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端午节耍事(荣昌七夕民俗演进脉络)

七夕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七巧节、乞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荣昌一直把这个民间习俗传承至今,每年“七夕”都要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荣昌七夕习俗内容丰富,有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为牛庆生、种生求子、拜织女、拜魁星、烧桥蛋、吃巧果以及瓜果架下听悄悄话等习俗活动。2015年,七夕习俗被列入荣昌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荣昌端午节耍事(荣昌七夕民俗演进脉络)(1)

“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民间传说

七夕节的来历源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民间传说。相传织女是天帝的第七个女儿,心灵、手巧、善织,牛郎出身穷苦家庭,常年与老牛相依为命。一天,织女与同伴来到人间玩耍,无意中结识了牛郎,两人情投意合结为夫妻。牛郎和织女结婚后,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王母娘娘得知后,强行把织女带回天宫,恩爱夫妻被拆散。牛郎拉着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不料王母娘娘拔下头上金簪一挥,一道天河把牛郎和织女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无可奈何,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初七于鹊桥相会。人们为了纪念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爱情故事,便于每年七月初七晩上举行“乞巧”活动,故名“七夕”。

荣昌端午节耍事(荣昌七夕民俗演进脉络)(2)

“七夕节”放河灯大型灯饰

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更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的综合性节日。活动以女性参与为主体,包括已婚的中青年妇女、未婚少女和女童。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和织女于天上的鹊桥相会,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拜谒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但随着历史的演进,七夕的众多民俗中有些已逐渐消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传承了下来。七夕节发源于中国,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家,也有庆祝七夕的传统习俗。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荣昌端午节耍事(荣昌七夕民俗演进脉络)(3)

“七夕节”万灵古镇人头攒动

近年来,荣昌结合自身特色,创造性地传承这一传统节日,从2014年起,荣昌将七夕节与放河灯巧妙结合起来,每年举办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七夕河灯旅游文化节,成效十分明显,至2020年已成功举办了7届,成为荣昌知名的节庆品牌活动之一。

现场欣赏攻略

(一)交通线路

1.高铁:重庆(成都)站至荣昌北站,再乘坐荣昌区内公共交通工具到达目的地;2.汽车:重庆(成都)旅游集散中心(长途客运站)前往荣昌,再乘坐荣昌区内公共交通工具到达目的地;3.自驾:重庆(成都)中心城区经渝昆高速(或渝蓉高速)在荣昌出口下道后,导航到达具体目的地。

(二)非遗民俗

春节系列(杀年猪、打铁花、鞭春牛等),尝新节、七夕节、放河灯、中秋节、重阳节,禹王庙会、铜鼓庙会、火神庙会,客家祭祖、家族祭祖、赵家祭祖,客家风俗、养猪习俗、祝寿习俗,书院祭孔、陶神祭祀、窑王祭祀等。

(三)非遗美食

1.美食:卤白鹅、黄凉粉、铺盖面(炸酱面)、羊肉汤、猪油泡粑、旱蒸牛肉、清真牛肉、蒋氏白砍兔、刨猪汤、全鹅宴、豆豉鱼、粉蒸鱼、客家九大碗、灰水粽、艾粑、河包粉条(酸辣粉)、油炸汤圆、麻圆、灰水粑;2.饮品:烧酒坊白酒、直升白酒、清升白酒、糟酒;3.食品:“秦老五”麻花、脆麻花、榙海椒、百草花蛋、椿林火锅底料。

(四)欣赏景观

万灵古镇、安陶小镇、夏布小镇、荣峰河风景区、昌州故里、昌州八景园、玉带河生态公园、海棠公园、香国公园、濑溪河体育公园、渝西植物园、古佛山风景区、清江河中岛、仁义三奇湖/百果玩、河包白塔/真原堂等。

(五)土特产品

荣昌折扇、夏布织物(服装、鞋袜、包袋等)、夏布工艺品(夏布书画、夏布折扇、夏布饰品等)、精美陶器、荣昌猪肉、卤白鹅、烤乳猪、河包粉条、荣昌茶叶、麻竹笋、盘龙生姜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