是活的一个态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