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怎样去八达岭长城最方便(年底坐京张高铁可直达八达岭长城景区)

新京报快讯(记者 裴剑飞)在八达岭长城景区山体下方102米处,即将落成一座目前国内埋深最大的高铁地下站——京张高铁八达岭长城站。今天(8月23日)上午11点28分,伴随着最后一罐混凝土的浇筑完成,八达岭长城站主体结构正式封顶。9月初,京张高铁将分步开展联调联试工作,年底全线贯通运行。未来,从北京北站坐高铁就能直达70公里外的八达岭长城景区。

在北京怎样去八达岭长城最方便(年底坐京张高铁可直达八达岭长城景区)(1)

今天上午,八达岭长城站实现主体结构封顶。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11月底八达岭长城站将竣工验收

京张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中京兰通道东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京张高铁八达岭长城站主体结构正式封顶后,也标志着京张高铁全线站房的主体结构全部完成,施工由主体结构建设阶段全面转向装饰装修、机电安装和信息工程施工阶段。

在北京怎样去八达岭长城最方便(年底坐京张高铁可直达八达岭长城景区)(2)

今天上午,八达岭长城站实现主体结构封顶。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在八达岭长城景区山体下方102米处,是目前国内埋深最大的高速铁路地下站——京张高铁八达岭长城站。这座车站层次多、洞室数量大、洞型复杂、交叉节点密集,是目前国内最复杂的暗挖洞群车站。

据介绍,9月初,京张高铁将分步开展联调联试工作,年底全线贯通运行。9月底,八达岭长城站将完成外幕墙施工,10月底站房地面部分将完成室内的装饰装修,11月底,八达岭长城站的地面和地下部分都将全部完成,达到竣工验收标准。

在北京怎样去八达岭长城最方便(年底坐京张高铁可直达八达岭长城景区)(3)

下月起,京张高铁将开始联调联试。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为确保9月初京张高铁联调联试按期进行,北京铁路局所属北京工务段抽调精干力量投入到轨道精调工作中,对高铁线路轨距、水平、高低、方向等指标进行综合调整,精细调整轨道几何状态,使线路达到最佳状态。预计8月底前完成八达岭长城站全部线路的精调工作,届时,昌平站至怀来站(不含怀来站)间的全部无砟轨道完成精调,进而进入联调联试准备阶段。

在北京怎样去八达岭长城最方便(年底坐京张高铁可直达八达岭长城景区)(4)

下月起,京张高铁将开始联调联试。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八达岭长城站将隐于山势间

八达岭长城站位于北京延庆八达岭长城景区内,走出车站后步行1到2分钟就可以乘坐缆车直达八达岭长城。车站总建筑面积49500平方米,分成地面站房和地下站两部分,其中地面站房9000平方米,地下站40500平方米。

据了解,地面站房左侧为出站大厅,与进出站通道相连,右侧为进站大厅,与这座深埋地下的车站贯通。未来,八达岭长城站开通后,乘客需要连续乘坐两次长距离电梯才能进出车站,站台至地面站房全程提升高度约62米。第一段电梯连接地面站房和位于地下9米的候车大厅,第二段电梯连通候车大厅和更深处的站台层。

在北京怎样去八达岭长城最方便(年底坐京张高铁可直达八达岭长城景区)(5)

下月起,京张高铁将开始联调联试。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作为一座建造在长城景区内的车站,八达岭长城站采用了“尊重自然、形隐于山”的设计理念,从视觉上,将车站与山体融为一体。记者在正在建设中的车站站房工地看到,车站紧贴着山体修建,建设方中铁五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车站屋面还将种满绿色植被,和山体有机地连接在一起,车站外立面的石材就按照长城城砖的色彩、纹理精挑细选,与之遥相呼应。

沿着脚手架攀上正在建设中的车站顶层,记者看到,一片两个网球场大小的区域并未建上盖板,从上方可以直接看到车站的地下部分。据了解,此处是特意为车站采光而设计的下沉庭院。“车站采取灯光和自然光相结合的采光方式,还预留了一些采光孔。”

在北京怎样去八达岭长城最方便(年底坐京张高铁可直达八达岭长城景区)(6)

八达岭长城站位于北京延庆八达岭长城景区内,未来,从北京北站乘高铁可直达景区。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简约化装修凸显长城文化特色

据北京铁路局站房工程项目管理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京张高铁全线站房都已完成主体结构,进入装饰装修、机电安装、信息客服等工程施工阶段。八达岭长城站建设秉承“重结构、轻装饰、简装修”的绿色理念。

在进站厅、候车厅内有24根外露且无任何装饰的清水混凝土柱,此次主体结构封顶也说明清水混凝土柱全部竣工。记者了解到,八达岭长城站室内设计中突破以往站房常用装修效果,采用冷色调硅酸钙板吊顶和清水柱体,暖色调人工刻槽黄金麻石材墙面和亚光地面,带给旅客温馨的候车体验。

同时,在宽敞的进站候车厅墙体中将设置主题为《印记》的石材手工艺术浮雕,雕刻京张高铁智能动车组穿过崇山峻岭和万里长城的画面,赋予站房独特的艺术气质。主体结构封顶后,也将给这些装饰装修和艺术创作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协作记者 王贵彬

见习编辑 刘梦婕 校对 杨许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