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雍和宫(从内蒙古坐火车赶来喝粥)
2020年1月2日,新年刚至,又到腊八,作为节日“名片”之一的腊八粥又一次“占领”人们的餐桌。在北京,雍和宫依照传统开门施粥,前来喝粥的人们一大早就在雍和宫外排起长队等候,希望这碗粥能够带来一年的好运气。
熙熙攘攘的人群里,穿着盛装的7岁小女孩恩柯佐拉格外引人注目。据介绍,她和妈妈从内蒙古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来到北京,今早一下火车就直奔雍和宫,这已经是她第七年来雍和宫喝粥了。
来自内蒙古的7岁小女孩恩柯佐拉到雍和宫喝粥(摄影: 新京报 吴宁)
那么,雍和宫的腊八粥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这还要从腊八的历史说起。
腊八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俗称“腊八”,其历史可以上溯至先秦时期,那时候的人们在这一天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佛教传入中国后,由于传说释迦牟尼在腊月初八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腊八节又成了一个佛教节日,各寺庙为了纪念释迦牟尼成道,都要在腊八这一天煮粥敬佛。每逢腊八,各大名寺古刹都会提前备好丰富的米豆、干果,熬成香浓的腊八粥,分发给僧众、信众及前来祈福的游人。
在北京,腊八节施粥最出名的地方便是雍和宫,其历史可追溯到清乾隆年间。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里保留着清代各时期雍和宫熬粥的奏折,雍和宫天王殿院内的鼓楼脚下那口直径2米、深1.5米的铜锅是乾隆九年皇宫养心殿造办处制造的,更是引得游人们追忆雍和宫施粥的历史。
雍和宫里的大铜锅(来源:北京晚报)
在乾隆年间,雍和宫成为官方指定熬粥场所。清《燕京岁时记》载:“雍和宫喇嘛于初八日夜内熬粥供佛,特派大臣监视,以昭诚敬。其粥锅之大,可容数石米。”据史料记载,雍和宫当时熬粥要从腊月初七清晨开始生火,初八凌晨才能全部熬好。每锅粥要下小米十二石,杂粮、干果各百斤,其他原料配比也有定数,而且要根据火候按顺序下锅,十分讲究,熬出的腊八粥不仅非常好吃,而且色泽鲜美。
清朝中期,雍和宫每年腊八要熬煮六锅粥,第一锅供奉佛前,第二锅进奉皇家,第三锅赐给王公大臣和大喇嘛,第四锅送给文武百官和各省大吏,第五锅分给雍和宫众喇嘛,第六锅施舍给平民百姓的,前三锅粥里面有奶油和所有的干果料,后面的三锅粥则越来越简单。清人夏仁虎在《腊八》一诗中这样写道: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圣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2019年1月13日,市民和游客在北京雍和宫排队领取腊八粥(资料图,摄影:中国网记者 郑亮)
随着时间的流逝,如今的雍和宫腊八粥的宗教色彩越来越淡,留下的是人们对于新的一年的美好祈愿。近几年来,腊八到雍和宫品尝腊八粥的人越来越多,每年耗费的粥料也从几百斤上升到了数千斤,2019年腊八,8500余人分享了98锅腊八粥,“抢第一碗粥”的激烈程度不输于大年初一“抢头炷香”。
今年腊八,雍和宫准备了5000余斤粥料,包括大米、小米、高粱米、薏仁米、花生米、江米、红芸豆、核桃、绿豆等32种原材料,熬粥的僧人也是一宿没睡,只为熬出香浓的腊八粥,将平安吉祥的祝愿煮进粥里分发给市民游客。不少人在品尝美味之余也“打包外带”,将迎福纳祥的好兆头带给亲朋好友。
腊八节,你喝粥了吗?
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
文: 苏文彦
编辑:苏文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