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遇到困难(小米汽车生不逢时)

小米汽车遇到困难(小米汽车生不逢时)(1)

距离小米官宣造车已经过去500 天。

今年8月11日,小米董事长雷军举办了自己的年度演讲,同时也同步了小米汽车新动向。

鉴于雷军说的「未来两年时间里,不准备辟谣,也不准备介绍任何新进展,到了合适的时间,定期汇报」。

所以,短时间内我们可能不会再收到官方消息。

索性,借着这个机会对小米造车500 天进行一次全面复盘吧。

01关于要不要造车这件事

2021年3月30日,小米正式官宣进军智能电动汽车市场,雷军本人亲自带队,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CEO。

首期投入100亿人民币,预计10年投入100亿美元(约合674.29亿人民币)。

小米汽车遇到困难(小米汽车生不逢时)(2)

在造车门槛从100亿上升到200亿、300亿后,小米毅然决定拿出1000亿投资造车,而彼时小米账面上的现金储备是1080亿,不得不说,小米勇气可嘉。

彼时,雷军表示:「在下这个史上最重大决定前,在过去75天里,小米管理层经历了85场业内拜访沟通、200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度交流,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两次正式的董事会,进行了极为严谨详尽的调研与论证。」

2021年1月15日小米开始认真调研。「很多朋友劝我们干,“小米对硬件对互联网都很懂,你们应该立刻开始干。”他们还说,“你们同行都在做,如果不做,你们就落伍了。”

也有很多人好心劝我们,汽车行业非常复杂,投入按百亿计,周期特别长,很容易掉到坑里,你们是外行,估计搞不定。还有,别人已经干了五六年,你们现在干,太晚了。」

小米汽车遇到困难(小米汽车生不逢时)(3)

实际上,在调研的时候,雷军的出发点不是论证造车必要性,而是努力找到不造车的理由。

没错,是找不造车的理由。

那个时候的雷军是痛苦的。

小米从无到有,《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做到266名(2022年),并不容易。

虽然只是短短二三十个字,但个中艰辛,千言万语也说不尽,毕竟创业维艰。

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事情是,2019年7月小米科技园开园,雷军专门发了一条微博:「北漂奋斗九年,终于买了房!小米科技园,8栋楼,34万平方米,52亿造价。」

小米汽车遇到困难(小米汽车生不逢时)(4)

这个北漂创业故事,足够励志。

当你一无所有的时候,反而能坚定决心去做一件事情,因为你也没什么好失去的。

就像彼时的造车新势力们一样,没有历史包袱,可以直接all in 纯电动车。

但是当你拥有的越多,思虑更多,被束缚的也就越多。

此前并非没有其他公司跨界造车,戴森汽车之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戴森,国际性的家电设计制造公司,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戴森家的吹风机和吸尘器。

小米汽车遇到困难(小米汽车生不逢时)(5)

彼时,戴森也曾宣布造车,同时野心勃勃。「“我们不仅要打造市场上最好的电动汽车,还要打造所有汽车中最好的一款。”戴森老爷子这样说道。

但是造车造到最后,预算直接崩掉,成本越来越高。根据戴森自己的统计,每辆电动汽车成本约为 15 万英镑(约 129 万人民币,2020年汇率)。

商业上的不可行迫使戴森在2019年10月停掉了造车这个项目。老爷子透露,为了造车,已经花出去 5 亿英镑(约 43 亿人民币,2020年汇率)。

小米汽车遇到困难(小米汽车生不逢时)(6)

现在的戴森,继续干回自己的家电老本行,活的也还挺滋润。

英国《金融时报》曾对戴森造车困境做过这样的评价:「20 亿英镑的豪赌是这家家电制造商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次,要么成功壮大,重新定义品牌;要么家财散尽,就此陨落」。

你看,是不是和小米犹豫要不要造车有几分相似?

成,则帝国版图更近一步,败,小米成为老牌传统公司。

而雷军做出的抉择是:造。

还记得去年他这样说道:

「这一回,我将亲自带队,这将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

我很清楚,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我愿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声誉,再次披挂上阵,为小米汽车而战!」

小米汽车遇到困难(小米汽车生不逢时)(7)

说这段话的时候,我看到的是一种悲壮、孤注一掷的感觉。

无疑,雷军的压力非常大,需要不断进行新理念和思维的输入。包括智能制造、工厂、汽车设计、三电、供应链等等非常多新的知识,同时也会踩很多坑。

虽然造车新势力们已经探索出了肉眼可见的可行路径,但是其中涉及到know how以及实践才能得到的经验,这是无法言说的。

当然,这也是雷军的必经之路。毕竟那个时候,造车新势力的李斌、李想、何小鹏也都是这么一步步走过来的。

小米汽车遇到困难(小米汽车生不逢时)(8)

那么,小米造车,优势在哪里?

在《小米创业思考》中,雷军是这么说的:

1、智能电动汽车彻底改变了汽车业的商业模式,小米对基于硬件的互联网服务模式理解极为深刻。

2、小米拥有业内最丰富的软硬件融合经验,在互联网业内对制造业的理解无人能敌。

3、小米拥有业内规模最大、品类最丰富、连接最活既的成熟智能生态。

4、小米有大量的关健技术积累可以复用。

5、小米有强大的品牌积累的厚实的用户基础,有全球米粉的信赖和支持。

6、小米有充足的超 1000 亿元现金储备,可以心无旁骛地大胆投人。

小米造车首期投入100亿人民币,预计10年投入100亿美元,约合674.29亿人民币(2021-2030)。

小米汽车遇到困难(小米汽车生不逢时)(9)

在8月的这次演讲上,雷军表示,小米未来五年研发投入预计1000亿元(2022-2026)。

8月19日,小米二季度财报发布,研发支出达到人民币38亿元,上半年累计研发投入73亿元。

财报会议上,小米表示,2022年研发投入将达到170亿元,对比之下,2021年,小米的研发投入是130亿。

小米汽车遇到困难(小米汽车生不逢时)(10)

显然,在这个新十年里,小米要拼尽全力博一个新的未来。

与此同时,小米推演出的另外一个关键决策是:小米汽车要放在整个小米集团架构内,完全内部孵化。

雷军这样说道:「唯有如此,才能保障全集团生态统一、心态统一,力出一孔、利出一孔,才能保障小米汽车融入小米的高效模型和文化氛围。同时,这也决定了小米汽车创立之初要拒绝外部高额估值的诱惑,完全由小米集团独资培育,以纯粹的心态踏踏实实把产品做好。」

02进度如何?

2021年3月30日官宣造车之后,小米造车就开始紧张的推进中。

同年9月1日,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正式完成工商注册,注册资本为100亿元,公司法定代表人雷军。

小米汽车遇到困难(小米汽车生不逢时)(11)

小米汽车遇到困难(小米汽车生不逢时)(12)

时间退回到12年前,2010年4月6日,小米刚刚成立,彼时还有一段「14个人同喝小米粥」的佳话。

小米汽车遇到困难(小米汽车生不逢时)(13)

就像雷军自己说的那样,这是他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赌上全部的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雷军已经52岁了,在已是知天命的时候,依然能重新出发,真的很厉害,很让人佩服。

人才

在500 天中,小米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搜罗行业专业人才。

小米的人才策略有三种:

1、从汽车行业中吸纳更多专业人才;

2、从小米集团内部抽调人才;

3、收购业内先进团队。

目前,小米目前顺利吸纳了三位行业专业人才:原吉利研究院院长胡峥楠、原极狐汽车总裁于立国、原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钘。

胡峥楠在汽车产品开发和研发管理领域拥有近25年的相关经验,曾在吉利汽车担任研究总院院长、高级副总裁、产品技术管理委员会主任等职务。也曾创业龙创汽车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深刻理解初创公司业务开拓和公司发展各个阶段的发展特点。有这位大将加入,能帮助小米在产品研发方面少走些弯路。

小米汽车遇到困难(小米汽车生不逢时)(14)

于立国,主管北汽新能源战略规划、固定投资、合资合作、整车资质公告与政府审批、中长期产品规划、用户体验设计、信息技术、数字化应用、ARCFOX事业部等工作,目前任小米汽车副总裁兼小米汽车北京总部政委。

据36氪媒体引援知情人士报道称,小米汽车最为看中的是于立国在创立极狐品牌过程中的全能表现,特别是他在融合北汽与华为、麦格纳两大合作伙伴过程中的经验和能力。

周钘,前上汽通用五菱事业部副总经理,长处在于营销。五菱宏光MINIEV的大热以及出圈,周钘功不可没。一位又懂营销又懂车的人,正是小米需要的人才。

小米汽车遇到困难(小米汽车生不逢时)(15)

到2021年9月,小米汽车团队组成了约300人的团队,花了 7737 万美元收购了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深动科技(DEEPMOTION TECH)。

截止2021年年底,组建起超过1200人的团队,此时小米造车已经花了数十亿资金。

目前,小米汽车部拥有 1600 名研发工程师。

整个团队扩张速度非常快,不过,如何处理好团队融合也是一个问题。

戴森老爷子曾这么说道:「收购可能是一种快速获取技术或业务的方法,可以增强公司的实力,但很难吸收他们的员工和做事方式。」

小米汽车遇到困难(小米汽车生不逢时)(16)

自动驾驶

在过去的500天里,对于造车,雷军也有了新的体悟:

「对汽车工业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始终觉得做车一定要有敬畏之心,我觉得汽车非常非常的复杂,绝对不能着急。」

「汽车工业的各个模块都非常的复杂,其中我个人认为自动驾驶最复杂,不仅它的技术密度高,而且跟安全高度相关,也是智能电动汽车行业的决胜的关键点。」

虽然车还没影,但是小米确定了自动驾驶作为智能电动汽车的第一个突破的方向。

从造车伊始,小米就决心全栈自研自动驾驶技术。

小米汽车遇到困难(小米汽车生不逢时)(17)

目前,自动驾驶项目第一期研发投入33亿元,专属团队规模已超过500人,涵盖自动驾驶硬件、感知规控算法、高精定位等领域的 50 位顶级专家。这还不包括人工智能实验室、小爱团队、手机相机部等协同团队。

而且,小米自动驾驶团队年底要扩到600人左右,速度非常快。

这是什么概念?

蔚来:去年Q2对外数据是500人,年底增加300人。

小鹏:目前小鹏智能辅助驾驶的研发人员和数据人员一共有 1500 人左右;

理想:目前有700人左右;

极氪:自动驾驶研发团队接近 500 人,其中负责供应商模式的自研人员超过 100 人,负责自研模式的研发人员超过了 300 人;

飞凡汽车:900 天研发打磨,智驾团队500 人;

小米汽车遇到困难(小米汽车生不逢时)(18)

第一阶段,小米规划了140辆测试车,陆续在全国进行测试,这个规模还真不小。

很显然,小米想要通过砸钱投人的方式尽可能的缩短和头部新势力智能驾驶差距。

从公布的自动驾驶测试视频来看,相比其他公司,虽然相对稚嫩,但是后续成长空间很大。

直接点问题吧:

1、识别前方车辆,自动停下来,但是距离前方车辆非常远,估计有一个半车的身位预留,还有优化空间;

2、前车走后,起步很慢(PS:这也是现在所有搭载辅助驾驶车辆的通病);

3、正常车道内行驶,方向盘一直小幅度摆动,后续需要优化,不然会让驾驶员没有安全感。

小米汽车遇到困难(小米汽车生不逢时)(19)

而从传感器层面来看,依然是目前主流的激光雷达为主的方案。

如果真的是以这样的速度推进,到2024年高速领航辅助应该就可以上车,如果进展顺利,同年开始城区领航辅助驾驶的测试。

如此一来,基本上和头部公司城市领航辅助 推进速度差不多了。

工厂

工厂方面,2021 年 11 月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小米正式签订合作协议,正式宣布小米汽车落户北京经开区。

小米汽车将在北京经开区分两期建设累计年产量 30 万辆的整车工厂, 其中一期和二期产能分别为 15 万辆,2024 年首车将在北京经开区下线并实现量产。

小米汽车遇到困难(小米汽车生不逢时)(20)

2022 年 4 月,工地已开始土方平整。工厂一期将于 2023 年 6 月竣工,二期项目则将于 2024 年 3 月开工,2025 年 3 月竣工。

虽然工厂建设顺利,但是如何拿到准生证对小米来说,始终是一个问题。

03造一台什么车?

2024年,小米就会推出首款车型。那么,小米要造一台怎样的车?

这是难倒雷军的一大难题。毕竟这一步还是很关键的。

雷军在《小米创业思考》中这样写道:

「先确保做一款好车,一款能够与当下同级所有产品比拼的好车,在确保这个目标的基础上,再考虑颠覆的部分。

其次,我们要想明白我们为谁而造车。能不能先从我们最熟悉也最具市场容量的群体做起,兼顾集团整体业务的步调。」

想当初,理想汽车(当初的车和家)规划的第一台车是「满足城市 1-2 人短途出行的 SEV」。

奈何后面法规迟迟落地,所以这个项目也胎死腹中。

小米汽车遇到困难(小米汽车生不逢时)(21)

幸好还有理想ONE项目推进,才让理想持续走到了现在。

虽然小米有很大的品牌知名度同时底蕴很深,但考虑到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留给小米试错的空间已经非常小。

而且,别忘了华为。

2020年10月,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签发了“华为不造整车”承诺文件,有效期3年,2023年10月,文件就会过期。

华为在汽车领域的能力,相信大家都已经领教过了,到时候,如果华为也强势入局,小米汽车成功机会也会变小。

所以,对于小米来说,第一步很关键。

为此,雷军也是通过投票咨询了来自众多网友的意见:小米第一台车该造一台怎样的车。

小米汽车遇到困难(小米汽车生不逢时)(22)

在去年4月的直播中,雷军透露:

小米第一辆车,肯定不是轿车就是SUV,至于到底是什么还需要再商量。售价在10万-30万元之间。

至于品牌问题,雷军表示仍在讨论中。「小米会在认真思考,仔细调研之后做出决定。」

出行范儿曾爆料:小米汽车首款车型为轿车,将对标特斯拉Model 3。

根据36kr的消息,目前关于小米汽车,又可以得到这么几条信息:

1、电池供应:敲定了两家主力供应商,分别为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旗下的弗迪电池;

2、智能驾驶计算平台:按照高低两款配置,小米汽车在高配车型上会采用英伟达Orin芯片,由德赛西威提供域控制器,而在低配车上,将采用大陆集团的域控制器产品;

3、小米汽车首款车规划了高低两个配置,低配车型计划采用400V电压平台,高配车型计划采用800V电压平台。

4、低配车型会搭载弗迪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而高配车型会搭载宁德时代最新推出的三元麒麟电池。

5、小米汽车计划在2024年推出首款车后,第一年销售10万台,此后3年累计交付90万台车。

这基本上已经能够拼凑出小米首款电动车的基本轮廓:对标Model 3,辅助驾驶分高低配,具体可以参考现在的深蓝SL03,SL03就是将辅助驾驶分出高低配。

我的一个顾虑在于,小米能不能做好供应链管理工作,也即是整车成本,毕竟,这关系到最终汽车的售价。

对于这一点,戴森老爷子深有感触,他这样说道:「我们在汽车行业是新人,所以供应商向我们收取的费用比老牌汽车公司高,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订单量没有保证,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需要的一切零部件都需要专门定制。正因为如此,我们采购汽车零部件的价格比现有制造商采购的价格高25%。这辆车的制造成本会很高。」

科技丛林预测,小米第一台车大概会在20万左右。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小米首款车型志向只是「能够与当下同级所有产品比拼」,我不认为小米汽车会有太大优势。

还是那个典型案例:理想汽车。

理想ONE为什么能够成为爆款?原因在于产品做得足够优秀,考虑到用户用车的痛点,除了没得选的三缸,其他维度体验超越其他同级别车型,让20万用户愿意忽略三缸入手理想ONE。

小米汽车遇到困难(小米汽车生不逢时)(23)

而在接下来的售价近50万的L9上,理想依然是这个打法,除了油耗,其他方面体验依然拉满,这也是为什么到现在L9能斩获5万订单的原因,注意,这可是一台售价50万左右的车。

接下来很快要来的L8也是同理,它将接棒理想ONE,成为理想新爆款。

明年,理想20-30万的首款电动车也要来了,基本和小米发力的市场重合,按照理想做一款爆一款的特性,绝不好对付。

而李斌在一次对用户的直播中表示:「我们蔚来20多万车型已经在研发了,一上来就冲着50万产能去做,换电版Model 3、换电版Model Y,还比特斯拉便宜10%。”」

这还只是一个蔚来、理想。2024年将星云集,20-30万级别赛道将更加火热。

小米汽车遇到困难(小米汽车生不逢时)(24)

而且,小米给自己的目标是,第一年就卖10万 台。

这是什么概念?

以蔚来为例,2018-2021年历年销量分别是:11348辆、20565辆、43728辆和91429辆。截止7月,蔚来交付新车60879台,今年将会是蔚来第一个销量10万 的年份。

做到这一点,蔚来用了5年。

小米汽车遇到困难(小米汽车生不逢时)(25)

除却这些,被新能源市场教育的可爱的中国用户们,对于一台电动车也有自己的判断标准,绝对不好糊弄。

而且,车毕竟不同于手机,是大宗消费品,五六千块的手机粉丝可以咬咬牙入,但是二三十万的车就不一样了。

只有产品力足够硬用户才会选择你,否则,打什么情怀牌、讲什么故事都不好使。

再者,如今市面上Model 3以及它的竞品已经足够多,同时用户群也足够庞大,足够小米做非常全面的市场调研,以及研究明白用户的痛点及爽点所在。

我的意思是,在有如此多参考答案摆在小米面前,如果第一款车还做不好,真的会让人失望。

综合以上因素来看,小米第一款车必须是卖爆,必须不留余地,尽量把自己打造成同级别中六边形战士。

今年9月,小米汽车项目将进入软模车下线阶段,后续将如期进入场测和冬测周期。

小米汽车遇到困难(小米汽车生不逢时)(26)

按照此前规划,首款新车在 2024 年上半年正式量产。

04小米汽车产业链布局

另外一个,不得不说的,还有小米对汽车领域布局。

在造车之前,通过小米集团、小米长江产业基金、顺为资本,小米已经渗透到行业上下游。

最知名的要数对蔚来以及小鹏两家公司的投资。2015 年 6 月参与蔚来汽车 A 轮融资,2017 年参与小鹏汽车 A 轮融资,小米集团在 2019 年参与小鹏 汽车 C 轮融资。如今,蔚来小鹏已经成为新势力数一数二的存在。

小米汽车遇到困难(小米汽车生不逢时)(27)

投资,对于造车来说,好处颇多。对于新晋车企来说,可以提前洞察行业发展趋势,锁定优势企业,扶持行业发展的同时反哺自身。

以蔚来为例。现在ET7/ET5/ES7上搭载的激光雷达来自初创企业图达通Innovusion。而家公司正是蔚来资本投出来的。

还有彼时一度引发热议的蔚来的150kWh的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背后的北京卫蓝新能源也是蔚来资本提前布局和发现的。

固态电池的上车,将使得蔚来ET7实现单次充电1000公里,提前布局新技术,使得蔚来在与其他车企的竞争中拉开差距。

小米汽车遇到困难(小米汽车生不逢时)(28)

所以,对于小米来说,提前布局行业好处多多。

电池、电驱、电控系统及其他智能电子部件已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零部件,其重要性与燃油车的燃料发动机及传动系统相似,占新能源汽车BOM约70%。

而这几个部分,都是小米布局重点。因为相关投资企业众多,我们捡几个重点说说:

电池领域:小米投资了中航锂电(电池供应商)、蜂巢能源(电池供应商)、卫蓝新能源(新晋电池供应商)、珠海冠宇(生产消费级电池,目前也在布局动力电池)、赣锋锂电(赣锋锂业的控股子公司)、法恩莱特新能源(锂离子电池材料商)等公司。

自动驾驶领域:小米自己收购吸纳了深动科技,投资了纵目科技(ADAS供应商)、Momenta(智能驾驶供应商)、智行者(ADAS供应商)、爱泊车(智慧泊车解决方案供应商)。

激光雷达:小米投资了速腾聚创(国内知名激光雷达初创公司)、图达通(也就是现在蔚来激光雷达供应商)、禾赛科技(国内知名激光雷达初创公司)、北醒光子(非机械固态面阵激光雷达企业)、力策科技(消费级激光雷达开发商)。

智能座舱:投资了博泰车联网(车联网产品和服务提供商)。

芯片领域:投资了黑芝麻(国内初创芯片公司)、比亚迪半导体、云途半导体(车规级芯片)、晶视智能(智能视觉芯片)等公司。

其他传感器方面:小米投资了几何伙伴(4D 毫米波雷达)、诚瑞光学(摄像头供应商)、奥易克斯(新能源电控)、海之博电子(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此外,小米还投资了国内乘用车电控空气悬架系统供应商浙江孔辉,这位也是理想L9、岚图Free的空悬供应商。

……

小米汽车遇到困难(小米汽车生不逢时)(29)

总之,通过投资产业上下游,小米正在构筑属于自己的汽车生态朋友圈。

05终极船票

在《小米创业思考》一书中,雷军这样说道:

「如果智能电动汽车“消费电子化”,那么就必然会遵从消费电子行业的规律,当15-20年后行业进人成熟期,全球前5的品牌必将手握 80%以上的份额。

也就是说,只有最终进人全球行业前 5,做到年出货 1000 万台以上才有意义。这将是极其残酷的竞争。」

小米想要的就是,赢下「终极船票」中的一张。

对于未来格局的判断,和李想看法一致。

小米汽车遇到困难(小米汽车生不逢时)(30)

此前的内部信中,李想这样说道:

「参考2020年中国智能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前五个品牌占据了96 5%的市场份额。2030年智能电动车的市场竞争和占有率会非常类似,只有获得25%以上的全球市场份额,才有机会成为全球智能电动车行业的头部企业。

很显然,在李想的判断中,这种竞争格局来得还要更早一些。

抛除那些所谓讲情怀的话,这个事情,对于小米来说真的不容易(当然不只是小米)。

2024年,第一台车才量产,而且量产之后能不能打开局面,还是未知数。

对于小米来说,出货1万到出货10万,都是一个坎儿,更何况是1000万。

如果2024年小米出货量做到了10万,最终到1000万/年,年限按照最长20年来算,小米也必须保持每年25.9%的年复合增长率才行。

小米汽车遇到困难(小米汽车生不逢时)(31)

这让我想起了行业扛把子特斯拉,CEO马斯克说:2030年要实现每年销售 2000 万辆电动车,去年特斯拉卖了94万台。实际算下来,特斯拉接下来年复增长率为40.457419% 。看来,马斯克还是夸大了销量增长率。

按照现在这个速度,2027年,特斯拉就能实现年销售1000万台。

而且,别忘了,市面上所有车企都在进行电动化转型,想要从竞争激烈的竞争中杀出来,着实不易。更何况,小米的车还没出呢。

2022年的电动车市场已经硝烟弥漫,2023年必然更激烈,2024年……

2024年小米首款车型诞生,嘶,不敢想啊......

最后一个问题,你会买小米汽车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