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民风民俗,龙尾民风民俗

新兴民风民俗,龙尾民风民俗(1)

资料图片

作者:张星黎

早些年,东北这个地方,农历二月初二,除有吃龙鳞(饼)、吃龙须(面条)、吃龙眼(米饭)、吃玉米花、喝乌龙茶、龙井茶、忌针黹等习俗外,还有一个穿龙尾的习俗。

传说一对李姓夫妇多年不育,老来得子,却生了一个带尾巴的孩子,父亲非常生气,拿刀剁掉了孩子的尾巴,孩子疼得一下子飞进了白龙江,原来这孩子是小黑龙的化身。

江中有条白龙,经常危害百姓。黑龙告诉老百姓,我要和白龙决战,打斗时,我翻上来的时候,你们就往江里扔馒头,白龙翻上来的时候,你们就扔石头,就这样,小黑龙越战越勇,战胜了白龙,此江改名黑龙江。附近的百姓为了感谢黑龙,就用穿龙尾给他续尾的方式纪念他,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幸福长久。

A、龙尾的做法:

准备阶段

用红、黄、粉、绿、蓝等各色彩纸,裁成长、宽各15厘米的正方形,按住其中的一个边,按宽度1.5厘米的规格,反复折叠成波状纹。

彩纸折好后,每两个为一组,中间用细线捆扎结实,把需要连接的地方,用糨子(白面加适量凉水搅拌均匀,放在锅里或炉子上加热烧开,变成稀薄粘稠的糊状)粘牢,两端边缘剪成圆角(或尖角),打开彩纸,形成一个有锯齿形花边的圆形花朵。用同样手法,制成同样规格、不同颜色的花朵若干备用。

做龙头:取长、宽约为8厘米的正方形红纸,对角折叠,形成一个三角形,作为龙头。

剪穗:取长、宽约25厘米左右各色彩纸,按3厘米左右规格折叠成波状纹,然后纵向剪成细条,顶部留3厘米左右不要剪开,或者剪成宽3、4厘米,底部成三角型的穗子即可。

备长、短箭杆儿(高粱杆儿最顶端紧挨高粱穗儿的一节)若干根。

穿龙尾:

红线一根,先穿穗子,然后按一朵花,一段箭杆儿(5厘米左右),顺序连接成串(花朵数穿单数,不穿双数),最后穿好龙头(留一条长约10厘米线头),按同样方法穿成5串龙尾。

取40厘米长箭杆儿两根,交叉成“十”字,分别把穿好的龙尾,拴在“十”字边缘及中间五个点上,并以“十”字的中间点为悬挂点,龙尾就做好了。

悬挂:

龙尾要挂在房梁、檩子等高处,卧室、厨房、仓房都可以悬挂,不能挂在厕所、猪圈、鸡窝等不洁的地方。

新兴民风民俗,龙尾民风民俗(2)

龙尾(手工) 周淑清,女,1957年出生,原前郭县乌兰图嘎镇供销社退休

B、儿童佩戴的龙尾做法:

农历二月初二,还有一种给小孩子佩戴的龙尾,做法大致相同。男孩儿用方形布片,女孩儿用圆形布片,剪成指甲盖儿大小,种过牛痘(早些年预防孩子生天花的一种疫苗)的孩子用五彩布,布片之间以爆开的苞米花(或麦管、苇管)作为间隔,未种过牛痘的孩子用红布,布片之间用未爆开的苞米花(民间叫哑巴爆米花)为间隔,用红线从底穗儿穿起。底穗儿一般是剪成长5、6厘米,宽1厘米左右、底部是三角形的布条,布片数要用单数,不要双数。顶部用一块长、宽约为4、5厘米的正方形红布,对角折叠成三角形,作成龙头,在三角形底边的左、中、右各穿上一条龙尾,还要用特细(牙签粗细)的箭杆儿,钉一个铜钱大小的盖帘儿,并把整个龙尾穿在盖帘儿上,给男孩戴在左肩,女孩戴在右肩(也有戴在后背的,有说是孩子娇贵这样佩戴,有的说是怕孩子不懂事抓掉),寓意吉祥幸福保平安。挂(戴)龙尾的另一个说法是免受各种虫子的侵扰。

挂(戴)龙尾是一个古老的习俗,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个习俗已经基本消失了。

新兴民风民俗,龙尾民风民俗(3)

龙尾 (手工:张星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