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寻觅觅风景这边独好(青未了风景这边独好)
《风景这边独好》
—— 李锦与九间棚的故事
作者:陈佩林
(题记:李锦,江苏盐城人,新华社高级记者。以调查研究闻名,曾发现并报道“万元户”等重大典型,所写“思路型”调查被4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是改革开放初期新闻宣传界的标杆式人物。1982年,邓小平听取其汇报并称其对改革“有发言权”,新华社党组与山东省委宣传部曾相继发出学习李锦调查研究事迹的文件。1989年以后,蹲点调研九间棚村,长期致力于沂蒙精神与九间棚精神的研究与传播。2010年以后,主要从事企业研究,每年接受媒体采访500余次,被称为“中国国企改革政策与新闻第一解读人”。历任新华社西藏分社与山东分社副社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兼首席专家,兼任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长江商学院等八所院校的教授、研究员。出版《新时代国企改革策》等著作32部。
九间棚村,位于沂蒙革命老区的平邑县天宝山,有着久远的历史和很高的知名度,中国人民银行前身之一的北海银行鲁南印钞厂旧址朝阳洞在该村附近的山中,抗日战争时期该村群众与八路军将士建立了鱼水情深的革命友谊,是罗荣桓、陈光等指挥的天宝山战斗遗址。
其村旧址为天然形成的奇特巨大的石棚,长30米,深10米,高3米,棚内原有石龙、石虎、石牛等自然景观。后为一刘姓夫妇至此,穴居石棚,刀耕火种,繁衍子孙,砌石为墙分为九室,故名九间棚。其村四面悬崖,山高涧陡,自然环境十分恶劣,村民生活十分艰苦。该村在党支部书记刘嘉坤的带领下发扬排除万难艰苦创业、脱贫致富、无私奉献。九间棚人的精神,闻名全国,感动全国)。
我认识李锦老师是在平邑县作家协会的微信群里,第一次读李锦老师写的文章,是在2019年的12月25日,文章的题目是:《我的家---九间棚今日批准为国家4A级景区》。我被李锦老师的文字和九间棚的美景所感动,当时心里就想,李锦老师!你家真好 ,我想去看看。第二次读到李锦老师的文章《我的家九间棚的雪》是在2020年的2月29日,飘雪的九间棚别有一番风光和情调,我按捺不住心中的诗兴 ,写了一首《七绝,九间棚初春大雪》:漫天大雪入谁家,先落门前树上丫。只道春风初二月,心疑已是满梨花。九间棚、天宝山以梨花盛名。然后我就给李锦老师发信息说:“我想去拜访您,去您的家看看,李锦老师说,好啊!欢迎,这个春天一直到四月初他都会在山上”。遗憾的是因为疫情的原因,也因为我意外受伤,没能在这个春天去拜访李锦老师,也错过九间棚满山遍野盛开的梨花。
直到2021年的10月10日,我们县作协组织会员听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中国文联副主席郭运德,原作家出版社副总编辑潘宪立三位老师来给我们作文学讲座。市作协主席张岚专程来参加了此次讲座活动,活动结束时张岚主席想到九间棚去看一看,一起陪同去的县作协副主席袁星、陈凯老师问我:你也一起去吧!我说好啊!我早就想去看看九间棚了。到达九间棚时秋风很凉,天欲下雨的样子,九间棚的副总经理夏振华接待了我们一行人,他说:“刘嘉坤书记一会就到”,能够见到李锦老师和刘嘉坤书记,天气虽然很凉,但心里却是暖暖的。刘嘉坤书记是九间棚致富的带头人,他的事迹全国闻名。我又问夏副总经理,李锦老师在不在山上,他说:“李锦老师正在九间棚精神展览馆等着我们呢”。不一会刘嘉坤书记到了,刘嘉坤书记朴实随和,待人热情。我们在一棵结着大大的、像火一样红的山楂果子树下拍照留念。是啊!如今九间棚村里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来到九间棚精神沂蒙精神展览馆,李锦老师早已等候多时,都说李锦老师是名记者,大人物。但是李锦老师平易近人,没有一点名记者,大人物的自满和派头,李锦老师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同时接待的还有临沂市政府经济顾问,青岛市知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懂事长梁清凡老师以及一起来的张建平老师。梁清凡老师也是一位诗人作家,当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任记者,出版过十部著作,别时,梁清凡老师还签名赠送给我了一本他最近出版的书。
梁老师一行,也是受到沂蒙精神的感召,专程赶来参观学习的。李锦老师耐心讲解了他与九间棚的缘,目睹了九间棚人艰苦奋斗,发家致富的过程,由蹲点调研,到扎根九间棚这个小山村三十多年,与每一位村民成为朋友,了解每一个家庭的家庭成员,用一支笔书写着不一样的人生,书写着不一样的九间棚。
李锦老师刚来村里时,有一位老人家问李锦老师,“你是干什么的”?李锦老师回答:“我是新华社的”。老人家以为李锦老师是新华书店卖书的,说们这里能卖出去几本书呢?李锦老师一听,和村里人沟通以前的那些做法不行了,得聊百姓的事,得聊百姓的家常。得和百姓吃酒交朋友,慢慢的李锦老师就和村民打成一片,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一年,村里有一位老大娘去世了,正是冬天的时候,寒风凛冽,李锦老师从北京赶回九间棚村里祭奠老人家,按当地风俗行跪拜礼节。还有一次李锦老师听说村里一位小伙子参军当兵了,就从外地直接给小伙子写了一封信邮到部队里,聊家常,鼓励小伙子发扬沂蒙精神 努力进取报效祖国,小伙子读着这样一封特殊的家书感动的热泪盈眶,也感动了部队的首长 ,在一次全团召开的大会上宣读了这封信,使广大官兵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从以上点滴可见,李锦老师把自己当做了村子里的一员,把乡亲们当成了亲人。
了解着李锦老师和村里的一些故事,我们来到李锦老师的书院,当时书院还没整理好,又跟随李锦老师来到他的阳光小屋里。这么多年来,李锦老师早已经爱上了九间棚,爱上了村里的百姓,爱上了这里的山水风光,就在村里买了房子,经常会来这里居住。在阳光房里我们愉快的交谈,我说我主要是诗词创作,李锦老师说,你可以来住几天,你只有深入生活,身临其境,扎根于此,才能创作出接地气的好作品。是啊!这一点我们必须要向李锦老师学习。
这一次在九间棚回来以后,就想写写李锦老师和九间棚的故事,感觉对李锦老师和九间棚还了解的太少,怕写不好,没敢写。2021年11月20日袁星老师的报告文学《党旗飘扬九间棚》在人民日报第七版上发表,拜读以后,对九间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朋友们可以找到这天的人民日报看看读一读,网上也许能搜得到这篇文章,可以搜索读一读,去了解那一段艰苦奋斗的历程。
“朦胧天色早行程,入耳溪声带雨声。昨夜春风知我信,梨花住在九间棚”。更是想着今年的春天一定要到九间棚去,无奈的是发生了新冠疫情,又错过了去九间棚看梨花。等疫情结束时已是初夏,欣喜的是平邑县作协姜晓彬主席组织了“学习采风九间棚,学悟见创砥砺行”学习创作采风活动,5月16日一大早我们在县政务大厅门前集合,由县文联领导刘克友和作协主席姜晓彬带队,包括书法家马银国,摄影家王海,县作协顾问徐安泰、张庆全以及我们十几个人一起向九间棚出发。先来到天宝山林场的水杉树林,这里空气清新 ,鸟鸣悦耳,在此等待我们的还是夏振华副总经理,他对我们说这是北方引进最早规模最大一片水杉树,栽种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关于这片水杉树林还有一个小插曲,有一年,有人想把这片水杉树砍伐掉,当时在外出差的刘嘉坤书记得到信息,连夜赶回去,第二天阻止了那次砍伐,保护了这片水杉林。由此可见刘书记独到的眼光和前瞻性。后来,开国少将,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胡大荣将军来寻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此一起并肩战斗过的战友和房东时,在这片水杉林里驻足良久,思绪万千,自言自语道,“水杉树坚韧挺拔昂扬向上,天宝人民威武不屈,百折不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片水杉林就叫君子林吧!”历尽沧桑岁月,方显君子本色。如今这片水杉树林挺拔参天,寒来暑往巍然屹立。这正是九间棚精神,沂蒙精神的象征。
接着,夏副总经理引领我们来到九间棚的金银花种植基地,并介绍说:“整个天宝山种植金银花五万多亩”,在平邑县城里有一家规模很大的制药企业,山上开办有纯生态农业园,纯生态养猪场。脱贫致富带边疆,在新疆发展种植金银花二十万亩,从业人员五万人。
晴天丽日,金银花初开,香气袭人,心旷神怡。此刻岂能无诗,《在九间棚》:地气接天光,情怀抒到荒。山高心野旷,我尽嗅花香。
我们来到九间棚精神展览馆,如上次,李锦老师在等着我们,再一次听着李锦老师和讲解员的讲解,那些九间棚人脱贫致富创造美好生活建设美丽家园的过往历历在目。九间棚人能干,李锦老师能写,让一个地处偏远的九间棚村名扬全国,九间棚精神的提出,即而完善形成了沂蒙精神。九间棚精神丰富了沂蒙精神。全国闻名天下皆知。李锦老师不仅心系沂蒙,更是胸怀全国乃至天下,改革开放初期,调查报道了全国第一个万元户,这个万元户是李锦老师亲自算出来的。不算不知道,一算算出来个万元户。李锦老师在任新华社西藏分社副社长时,通过对基层的调查研究,发现了一些问题,提建议引起中央注意,对稳定边疆起了一定作用。李锦老师最自豪的一件事是在2009年3月在金融风暴发生后,以具体数据与论点写了九千五百多字的调查研究报告 ,直接寄给了中央有关领导,中央有关部门研究了李锦的报告,制定了相关政策,连续发出了几个文件,遏制了刚刚出现的信贷风险,这封建议书被舆论界称为,“力挽狂澜,扭转乾坤之作”。
在展览馆里,还保存着一架磨盘。从2015年起,李锦把购置的民居改造成了书院,每天早晚,他呼吸着大山里的新鲜空气 ,在这个磨盘上创作,先后写出来《深度》《见证》《中国力量》《苦读记》等八部著作。过上“入则深山悟道,出则引领乾坤”的生活。如今的李锦书院,图书满目,这是精神食粮,是精神的永恒。李锦老师不知疲倦,精神饱满,热衷于创作,热衷于弘扬沂蒙精神,九间棚精神。2020年,已是103岁高龄的宋平在北京听取李锦汇报九间棚村发展状况时说:“李锦对九间棚村是真帮助啊!帮助三十年,不容易啊”!是啊!李锦何尝不是一种精神,李锦精神是九间棚精神的一部分,九间棚精神是沂蒙精神的一部分。我们在九间棚短短的一天里,得到很多 ,感悟很多,意犹未尽。临别,李锦老师给我们签名赠送了他创作的《沂蒙脱贫带边疆》这本书,“老师悟道住山台,却把乾坤引领开。知我心中多不解,别时送赠锦书来”。我一定认真仔细拜读,深刻体会,向李锦老师学习,学习他扎根群众,心系沂蒙。学习他勤奋好读乐于创作。我们一定要把沂蒙精神,九间棚精神发扬光大。
如今的九间棚村,人民幸福,安居乐业,风光无限,意蕴无穷。刘嘉坤书记由党支部书记发展成为了党委书记,由此可见九间棚的发展更上了层楼。《卜算子.又到九间棚》:“又到九间棚 ,我是心澎湃。画意诗情可醉人,美酒何须再。旧地换新颜,农业纯生态。丽日香花锦绣图,水与山如黛”。九间棚村虽然地处偏远,但是风景这边独好!
备注:初稿于2022年5月20日,修改于5月23日
作者简介:姓名:陈佩林 网名:竹林晨曦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 ,平邑县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多次在全国诗词诗歌大赛中获奖,有作品刊登在《诗刊》诗词增刊,《中华辞赋》 《中华诗词》《诗词中国》《参花》《火种文学》《贵州文学》《中华文艺》《国风书画》《双月湖》《沂蒙晚报》《呼伦贝尔日报》《彭城晚报》,美国《新报》中文版等一些报刊杂志及一些文学网站和诗词诗歌微信公众平台。也有作品入选一些诗词 诗歌选集。
壹点号 竹林晨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