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每个月的农事活动,长沙图书馆讲座

长沙图书馆讲座:长沙传统农事风俗

(2022年7月17日)

湖南每个月的农事活动,长沙图书馆讲座(1)

湖南每个月的农事活动,长沙图书馆讲座(2)

湖南每个月的农事活动,长沙图书馆讲座(3)

稻作文化风俗

湖南种植水稻历史悠久。长沙南圫大塘1985年挖掘出的距今约7000 年的原始稻作农业文化遗址与澧县彭头山遗址应属同一源流。漫长岁月,长沙先人培育出早、中、晚、粘、糯、籼、粳、长芒、短芒等众多稻谷品种,也形成了种种稻作文化风俗。

湖南每个月的农事活动,长沙图书馆讲座(4)

浸种时间,一般都按 “清明下种”和 “谷雨下泥” 的 民 谚 进 行 。还 有“穷人莫信富人哄,桐树开花才下种”的农谚。种谷下泥后,扎草人立于秧田边,或用竹杆系上红布条,用以驱赶鸟兽。插秧为农家大事,称为“栽米树”,有 “大人望插田,细伢子望过年”的民谣。浏阳旧习,禾种下泥时,取猪尾巴祭“秧田神”,以 祈求秧壮如猪尾。

旧时插秧时节多在每年芒种前后,民间称为“青节”。农家选择在一个吉日插秧。插秧之前,要举行一种“开秧门”的仪式。插秧前,农夫敲锣打鼓来到田头,燃放鞭炮,焚香燃烛,祭拜秧田神和土地神,然后公推一位最有经验的老农下田去扯第一把秧,分掷到田中各处,此即“开秧门”。在插秧即将完成的最后一天,还要举行“关秧门”的仪式。此俗有预祝丰收的吉庆诉求。

此外,还有 “敬秧神”的习俗,三月插秧时,人们常剪红纸成人形,夹于一竹竿顶端,插在田中以惊飞鸟啄食,称为“秧神”,并摆“牙盘”、焚钱纸香烛于田埂上祭之,以祈秧苗茁壮。踩田(中耕)时,爱唱山歌助兴,有“踩田不打歌,禾少稗子多”的 农谚。

为灌溉稻田,宋代已推广龙骨水车。长沙山乡沿河两岸横江累坝,架筒车汲灌。并有手摇、脚踏或牛拖水车。为灌高岸田,有时用几条、十几条水车从河中搞车水“接力”,俗名“打河车”:青壮劳力轮番下河,点香为信,吆喝喧天,高潮迭起,场面壮观。

湖南每个月的农事活动,长沙图书馆讲座(5)

长沙地区农村旧时有一种特殊的稻田驱虫习俗,名为“舞禾灯”,又称“舞火龙”“舞秧灯”“耍禾灯”。每当稻谷初熟之时,农村以村为单位,于夜间让小孩持火龙舞之于田间,以祈驱除虫害和求得丰收。火龙用竹木和稻草扎就,上插香火,每节之间以草绳连接,有七至十一节不等,前有一草扎的龙头,每人手持一节。

靖港、新康地区在早稻抽穗时,由各围垸首士主持,集合民众,用四人轿抬出太白真人、洪山王爷、杨泗将军、关公老爷四尊神像,周游各围垸,谓之“请老爷看禾”,求保年岁丰收。早稻初熟时,多备酒菜,煮新米饭,先敬祖而后食之,谓之“试新”。秋收时,晒谷场表面糊牛粪,避免谷粒沾泥砂。

湖南每个月的农事活动,长沙图书馆讲座(6)

随着农作物的收获,人们又有许多必须忙碌的事情,例如怎样才能将有限的收获物保存妥当,以便能够食用到来年秋收。各地的农家在秋收时都必须先修整谷仓,以备屯装新粮。整仓时多进行“扫仓”活动。农家“扫仓”时,请一位木匠以稻草为扫帚,遍扫仓内四角边壁,再以牛粪和成浆状糊于仓内四壁,干燥后,仓内光洁如新,能使虫鼠不生,并保持干燥清洁。

其他种植风俗

除水稻外,长沙种植大麦、小麦、荞麦、高粱、芝麻、油菜、茶叶、苎麻、棉花、黄花菜等农作物的历史也很悠久。豆类作物,常种蚕豆、豌豆、黄豆、黑豆、红豆、绿豆、饭豆等。红薯和烟草是明代才引进的,但发展很快,种植面广,有“一季红薯半年粮”之称。

惊蛰过后,夏收菜播种,此时生的菜秧子,叫“头春秧子”,生长力旺盛,可提早挂果。农历二月底黄瓜出芽,为最早的春菜。黄瓜喜湿润,农谚云:“天晴的苋菜,落雨的黄瓜。”晚春时蔬菜进入旺季,俗谓“春菜如马草”。

城郊菜农每年农历二月初一 “土地神”生日播种,称 “开土地门 ”。瓜菜牵蔓上架时,相互帮助搭瓜棚,东家以腊肉、白酒款待,称 “瓜棚酒”。第一次收摘蔬菜时,不论多少,均须用篮子提,预兆丰收。

湖南每个月的农事活动,长沙图书馆讲座(7)

农作禁忌颇多。瓜菜扬花时有不能用手指点的习俗,以为用手指,以后会落瓜。挂果的蔬菜宜早晨浇水,以防落叶。南瓜结得过多谓不吉,俗说“行时萝卜背时瓜”。种豆时,忌与人交谈,以防鸟兽为害。农作物发生虫害时,多用手提,或用水莽藤、烟茎熬水,洒在苗上杀虫。并按田亩收费,打醮敬神,唱皮影戏,杀鸡宰猪,将其血洒在黄纸上,做旗插于田边。

长沙茶叶栽培始于西汉,至唐代,长沙人饮茶已成时尚。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楚之茶,则有湖南白露,长沙之铁色”的记载。清代和民国年间,长沙茶叶产地以河西及高桥、金井一带为主。河西园茶是烟熏茶,主要产于河西岳麓山、三汊矶、白沙洲一带。

每年在谷雨前开始摘茶,俗称“头茶”“白芽子茶”“谷雨前茶”。茶农重视谷雨这一天,称谷雨日为“茶节”。谷雨过后继续采摘的茶叶按时序分别叫“二茶”“三茶”,立夏过后的茶叶叫“老母叶”,叶片粗大,谓“茶叶子包得盐”。

湖南每个月的农事活动,长沙图书馆讲座(8)

茶区流传“七金、八银、九铜、十铁”(茶园垦覆以农历七八月最好,九十月次之)、“锄头响,茶树长”“头茶不摘,二茶不发”等农谚。在老茶区,陡坡上是林,缓坡地是茶,下坡和平地是粮,林、茶、粮垂直分布,生态协调,各得其所。

农户有在房前屋后植树的习俗。有 “前人种树,后人遮荫”,“千棕万桐,子孙不穷”之说。植树保“风水”,屋前忌栽苦(楝),屋后忌栽棕。栽竹要逗弄儿童啼哭,取“孟宗哭竹生笋”之意。习惯上是 “屋前不栽伸开手(竹),屋后不栽打锣槌”(桐),谓门前栽竹,形如乞丐伸手讨钱;桐树结实形如鼓槌,主凶丧疾病。

畜牧风俗

养猪:农村以养猪为主要副业,农民寒喧,彼此必互谈养猪,俗谓“三个相公就讲书,三个农民就讲猪”。猪长得快与否,与猪种的优劣关系极大。所以农民对“相猪经”总是津津乐道,总结的经验常以谚语世代相传。如要“耳薄嘴筒齐,毛稀现自皮,腿短身胚大,尾小唢呐鼻”;“宁要长长瘦,不要短短肥”;“要选狮子头,不要尖嘴猴”;“尾巴扫得屋,喂猪喂得哭”等等。

湖南每个月的农事活动,长沙图书馆讲座(9)

猪仔买回应停食一天,使它饥不择食,容易接上槽口;头几天要定时驱赶猪仔到指定地方排便,俗称“禁栏”。养猪自东汉改放牧为圈养,即在偏屋(或称杂屋)内砌猪栏、猪楼。谚云:“喂猪没巧,栏干潲饱。”母猪要另栏喂养。母猪怀孕,忌在猪栏附近动土,怕犯煞流产。母猪产后的胞衣要深埋山中,如被狗偷吃谓对乳猪生长不利,有的将猪胞衣扔到河中,以图“乳汁如流水”。

湖南每个月的农事活动,长沙图书馆讲座(10)

农家猪栏墙上,每每写有“姜太公在此”、“姜太公到此”,还印有石灰五爪掌。这是因民间传说,姜子牙在岐山筑台封神时,其妻马氏阴魂不散,长跪请封,气得姜太公怒骂:“你这瘟神……”话没说完,马氏叩头就跑,自此做了危害牲畜的瘟神。农家利用马氏惧怕姜子牙五掌雷的弱点,借之驱逐瘟神。

湖南每个月的农事活动,长沙图书馆讲座(11)

养牛:长沙农户普遍饲养耕牛,牛为农家之宝,备受重视。人们积累的“相牛经”远比“相猪经”丰富。如“上看一张皮,下看四只蹄,前看胸膛鼓,后看屁股齐”。又如相牛“八个子”:“耳朵蒲扇子(耳大),眼睛铜铃子(有神),嘴巴茶络子(嘴宽),双角铁叉子(坚硬),肩头风篷子(宽),肚如甑皮子(如饭甑大),四蹄广钵子(蹄圆如钵),尾巴扫帚子(尾大多毛)。”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总结出如下“相牛经”:

首先根据齿的多少,判断牛的年龄,观察品质优劣, 九齿十齿的牛为好牛,俗称“顺时牛”。忌喂七只牙齿的牛,传说“七齿败田庄”。

其次看牛毛的毛色和旋窝。对于牛的毛色颇有讲究,宜顺而有光泽。若头毛向前扑(叫倒梳头),则牛性恶,易伤人,有“买牛最怕倒梳头,十人见了九人愁”之谚。左右肩各一旋的叫“穿棕旋”,谚云:“牛婆穿棕,十栏九空;公牛穿棕,到老英雄。”

再次看牛蹄,牛蹄应为偶蹄,有五趾的为灵官牛,谓主凶灾。

湖南每个月的农事活动,长沙图书馆讲座(12)

长沙旧时养的牛,多为役牛,奶牛、菜牛很少。非 常 重视耕牛的饲养。冬季垫栏防冻,夏季熏烟驱蚊。除夕,用红纸写上“牛力如虎”等语贴在牛栏上。初春第一次下田耕种,在牛头上系红布条,放鞭炮,叫 “起春”,要给牛喂鲜鸡蛋和白酒,在其头上系条红布,还要鸣放鞭炮,耕田时间不超过一小时。春耕大忙时,给牛喂棉饼、白酒、鸡蛋、米糠等精料,以保强体抗寒。其他季节则以稻草和青草为主。每年“谷雨”,照例让耕牛休息一天,并喂精饲料。有“牛歇谷雨马歇社(春社日)”之谚。

养鸡:长沙农户都养鸡,鸡蛋换钱买油盐,谚谓“鸡屁眼兑油盐”。农家养鸡自孵鸡雏,立春前后出壳的鸡叫“头春鸡”,生长迅速,产蛋率高。端午前后孵出的鸡常患嘴壳疮疤而引起失明或夭亡,俗称“露水疮”。入秋后出壳的鸡叫桂花鸡或重阳鸡,成活率不高。

能孵鸡的蛋叫种蛋,不能孵鸡的叫“寡蛋”。拿寡蛋向邻居兑换种蛋宜以大兑小或以多换少。兑回的种蛋要揣在怀里不让旁人看见,更不能让孕妇触摸,否则认为小鸡易遭天敌伤害。雏鸡出壳后涂上红绿颜色,谓可吓鹰犬。孵蛋数宜成双,但忌讳“六”字,十六、二十六均不吉。置放种蛋时要蹲下放,并要选择傍晚,据说躬身翘屁股放蛋公鸡多,白天放蛋使母鸡不安窝。

养鸭:长沙农村有养鸭不养鹅的习俗,俗谓“为人不和,劝人养鹅”、“冒得几块仓门板,莫喂大脚板”。长沙养鸭以“放湖鸭”(或作放凫鸭)的规模为大,一户养百余只或数百只,备鸭棚炊担,外出游牧,春天为产蛋旺季,每日可捡蛋数十公斤。

滨湖农村有养鸭专业户,人称“湖鸭子客人”。“湖鸭子客人”于初夏时开始驱赶群鸭至市郊或邻县,晓行夜宿,不避风雨,夜晚用三角形竹蔑鸭棚将群鸭围成一团夜栖。稻熟收割后,鸭群被赶入田野寻食丢撒的谷粒和害虫。秋末冬初,宜挑选躯长体矮无黑色斑毛的母鸭下的蛋作为次年的种蛋,被淘汰的肥鸭廉价售出。个别湖鸭子客兼草药郎中,治蛇咬或巫术治病,以获得夜宿农家的方便。

渔业风俗

望城渔业十分发达。每年农历四月间,当雷雨兼至、河水上涨时,民间称“发鱼子水”,境内河段,鱼卵孵化成苗,成为捞鱼苗得天独厚的场所。届时,有些港埠渔会挂红灯通报鱼汛。自立夏至夏至,沿江渔民以竹木扎排,张麻布网箱,设在河边水流处,傍晚至夜半,捞取鱼苗。并以茶叶煮盐鸭蛋,取蛋黄为粉饲养。是时有江西及省内宁乡、安化、衡阳、邵阳等地鱼苗贩来此买鱼苗。所剩鱼苗,由渔民自己放池塘养殖,卖“春花”或“冬片”。

湖南每个月的农事活动,长沙图书馆讲座(13)

新康捞鱼苗的有百余人,每年在捞苗时节渔民聚会敬奉“唐公菩萨”。每年十一月初一,鸬鹚船开始下河捕鱼。但长沙操此业者,限于潘、江二姓,有“潘家鱼,江家水”之说。如有外姓或外地鸬鹚捕鱼户擅自到长沙地区水域捕鱼,多引起械斗。鸬鹚船主每年十月二十八日赶至西乡龙潭白沙庙(潘姓家神庙)集合,逾期到达者由董事者令人砸破其船头,当众示儆。到齐后,一律斋戒沐浴,至十一月初一祭神“开潭”后方可吃荤。

湖南每个月的农事活动,长沙图书馆讲座(14)

二十四节气的农事风俗

立春

立春为全年的24个节气之首。立春过后,开始备耕,自汉朝起,就有祭春牛活动。宋代风行“打春牛”。长沙俗称“打春”,即人们用黄土制成一泥牛供一泥人(芒神)役使状。长沙还有送春牛、吃春卷等习俗。送春牛亦名报春、打春、赞春。有人在立春前几日边敲小锣竹板,边唱赞春词,挨户送春牛图。

湖南每个月的农事活动,长沙图书馆讲座(15)

立春日如遇晴天,预示这年风调雨顺,农谚谓:“若得立春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耕田。”农谚又谓:“春来一日,水热三分;春来三日,水都烫人。”说明立春后气温升高,草木开始萌动。

雨水

雨水表示雨季开始,雨量逐步增多。长沙农谚“雨水要雨,清明要明”,意指雨水日下雨有利于春耕。但北方比长沙雨水少,故谚曰 “春雨贵如油,下点就不愁”;“ 春种早三天,秋收早十天”。

农事歌也说:“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农谚又说:“雨水清明紧相连,植树季节在眼前。”

惊蛰

惊蛰意谓雷声惊醒蛰伏的冬眠动物。是日宜有雷声,农谚中有“惊蛰闻雷米似泥”之说。惊蛰以前鸣雷,谓有“四十九天阴雨”,故俗传“未蛰先蛰人吃狗食”。

菜农于惊蛰这天播菜种,称“早春秧”或“头春秧子”,可使夏季瓜果菜类多结实。农谚“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指春耕大忙开始。农家是日用生石灰撒房屋四周及潮湿暗角以除虫,俗话“春杀一虫,胜过夏杀三千”,“除虫冒得巧,只要动手早”;有的于暗室点油灯,写“穿山甲在此”字样张贴,因穿山甲擅食虫蚁。小孩点燃一个个爆竹,丢向屋角墙下,边丢边喊:“惊蛰惊蛰,炸得虫蚁笔直。”有的在撒石灰时,边撒边唱道:“佛行四月八.毛虫今出嫁;嫁到深山去,永宦不回家。”

春分

春分,昼夜等长,谚谓:“春分秋分,昼夜平分。”此时农作物生长迅速,谓:“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从春分开始进入春耕大忙季节。

春分这天宜下雨,古谚谓“春分有雨病人稀”。春分自古被视为疾病防治的重要节令,一些危重疾病能否治愈,就看春分时节有无转机。

民间有 “ 春困秋乏夏打盹”之说。春分过后,人体确实容易发生“春困”现象。民谚云:“麻一寸,人要困”。意即苎麻刚刚开始长出寸把高的苗叶,正是人们最嗜睡的时候。所谓“春眠不觉晓”就是对这种嗜睡情况的写照。

清明

清明天气转暖,长沙地区有“清明断雪,谷雨断霜”之说。清明如出现在农历二月要迟下禾种,如在三月应早下种,农谚曰:“二月清明迟下种,三月清明早下泥。”夏秋物应及时播种,农谚谓“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同时,家畜要及时配种,鱼苗由小池移入大塘。老农于清明日插柳枝以卜水旱,如插柳后下雨则春夏有大水。妇女插嫩柳于发鬓,谓可避邪防老,故民谣云:“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谷雨

谷雨,乃牛神生日,是日不役使牛耕田,还要喂精饲料,有的甚至煮甜酒冲蛋喂之。谓“牛歇谷雨马歇社(日)。” 有的还敬牛王菩萨。

湖南每个月的农事活动,长沙图书馆讲座(16)

谷雨又名茶节,谚云:“谷雨谷雨,采茶对雨。”谷雨前采摘的茶细嫩清香,味道最佳,故谷雨品尝新茶,相沿成习。 茶农于谷雨前采摘的茶叶名“谷雨前茶”。

早稻种谷萌芽即可择晴天下泥,农谚谓“清明拌种,谷雨下泥”。其俗讲究播种时不与人交谈,不要回头张望,不要中途停顿。播种毕不要敲打空箩。播种后要以鱼和猪尾巴煮熟作供品置秧田旁祭祀芒神,以祈求“秧苗壮如猪尾”,还要扎稻草人或竖旗幡防鸟啄食。剩余的芽谷晒干磨粉做“谷芽子粑粑”,香甜可口。

谷雨这天,如天气闷热,有青蛙叫,为寒流先兆,农谚云:“谷雨麻拐叫,禾种下三道。”

立夏

立夏意味着夏天的到来。立夏这天宜下雨,否则夏秋主旱。农谚谓“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立夏不下雨,虾公细鱼一锅煮(意谓塘水干涸)”。立夏以前应插完早稻,农谚谓“春插日,夏插时”。头一天插秧时,农户全家到秧田边点燃香烛叩拜秧神,当老农下田扯第一把秧,田埂上即放鞭炮,称“开秧田门”。

立夏前后常有大风出现,名“龙王暴”。立夏日发东风有水灾,谚谓“立夏东风雨涟涟”。立夏日打雷,日后必多雷雨,谚云:“雷打立夏,三天来一下。”

小满

小满的原意为夏收作物的籽实接近饱满成熟。从小满起应有充沛的降水,否则必导致秋旱。农谚云:“小满不满,芒种不管;夏至不探,吆喝大散。”

进入小满后不久,各地先后开始收割麦子。“食新” “尝新”也就成了农村的主要风俗之一。届时用新米煮饭,并要杀鸡宰鸭,焚烧香烛纸钱之类,以此祭祀农神和土地神,然后自己享用,民间称之为“吃新”。农历四月又是“聚畜百药”的季节,许多花叶或草类药物大多在此时采集。

芒种

芒种后进入“黄梅时节”,谚云:“黄梅时节家家雨,清明时节处处蛙。”入梅日下雨主旱,谚谓“高田只怕迎梅雨”。长沙地区多晴雨相间,有“黄梅天,十八变”之说。黄梅日如有寒流过境主旱,谚云:“黄梅寒,井底干。”

秋收旱粮作物应及时播种或栽插薯苗,谚谓“芒种忙种”。过了芒种不宜点播秋收作物。晚稻及时浸种,叫“吃芒种水”。早稻应在芒种以前中耕完毕,过了芒种不准下田,以免踩断秧根。早稻此时打苞即将抽穗,农谚谓“芒种忙打苞,夏至要禾交”;应在田中灌一寸深的水,俗称“芒种水”,谚云:“禾怕苞中死,人怕中年坏。”

夏至

过了夏至,天气开始炎热,蝉始鸣。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头伏,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末伏,合称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起伏用路边荆煎水炖雄鸡,或老姜炒雄鸡,民谚云:“起伏吃只鸡,一年好身体。”有的一只鸡加半斤姜,谓:“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头伏晒制的盐姜名“伏姜”,可驱寒止呕;伏日晒酱可保长期不变质,名“伏酱”,甜美可口。民间还有吃“夏至坨”的风俗。

菜农在三伏天将菜土挖成大块休闲,名“烤伏土”,可使土壤中二氧化碳增多,并减少虫害。秋菜种植大忙,农谚谓“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种荞麦。”

小暑

小暑出霉,天气开始干燥酷热,地面水分蒸发迅速。是日如发南风,有“南风十八朝”之说,俗称“火南风”。小暑下雨主旱,农谚云:“小暑一声雷,又是倒黄梅(与黄梅雨季相反)。”

湖南每个月的农事活动,长沙图书馆讲座(17)

小暑过后,早稻开始收割,俗谓“小暑小扮,大暑大扮”;“大暑前三天没禾打,大暑后三天扮不赢”。若天旱无雨,有的乡镇农民,或烧香许愿,或用四人大轿抬出龙王菩萨、关圣帝君、杨泗将军绕行田边塘坝,名曰“游乡”,求神降水。

小暑日晴,则旬余无雨。谚云:“小暑南风十八朝。”

大暑

大暑时值中伏前后,正是一年之中最为炎热的季节,其暑热程度更是超过小暑,故称大暑。 农事歌曰:“大暑大热暴雨增,复种秋菜紧防洪,观测预报稻瘟病,深水护秧防低温。” 大暑时节,正值早稻收割和晚稻栽插之时,即所谓“双抢”,此时中稻则加强田间管理,注意防治稻瘟病。大暑又是台风较多和暴雨频增的时期,极易发生洪涝灾害;有时也无雨或少雨,亦易发生旱灾。故此时既要注重防洪,又应注意抗旱。大暑有时也会出现连天狂风暴雨和气温骤降的情况,故有“深水护秧防低温”之说。

湖南每个月的农事活动,长沙图书馆讲座(18)

大暑时早稻普遍成熟。收割之时,对长工、短工款待周到,俗称“栽禾师傅扮禾客”。收割结束时洗扮桶,然后由东家办“洗桶酒”,菜馔丰盛。

立秋

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进入末伏,暑气仍很旺盛,高温肆虐。故民谣谓:“六月的太阳不要躲,还有二十四个秋老虎。”。

立秋日如下雨,之后21天内必多雨,俗称“犯秋”,农家赶种秋菜、秋荞麦。农事歌曰: “立秋秋始雨淋淋,及早防治玉米螟”。这段时间雨水较多,天气又湿又热,玉米容易发生虫害,故要治虫。

湖南每个月的农事活动,长沙图书馆讲座(19)

立秋又是喜庆丰收之节。长沙少数民族聚居之区,人们着盛装,聚集在一起荡秋千、赛歌、跳舞、演戏、耍龙、舞狮等。

处暑

处暑,即暑热有所消减和处置之意。谚云:“ 处暑十八盆,谓沐浴十八日。”这就表明,整个处暑节期间的气温均较高,仍然必须天天洗澡。处暑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此时老鹰开始大量捕杀鸟类,陈列而食,称为祭鸟;草木开始有枯黄的枝叶凋零,称为肃杀之气;谷类作物开始收割。

农事歌曰:“处暑伏尽秋色美,玉米甜菜要灌水,粮菜后期勤管理,冬麦整地备种肥。”进入处暑节以后,即宣告三伏天结束了农业生产,开始秋种。处暑宜种萝卜,能使块茎肥硕,且不易空心,俗称“处暑萝卜”。

白露

白露后,秋老虎消去,天气开始转凉。昼夜温差扩大。民谚云:“过了白露节,两头冷,中间热。”由于夜晚气温较低,水蒸气容易在草木上形成白色的露珠,故称之为白露。

白露时许多农作物即将成熟,晚稻也进入了生长的关键时期,秋收秋种和田间管理都要兼顾。农事歌曰:“白露夜寒白天热,播种冬麦好时节,水稻晒田收葵花,早熟苹果忙采摘。”白露时节,冬小麦开始播种,早种有利;晚稻要加强田间管理,使之有利于其后的扬花结实;梨和苹果等水果及某些种子类作物进入成熟与采收时期。白露播白菜种,农谚谓“处暑萝卜白露菜”。

秋分

秋分时太阳正射赤道,白天夜晚等长,古称“阴阳相半”,俗谓“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秋分在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前后,故有“秋分拜月”之俗。

湖南每个月的农事活动,长沙图书馆讲座(20)

秋分是各种农作物成熟和收获的季节,农事歌曰:“秋风秋雨天渐凉,稻黄果香秋收忙。”许多谷物和大批的水果多在此时收割或采摘。秋分又是播种小麦等作物的大好时机,民谚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麦子正当时”。

秋分后如发北风,天必晴朗;发南风,则多雨。农谚有“秋发北,干起坼(谓田土龟裂);秋发南,灌满塘”之说。

寒露

寒露,白昼逐渐变得比夜晚短,天气进一步转凉,夜晚的露水明显地带有几分寒意,故称之寒露。

寒露开始进入晚稻收割季节,许多水果、干果及薯类作物也在此时采收,同时还要抓紧秋种。农事歌曰:“寒露草枯雁南飞,洋芋甜菜忙收回,种好萝卜和白菜,秸梗还田秋施肥。”洋芋(马铃薯)和甜菜应及时采挖,抓紧种好萝卜、白菜等冬季食用的主要蔬菜。

晚稻应在寒露以前吐穗,过了寒露稻穗短而多空壳,农谚云:“寒露不出(穗)真不出,霜降不黄(谷)真不黄。”寒露前如有寒流霪雨谓“寒露风”,如连续出现寒露风,将严重影响晚稻扬花。

霜降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由秋季向冬季过渡的一个节气。所谓霜,是空气中的水汽在低温寒冷的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而成的冰晶,称之为打霜,好似上天所降,故称为霜降。霜降时节,天气渐渐寒冷,晚稻等农作物及各种干鲜果品更是进入全面收获之时,秋耕秋种亦应抓紧,油菜和春小麦开始播种。农事歌曰:“霜降结冰又结霜,抓紧秋翻蓄好墒,冰冻日消灌冬水,脱粒晒谷修粮仓。”民间认为,霜降时节打霜越多越好,霜太少反而不好,故有“霜降无霜,来岁饥荒”之说。

红薯、芋头要在霜降前挖回,晾干后入窖做种,过了霜降的块茎不能越冬。

立冬

立冬视为冬季的开始。长沙地区此时虽然仍较暖和,但气温亦有不断降低的趋势。在农业生产方面,立冬后除了继续采收某些晚熟作物和干鲜果品之外,又开始着手于农田建设与兴修水利。农事歌曰:“立冬地冻白天消,羊只牲畜圈修牢,耙田整地修渠道,农田建设掀高潮。”

立冬日,以晴雨卜寒暖。谚云:“立冬无雨一冬晴。”

立冬日不宜呜雷,农谚“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预示冬季将有严寒,宜加意护理好耕牛过冬。

小雪

小雪以后少雨,即使下雨也会因阳光折射较弱而见不到彩虹;天之阳气上升,而地面阴寒之气沉降。但长沙地区小雪时大多数年份却天气暖和,寒流很少见,俗称“十月小阳春”。长沙此时菊花盛开,且历有菊展习惯。

北方农村开始进入农闲积肥和保护果树的时节。但南方仍有不少作物可以种植和生长。小雪后长沙有做剁辣椒、用扑菜坛腌菜的习惯,此时做腌菜可保明春不腐。

此时昼短夜长较明显,谚云:“十月中(农历),梳头洗脸吃饭工。”

大雪

大雪。谚云:“瑞雪兆丰年。”多下雪意味着来年丰收有望。农谚又说:“大雪冬至雪花飞,搞好副业多积肥。”言大雪时节既要抓好副业生产,又要搞好积肥,为争取来年的丰收作好准备。

大雪后,进入农闲季节,农村历来有冬修塘坝堤垸和积肥的习俗。民间老人在这个节气中,有的不进晚餐,谓“四日八餐,可以长寿”。

冬至

冬至,古时甚重此节,有“冬至大如年”之说。民间是日各家族合祭宗祠始祖,祭毕办家宴叫办冬至酒。已婚妇女于是日回娘家,但夜晚必须赶回婆家。长沙冬至要吃糯米饭。这天吃糯米饭可以“健皮”,使皮肤滋润,不龟裂。

湖南每个月的农事活动,长沙图书馆讲座(21)

“冬至至长,夏至至短”,冬天到了极点,白昼时间变长;夏天到了极点,白昼时间变短。

冬至宜寒冷,有“冬至不结冰,冬后冻煞人”之说。冬至做霉豆腐,俗称“猫乳”。是日采摘的桑叶相传为正宗冬桑叶,可解热明目。

小寒

小寒是旧时一年最冷的时候,或者说是小寒与大寒之间。数九是从冬至这天算起的,每9天为一段,共分为9段。一九、二九出现在冬至,最冷的三九、四九出现在小寒与大寒节内。民间《九九歌》云: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小寒时鸿雁北归,深夜啼鸣过境,俗谓“雁过三分寒”。

小寒时节,深山老林野菌孳生,俗称“雁鹅菌”“寒菌”,味极鲜美,历为人们喜吃的土特产。民间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

大寒

大寒是一年之中最为寒冷的时候。为农历全年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正处于四九与五九之间。为全年最冷的时期,俗谓“冷在三九”。据七十二候,大寒三候为:“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是说大寒时节母鸡当孵小鸡,老鹰猛攻鸟类,水泽中央也会结上坚冰。此时寒潮频繁,大风较多,间常有降雪天气。

城乡居民吃狗肉,谓可驱寒保暖,不生冻疮。长沙人在炖狗肉时,置鸭蛋3个于汤中,谓幼儿吃了夜不尿床。有钱人家此时吃龟鹿驴胶等滋补成药,农民则炖老母鸡作为冬令补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