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传统婚礼习俗(传统婚嫁礼俗之传统婚典礼俗)
拜堂 娶亲队伍回到男家时,也并不是马上进门,而是把花轿关在门外,俗称此为“憋性子”,意思是把新娘的性格憋的柔顺些。花轿进门以后,又有许多仪俗。
撒谷豆。即在花轿进门以后,撒谷、豆、草节等,用意是避邪。即避“三煞”(青羊、乌鸡、青牛之神 ),传说三煞忙于啄食,就危害不到新娘了。现代新娘下轿(车)撒彩色纸屑,或许就是由此而来。
新娘下轿以后,又有传席之仪。所谓席,就是铺在地上的红毡。还有些人家有跨鞍的仪俗。要跨过马鞍,“鞍”与平安的“安”谐音,这个仪俗的意义就是祝福新郎新娘平平安安。
新娘入洞房之前,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仪式,那就是拜堂。俗称“拜天地”,一般是三拜,即“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是夫妻对拜”。
拜堂之后,便是大宴宾客。婚宴作为重要的宴饮活动,自然有极多的讲究,比如坐次的排列,菜肴的配置,敬酒祝酒等。
闹洞房闹洞房,俗称禳房,为禳去邪恶,迎得吉祥之意。旧时男女结合多是经人介绍,互相不熟悉,闹洞房能够让他们丢掉生涩之感;闹洞房还可以使亲友熟识起来,显示家庭的宾朋满座,兴旺发达,增进亲友间的感情,邻里间的和睦。掌灯时分,不论辈分长幼,皆可入新房耍嬉、取闹、逗乐,谓之“三天无大小”。让新娘点烟、剥糖、或索要核桃、红枣或有意刁难,借此取乐,闹至深夜,由铺床人“扫坑”、“铺床”时才告结束。这夜,华烛高照,忌中途熄灭。
听房听房也叫听床。听房者有兄嫂及同辈人,潜伏洞房外,窃听小俩口私语。也有极少数公婆听房的习俗。万一无人去听,即在窗外放一物件代替。
婚后礼仪
(1)回亲
婚后次日清晨,新郎在伴郎的陪同下去岳丈家,称回亲新郎要吃岳丈家特意准备的甜、酸、苦、辣水饺,意为夫妻双方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偿甜酸苦辣。
(2)回门
婚后第三日,新郎与新娘一同携带礼物回家看望父母。俗称回门。女家招待新郎,并赠以礼物。须在太阳落山前返回婆家。归来后,于当日开始下厨做臊子面(俗称试刀面),以鉴别新娘的厨艺。
(3)站对月
婚后一个月,新媳妇回娘家看望父母,在娘家住一个月叫站对月。在娘家的天数要比婆家的少一日。
(4)躲灯
新婚后的第一个正月十五日,忌婆媳相见,俗称“躲灯”。新媳妇到娘家住一天,否则婆婆有双目失明的可能。此为迷信之说。
(5)酬媒
男家为表示对媒人往来说合辛苦之谢意,在行聘后,要谢媒人,也叫酬媒、待媒。请媒人与本家亲房会与一堂,承办酒席,招待媒人。有的还给媒人买一双新鞋相赠,对媒人的辛苦表示谢意。
婚典礼俗(道具、衣饰) 婚礼上的“道具”很多,其中的项目是喜棚(喜棚是为了设宴招待客人所搭的临时性建筑)和喜房。这是喜事的门面,所以要布置的讲究、漂亮,突出喜庆气氛。比如窗框要漆成红色,窗的四角绘彩色的蝙蝠象征“福”,取亲的正中绘红色双喜字;嫁女的正中绘单喜字。门框上要帖喜联。
喜房也叫洞房,是新夫妇的居所。新房的门口照例要帖喜联,窗上要帖双喜字,屋顶角也要帖几个喜字。桌上则要放一些祝福早生子、多生子、生贵子的红枣、花生、桂圆、石榴等等。
秤杆这是挑盖头用的。秤谐音“称”,取“称心如意”的意思。
弓箭有的寻三支羽箭在花轿上,有的置于男家院里香案上的斗中,有的则是由两人拿着,夹花轿而行。
马鞍多放在男家门口,花轿到的时候,新人从花轿中出来,必须双双从鞍上跨过,取“平安”之义。
斗放在男家院中或香案上,盛五谷,红纸封口,或插入弓箭、秤杆,意思是“粮食满仓”。
镜子或用来装饰花轿,或由新娘来时揣在怀里,或放在斗中,意思是照妖驱邪、破暗宜家。
服饰新郎一般穿长袍,新娘穿红稠袄裤,富有人家新娘则凤冠霞帔,绣花鞋也是红底,上绣鸳鸯、梅花、莲花等吉祥图形。
盖头是蒙在新娘头上的一块红布。它的原型是古时的罩面纱。盖头从新娘离开闺房的时候蒙上,一直到男方洞房里才由新郎用秤杆挑去。
被褥铺设主题多选择吉庆的龙凤双喜、鸳鸯等,色调则多取红色。
礼仪人员旧时对礼仪人员有特别的要求,必须是“全福人”,即上有丈夫(或妻子),下有孙男弟女,相属又不能和新郎、新娘相克。此外的忌禁也比较多,比如孕妇不能参加婚典活动等。
人际关系在闹洞房这一仪俗上表现得也十分突出。俗语说:“新婚三日无大小”,就是说,新婚未过三天,都可以找新娘子逗笑,戏耍。在这种时候,姐夫与小舅子、小姨子之间,长嫂与小叔子、小姑子之间,这种关系更为随便,可以嬉笑逗乐,不能变脸、恼怒。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以后,人际关系以及婚嫁双方的生活又正常起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