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缺之美议论文(残缺的美丽)

有时候,我喜欢残缺,喜欢古朴,甚至会认为:残缺而古朴才是最美丽的,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残缺之美议论文?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残缺之美议论文(残缺的美丽)

残缺之美议论文

有时候,我喜欢残缺,喜欢古朴,甚至会认为:残缺而古朴才是最美丽的。

我喜欢凋零的落叶,喜欢旧城古墙的斑驳,喜欢深深庭院的古老印记,喜欢布满苔藓的石板,喜欢花开过后的衰败景象,喜欢褪去雕饰的本真……

它们是如此的平常、自然,却是那么的孤独、落寞,近乎于狼狈不堪。

它们由兴到衰,从惊艳无比到普通的被人遗忘;从众人追捧到淡出人们的视线;从曾经的辉煌到平凡的今天……

我没有亲眼目睹过它们的绚丽多姿,也无法想象它们当时的美丽,有时,我会深深沉醉于求源它们美丽之中。当想象中将两种相差甚远的生命相结合,难免有种莫名的伤感。它们由壮观恢宏到七零八落,由兴盛到衰败,由美丽至极到破败不堪……经历了多少无人知晓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蕴含了多少难以言表的悲欢离合,多少无法诉说的悲伤和苍凉!

有时候喜欢迟暮老人追忆泛黄青春时的惆怅,喜欢曾经的美人对镜理妆的伤感,喜欢英雄人物追思往事的哀叹……

更可笑的是,有时候还会固执的认为:残缺而曲折的人生也是美丽的。

一个人的时候,喜欢听《二泉映月》,那时而激昂,时而舒缓的琴声如泣如诉,催人泪下。阿炳一生的苦难和坎坷瞬间在指尖得以释放。

如果沧桑悲凉的琴声娓娓道来的作者深深的叹息,那激昂的部分一定是不屈服于命运的呐喊。面对苦难他没有低头,而是向命运抗争。至死不渝的追求自己的理想,他带给人们的难道不是一种残缺创造出的震撼之美?

《红楼梦》插曲《枉凝眉》中的“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道尽了人间酸楚和人生的无奈!

《葬花吟》整首诗可以说是林黛玉生命价值的真实写照。“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哀婉缠绵的诗句写出了她的多愁善感和无法逾越命运设给她的重重关卡的无奈与心酸。这首诗明则写花,实则写人,写出了寄人篱下的林黛玉对身世的遭遇和对命运的感叹。把她渴望自由而又无法挣脱命运羁绊时的不屈性格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黛玉的一生是悲惨的,短暂的。十六七岁,花一样的年龄,还没来得及绽放却因相思成疾,尽泪而亡。

她为了爱情,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约束,纵使千疮百孔也绝不后悔。她为爱而生,为爱而死,虽然结局不尽人意,但谁又敢说她不是伟大的?

穿过宋词的唯美看李清照,李清照的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她的一生也像她的词一样,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令人疼惜,怜爱。可她的胆识和才情,令一辈又一辈的人仰慕和钦佩。她一生笔耕不辍,将自己的悲苦人生和万千感悟写进了她不朽的诗词文赋之中。在作词的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词坛中独树一帜,谁又敢说她的一生不是清澈迷人的?

月圆是画,月缺是诗。月圆之美,美在它的圆满;月缺之美,美在它的真实。那,人生,不也一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