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庙供奉的是哪些佛(寺观庙)
寺、庙、祠、观、庵的由来与区别
人们常常会看到寺、庙、祠、观、庵等建筑。有些人把这些建筑物统称为宗教建筑,这是错误的。又比如俗话讲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其实这也是错的,和尚并不住在庙里。那么,寺、庙、祠、观、庵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追寻这四个字的本意,就可以知道区别了。
寺 《说文》云廷也,即指宫廷的侍卫人员,以后寺人的官署亦即称之为寺,如大理寺、太常寺等。大理寺是中央的审判机关,太常寺则为掌管宗庙礼仪的部门。西汉建立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官署称为府,九卿的官署称之寺,即所谓的三府九寺。汉代,九卿中有鸿胪卿,职掌布达皇命,应对宾客,其官署即鸿胪寺,大致相当于后来的礼宾司。
相传东汉明帝时,天竺僧人以白马驮经东来,最初住在洛阳鸿胪寺。后来鸿胪寺改建,取名白马寺。于是寺就成了僧人住所的通称。梵语中,寺叫僧伽蓝摩,意思是僧众所住的园林。隋唐以后,寺作为官署越来越少,而逐步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用名词。
“观”作为动词就是观看、观察,作为名词则是古代天文学家观察星象的“天文观察台”。
观,《说文解字》解释为凝视、审视。赵诚《甲骨文行为动词探索》:“甲骨文的萑字写作图A,象一种飞禽之形。或写作图B,增加了两个表示一双眼睛,隶定当作雚。看来这是一种有着大眼睛的鸟。
古人认为,仙人住在天上,所以“观”也可以用来硬接仙人下凡。据《史记》记载,汉武帝在甘泉造“延寿观”,以迎接仙人。
公孙卿曰:“仙人可见,而上往常遽,以故不见,今陛下可为观,如缑氏城。置脯枣,神人宜可致,且仙人好楼居”。于是上令长安则作蜚廉桂观,甘泉则作益延寿观,使卿持节设具而候神人。(《史记·孝武本纪》)
在古代,观察星象,迎接仙人,这都是道士的职责,所以道士居住的地方也被称之为“观”。
传说我国最早的道观叫做楼观,是关尹子的故宅。
今陕州灵宝县太初观 ,乃古函谷关候见老子处,终南宗圣宫乃关尹故宅,周穆王修其草楼,改号楼观,建老子祠 。(葛洪《关尹子·序》)
《史记》记载,关尹子本是函谷关的守关官员,老子辞官西行,经过函谷关,关尹子留住了老子,让他写下了五千余言的《道德经》。
老子脩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史记·老庄申韩列传》)
庙,古代本是供祀祖宗的地方。那时,对庙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礼记》中说: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太庙是帝王的祖庙,其他凡有官爵的人,也可按制建立家庙。汉代以后,庙逐渐与原始的神社(土地庙)混在一起,蜕变为阴曹地府控辖江山河渎、地望城池之神社。人死曰鬼,庙作为祭鬼神的场所,还常用来敕封、追谥文人武士,如文庙——孔子庙,武庙——关羽庙。
后来,庙演变成祭祀各种神、佛的地方。不论佛教、道教还是民间信仰,都可以称为庙。总结一下,就是寺住和尚,观住道士,而庙是统称。
庵 古时是一种小草屋,即所谓结草为庵。旧时文人的书斋亦称庵,如老学庵、影梅庵。汉朝以后建了一些专供佛徒尼姑居住的庵堂,于是庵也就成了佛教女子出家行佛事的专用建筑名称了。
根据网络资源撰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