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不被世俗所认可的爱情(从痴情女子想到自己)

由焦虑到失望,由失望到孤独,由孤独到自怜自赏,李商隐的人生始终在低谷徘徊。他先在中书省当校书郎,相当于办公厅秘书,官职不高,可升迁机会多,白居易年轻时也是从校书郎干起。但李商隐处在党争的夹缝中,仿佛被裏挟在两拨械斗的人群中,不受伤才怪呢。不久,被调出中央,任弘农县尉,可又因得罪上司,被迫辞职。后来,费了好大劲儿,才又回到中书省,可职务却比刚参加工作时还低了一级。好不容易权力转换,另一派,也就是对他稍微认可的一派上了台,李商隐的母亲又去世。按古时礼节,他必须回家守孝三年,等重新上班时,政治格局又发生了变化,诗人又一次成了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苦瓜蛋子。最终,李商隐也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一生漂泊,充当幕僚,直到去世。一个有追求的人,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怎么可能不焦虑,不郁闷呢?

李商隐不被世俗所认可的爱情(从痴情女子想到自己)(1)

李商隐的一首「无题」诗最能充分表达他焦虑的心态。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诗的首句"来是空言去无踪",已经引发了失望的情绪,中间两句"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具体地将焦虑的心情烘托出来。结尾刘郎二句,直述蓬山已远,更隔万重。这蓬山,应是诗人心中向往的政治前途,由于无人提拔,不仅达不到目的,还更隔着万重蓬山!

长久的失望与孤独,反倒强化了李商隐孤芳自赏的心理意识。看看这首《寄令狐郎中》:

嵩云秦树久离居,

双鲤迢迢一纸数。

休问梁园旧宾客,

茂陵秋雨病相如!

虽然郁郁不得志,但李商隐的心是骄傲的。他常常自比曹子键和司马相如。这首诗是他寄给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的,诗中先用嵩山的云和秦川的树点出两地的遥隔,然后将令狐家比作梁园,承蒙公子问起旧时的宾客(其实两人是青年时代的伙伴),而这里,只有一个因病居家、卧听秋雨的司马相如!

多年的等待,多年的孤独,多年的孤芳自赏,让李商隐产生了强烈的心理疲劳,他真的有点儿扛不住了。在一首无题诗中,他写了这样几句:

风波不信菱枝弱,

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

未妨惆怅是清狂。

菱枝再弱,桂叶再香,狂恶的风波才不管那套;诗人再有才华,也经不起官场势力的倾轧,最终的选择,也只能是惆怅、轻狂。再看看这首《到秋》,表达的也是疲惫与无奈:

扇风淅沥簟流离,

万里南云滞所思。

守到清秋还寂寞,

叶丹苔碧闭门时。

从夏天到秋天,望着万里南云,怔怔地发呆,一直到了叶丹苔碧的秋天,等待和陪伴诗人的还是寂寞二字!

不过,话又说回来,也许正是由于这种被排挤、被打击的经历和焦虑、失望、自賞和疲惫的心态,才让李商隐有更多的感慨和愁绪,而感慨和愁绪又是诗的灵魂。如果李商隐果真实现了政治抱负,大不了唐朝多了一个公务员,也挽回不了晚唐衰颓的趋势。国家不幸诗家幸,说不定是件好事呢。李商隐如果地下有知,知道我这么说他,一定会不高兴。不过,我真的喜欢他的诗,不光是我,广大人民群众也喜欢。在唐诗三百首里,李商隐的诗被选了20多首,仅次于杜甫、李白、王维,位列第四,很说明问题吧。在前辈大师的光辉照耀下,晚唐诗坛本已颇显暗淡,亏得有李商隐,以他丰沛的情感,忧郁的诗心,清丽的文字,树立了新的高度,为唐朝在衰落之前留下了一抹值得回味的印记,也为唐诗的辉煌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