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大将庞煖是怎么死的(天蚨园之庞煖发起最后一次合纵五国伐秦)

赵国大将庞煖是怎么死的(天蚨园之庞煖发起最后一次合纵五国伐秦)(1)

天蚨园会议室

嵩山天蚨园位于登封少室山清澈崖下,占地60余亩,黛瓦白墙,茂林修竹,古朴秀丽,环境幽美,宛如世外桃源。非常适合研学旅行、企业培训、旅游接待、团体聚会、禅修辟谷、书画写生、丹道修真、道医养生等活动。历史上颍考叔、管仲、鬼谷子、张良、李渤等均在此隐居耕读,号称天蚨园五友。天蚨园是嵩山的“隆中”,坐标对比史上之春秋孔夫子杏坛、战国鬼谷子道场、隋唐文中子龙门等。蚨子学堂是以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稷下学宫”概念建立的一个国学讲堂,追慕春秋古风,学习吸收春秋战国“士”的精神,蚨子学堂所教乃大人之学,定位为实学。追求真才实学,修炼雄才大略。不袖手空谈心性,也不沉迷逐物异化。凭盛德立命,以大业安身。

今天讲讲战国时代最后的合纵家庞煖,最后一次发起合纵五国伐秦

庞煖(生卒年不详),一作庞焕、庞子、庞援(“煖”即现在常用字中的“暖”),《史记索隐·廉颇蔺相如列传》误作为冯煖。战国末年赵国将领、纵横家,曾擒杀燕将剧辛以及合纵五国伐秦。战国时期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合纵五国伐秦。

赵国大将庞煖是怎么死的(天蚨园之庞煖发起最后一次合纵五国伐秦)(2)

庞煖像

论兵灵王

庞煖最早的记录在赵武灵王时期,根据《鹖冠子》记载,他师从楚国隐者鹖冠子,曾与赵武灵王论兵法。赵武灵王问他不战而胜之道,庞煖对以大上用计谋,其次因人事,其下战克。用计谋则是使敌国君主昏惑,国家混乱,因人事则是买通敌国之人,使国君不得实言,待敌国已乱,则兴战可攻克。小国可胜大国,便是依靠夜行阴谋之术。他还以赵国奠基人赵襄子为例,讲圣人更应“昭然独思,忻然独喜”,战争前要谋划充分(《鹖冠子. 武灵王》,原文为“庞焕”)。此时年轻的庞煖已熟谙阴谋与兵法,赵武灵王对他也颇为欣赏,可惜赵武灵王亡于沙丘之乱,可能在这个时候,庞煖出走到了齐国,因为《战国策. 齐策四》中,出现一位叫“冯谖”的奇人(“冯”与“庞”古音相近,此处有参考忧容童子《【战国奇人录】最后的纵横家:庞煖》一文)。

也就是说,在前3世纪初,庞煖已经成年并受到武灵王的重视。武灵王是一个招揽人才很开明的人,以个人魅力吸引了大批名将名臣汇集赵国。但是沙丘一乱,人心四散,楼缓、乐毅、富丁、剧辛纷纷离弃,这也是赵国人才任用没有形成一种良性制度的体现。依据庞煖论兵的史料,基本可以确定他的出生时间约在前320 年左右,他可能比后来出现的 赵奢 、 廉颇 、 蔺相如 、 乐乘 等人都要年长。

赵国大将庞煖是怎么死的(天蚨园之庞煖发起最后一次合纵五国伐秦)(3)

赵武灵王

沙丘之乱

赵国公子成、李兑当道,不久公子成老终,赵国为李兑把持。像庞煖那样一大批曾经受到器重的人都被排挤,此后五十多年间不再见到这位年轻人了。当他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时,已经是一位垂垂老人。这五十多年间,庞煖的行迹无法把握,只知道他可能是跟随了鹖冠子继续钻研学问去了。鹖冠子是楚国人,曾经也是武灵王帐下红人,故赵武灵王表武士以鹖尾,竖左右为鹖冠。沙丘之乱后,鹖冠子、庞煖师徒俩就回到楚国,隐居深山,潜心修学。鹖冠子主张道家言,《汉书·艺文志》中有道家《鹖冠子》一篇,同时鹖冠子也比较关心政治、军事、人生等问题,在继承道家的同时也吸收了其他学派的观点有所发展,这与战国后期出现了很多兼收并蓄大家的趋势也是符合的。庞煖跟随鹖冠子修行,当然经常论对,所以后来鹖冠子、庞煖的门人完成《鹖冠子》一书时也就经常通过他们两人问答的形式来阐述。在此期间,庞煖可能也开始著书,《汉书·艺文志》中兵权谋家有《庞煖》三篇,纵横家中也有《庞煖》二篇。可见,庞煖应当是一个既通兵法、纵横之术,又通黄老之说的人,他比老师鹖冠子更接近于杂家。

赵国大将庞煖是怎么死的(天蚨园之庞煖发起最后一次合纵五国伐秦)(4)

庞煖复出

前245年,赵孝成王去世,其子偃即位,是为赵悼襄王。此时赵国兵权掌握在老将廉颇手中,悼襄王试图废去他的兵权,而任命长期担任廉颇副手的乐乘为将。廉颇还是没能改去那种骄傲的秉性,拒绝交出兵权,赶走了乐乘,后来自己也畏罪潜逃了。这样一来,赵国一下子少了两位大将,再加上前264年左右赵奢病故,邯郸之战中蔺相如去世,赵国到了人才凋敝的程度。到了悼襄王二年(前243年),北边守将李牧率军攻克了燕国的武遂(今河北武强西北)和方城(今河北固安西南),但是代、雁门、云中各郡尚需要将领驻兵防守,李牧无法回到邯郸长期担任赵军统帅。

正在这个时候,不知道是谁想起了已经年近八十的“老不死” 庞煖,于是向悼襄王举荐这位可以算是四代元老的人物。悼襄王立刻接见了老庞煖,并向他讨教了治国之道,庞煖年虽老迈,但思维敏捷,顺畅的回答了悼襄王的问题,阐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两人一拍即合,悼襄王随即任命庞煖为统帅。

赵国大将庞煖是怎么死的(天蚨园之庞煖发起最后一次合纵五国伐秦)(5)

大败燕国

前242年,好大喜功的燕今王喜完全没有吸取当年栗腹丧师六十万的惨痛教训,又询问大臣剧辛能否趁赵国换帅之际捞他一把。这个剧辛也不是一般人物,当年在赵国也曾服侍过武灵王,他是法家的代表,又著作《剧子》(又称《处子》)九篇。沙丘之乱后,剧辛闻得燕昭王思贤若渴,便前往辅佐,和郭隗、乐毅、邹衍齐名。在燕国他可能实行了一定的变法图强,所以后来燕昭王的国力才会如此之强。联军破齐前夕,剧辛作为燕国的使节和邹衍一起游走各国,达成对齐国的包围网。联军大败齐军于济西后,剧辛曾经和乐毅争论过是否要进一步攻入齐国腹地的问题,他主张逼迫齐国割地,获得实际利益,说明他是一个比较谨慎小心的人。四十多年过去了,剧辛也可能由于燕武成王家族的排挤而没有继续得到重用,但是这时他重新得到了今王喜的赏识。也已经七十多岁的剧辛,凭借着自己当年与庞煖共事时的印象,对庞煖做出了评价,他认为庞煖是“易与”的。于是,燕国即以老剧辛为帅,南下攻打赵国。

这正是庞煖第一次带兵实战的机会,也可以让世人看看他究竟是孙武型的奇才,还是赵括型的纸上谈兵之人。双方的交战状况不明,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剧辛对庞煖错误的估计断送了燕军二万将士的生命,也断送了他自己的性命。他忘了人是会进步的,五十多年对于一个人来说改变会是惊人的。也许剧辛临死前正在懊悔,如果自己提前几年死去多好,这样他就是一位将以盛名流传后世的人物,然而现在却落入笑柄。

赵国大将庞煖是怎么死的(天蚨园之庞煖发起最后一次合纵五国伐秦)(6)

战前地图形势

合纵攻秦

公元前243年,心灰意冷的信陵君魏无忌在酒色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而“老霸主”魏国也失去了最后的顶梁柱。

被信陵君压了好几年的秦国终于松了一口气。出关,东征!

魏国在秦国连续进攻之下,丧失大片土地。魏景湣王感到单凭魏国,难以抵挡秦军。接受大臣建议,遣人出使赵国,与其结盟,并提出再建抗秦合纵。在春申君与庞暖的鼎力斡旋下,除齐国偏安东海不愿卷入外,楚、赵、魏、韩、燕五国秘密达成合纵攻秦盟约:以楚王为纵约长,以庞煖为联军统帅,立即聚兵攻秦。

庞煖对燕国作战的胜利不但稳固他在赵国的地位,也使赵国重新赢得了在列强中的威望。战国最后一次合纵行动终于达成,庞煖名正言顺的成为了联军统帅。这次合纵除了一向“谨事秦”的齐国和刚刚被打废的燕国没有参加外,三晋、楚国以及小国卫都参加了。五国联军于前241年收复了秦国从赵国夺去的寿陵(在当时恒山一带)。庞煖认为,攻秦之师屡向西进攻,均在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北)被阻,不如绕道蒲阪(今山西永济西南),南渡河水,迂回至函谷关后,可以出其不意。五国联军分路出蒲阪,进展顺利,至蕞(今陕西临潼北)时与吕不韦所率迎击秦军相遇,这已经是咸阳的大门口了。吕不韦分析联军情况,楚军远来,军士疲惫,战斗力不强,但楚为大国,影响较大,如楚军战败,则联军必不战自溃。他遂决定先以精锐部队,乘联军夜间疏于防范之机,突袭楚营。楚军侦知,自行东撤,此后便迁都于寿春。四国军队闻楚军先退,军心动摇。诸将皆请退军,庞煖只好应允。于是,韩、魏、卫之军也都回国。庞煖怒齐附秦,同时消除无功而返的结果,率军攻取齐国饶安(今河北盐山西南),赵国由此有了自己的出海口,然后回归赵国。尽管庞煖富智谋,善纵横,但联军同床异梦,协同不力,终于无功而返。秦军为了惩罚魏国借地攻秦,大军一举出关,攻下了魏国河内重镇朝歌。魏国震恐,立即对秦国单独议和撤出合纵联军。秦军掉头南下,楚考烈王大是慌乱,立即接受一班元老的“避秦迁都”对策,将国都迁到了寿春,楚国后期都城之一,今安徽寿县一带。都城名字仍一如既往地叫做郢都。

赵国大将庞煖是怎么死的(天蚨园之庞煖发起最后一次合纵五国伐秦)(7)

蕞之战

大败秦国

由于赵国是这次合纵的主谋,所以成为秦国反击的首选。同时,又因为庞煖发泄怒气于齐国,也要防范齐国的报复。所以,悼襄王五年(前240年),赵国令将军傅抵率军驻扎平邑(今河南南乐东北),又令将军庆舍率领东阳、河外之师防范黄河一线。这些都是为了防止齐国的反扑。当年,秦国的军队也开进了赵国。秦军分两路:一路由名将蒙骜统帅,北出太行,攻打赵国的龙(今河北行唐)、孤(今河北行唐北)、庆都(今河北行唐附近),试图切断邯郸周围地区与北方代、雁门的联系,防止李牧南下救援邯郸。另一路则由秦始皇的弟弟长安君成蛟率领,预期从上党的屯留(今山西屯留南)东出太行,直逼战国都城邯郸。之所以让成蛟统帅大军攻打邯郸是因为他曾经在赵国担任人质多年,对于邯郸周围的状况相对熟悉。不过,秦国似乎错信这位年近十八岁的王弟,他率领的大军在屯留长期逗留,止步不前。这就造成蒙骜的北路大军变成了孤军深入,赵国可以充分腾出手来歼灭北路的秦军。于是庞煖亲率大军北上打击蒙骜。蒙骜军队结寨于曲逆(今河北顺平)西南的都山。庞煖认为:都山之北惟尧山最高,登尧山可望都山,宜往据之。于是使扈辄率兵2万先行,军至尧山,先有秦兵4万在尧山驻扎,被扈辄冲上杀散,赵军确立了尧山的据点。蒙骜令张唐带兵2万前来争山,庞煖大军亦到,两军在山下屡战。扈辄在山上举红旗为号,张唐往东,红旗东指,张唐往西,红旗西指,赵军潮水般向红旗指处围裹。庞煖激励将士:有擒得张唐者,封以百里之地。赵军个个奋勇争先,张唐奋力冲杀,却不能透出重围。这样的险境还是张唐第一次遇到,此后对他造成了长期的心理障碍,他对于赵国的畏惧一直到甘罗劝说后才有所削弱。危急之时蒙骜领军杀到,救出张唐,同回都山大营。这时成蛟一路仍然没有动静,蒙骜见形势不利,只得撤退。庞煖派兵埋伏于太行山密林深处,乱箭射死蒙骜,秦军大败。

赵国大将庞煖是怎么死的(天蚨园之庞煖发起最后一次合纵五国伐秦)(8)

赵国灭亡

战国之世的最后一次合纵,在秦国最低谷的时期悄无声息地瓦解了。在群雄角逐的复杂环境中,充分运用外交与军事相结合的合纵或连横战略,使战略发展到新的水平。中原各国合纵攻秦失败,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只顾暂时利益而不能建立牢固的联合。秦国改革彻底,国富兵强,以强大军事实力为后盾,再结合连横战略,获得最后胜利。特别是“远交近攻”这一战略,对最后的胜利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见,没有实力的外交,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战争胜利。

从此,山东各国再没有实际的合纵抗秦军事行动了。(后来赵、燕、楚、越四国曾有形成合纵的态势,但是被秦国姚贾破坏,死于襁褓之中。)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想要亲政,嫪毐叛乱,秦国内乱。然而赵国没有趁机联合其他国家再次攻秦,而是趁机对国力很弱的燕国动手。等秦国内乱稳定后,秦王政派王翦、杨端和、桓齮三路联合攻打赵国,借口就是救援燕国。结果赵国虽然得到了北方的几个城,但是南方跟西方大量的土地都被秦国夺走!

由于庞煖这次战略上的错误,致使赵国更加虚弱,赵悼襄王因此郁闷而终。庞煖本人也因为年事已高,加上这次的策略失败又气又急,也一命呜呼了!庞煖他没有像赵武灵王那样让赵国崛起,也没有像李牧赵奢廉颇一样扛起守护赵国的任务,他有的只是在赵国这栋将倾大厦下的苦苦支撑,为黄昏的天空点缀上红霞,成为最后的余晖,当然他更令我欣赏的是他五十年如一日对赵国的忠诚,他有着作为一名将领最重要的爱国之心!

前228年邯郸城破。6年后,流亡的代王嘉被掳于秦军,赵国彻底灭亡。下一年即前221年,秦灭齐,中国归于一统。

赵国大将庞煖是怎么死的(天蚨园之庞煖发起最后一次合纵五国伐秦)(9)

扩展阅读:

嵩山天蚨园之历史文化考证

嵩山最神秘的《天蚨园记》是商经?孝经?归隐图?

一本大嵩山少林寺旅游的百科全书(图文)

千年神话天蚨园,千古文人隐士梦

天蚨园国学堂拜师仪式大典

天蚨园研学课:学周易、观天象、察地理、探历史、辨人文、布兵阵

登封嵩山少林寺天蚨园中秋夜推广华夏文化大型汉服晚会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韩星在登封嵩山少林寺天蚨园国学堂揭牌仪式讲话

清华大学徐林旗教授在登封嵩山少林寺天蚨园国学堂论坛会讲

清华大学等二十几所高校国学教授在登封嵩山少林寺天蚨园游学论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