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突厥少数民族(北方游牧民族-突厥)
突厥是历史上活跃在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统称,也是中国西北与北方草原地区继匈奴、鲜卑、柔然以来又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突厥一词最早出现于《周书•宇文测传》:“(西魏文帝大统)八年(542年)……每岁河冰合,突厥即来寇掠。”《周书•突厥传》里解释突厥一词的意思:因突厥人居于金山之阳,金山形状似兜鍪,其俗称兜鍪为“突厥”,便以此为号。近世在鄂尔浑河畔发现的《阙特勤碑》和《毗伽可汗碑》古突厥文上有“九姓乌古斯者,吾之同族也”的记述(“九姓乌古斯”指“九姓铁勒”),可以判断突厥是铁勒的一支。其先祖最初活动于叶尼塞河上游,部落曾遭到灭亡。遗下的一支是后来突厥的核心种姓阿史那氏的祖先,逃到高昌国的北山,即今天的天山主峰博格达山。那里是个方圆数百里、四面俱山、水草丰茂的平壤,阿史那氏的子孙于当地生息繁衍,人口增多,“渐至数百家”。由此,突厥族开始形成。
他们出现的年代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当时能够威胁北魏北部边疆的是柔然人,柔然人在北方广大的草原上那些原本是匈奴人、鲜卑人的故地上建立了游牧帝国,长期侵扰北魏的北疆,他们作战特点灵活,经常使北魏摸不到,打不着,而且给北魏造成惨重损失,被北魏气愤将柔然更名“蠕蠕”,而当时突厥人即为柔然人的炼铁奴,附庸于柔然人,为柔然人提供铁器,不过最终北魏没有能够打败的柔然人,却被突厥人给打败,建立了强大的突厥汗国。
突厥汗国的王族是阿史那家族,他们不仅长期与后来的北周、隋朝进行交锋,直到遇到满是战斗基因的大唐王朝,在强中更有强中手的对手打击之下,突厥最终西迁。西迁后更是将远大的眼光投向遥远的西方,他们曾经与遥远的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结盟东西方夹击波斯帝国(萨珊波斯),并重创波斯,让波斯纳贡赔款,突厥汗国囊括整个西域以及中亚广大疆域,而且不同于以往崛起的游牧民族,突厥人创造自己的文字,有着自己的文化,这也是后来突厥人屡遭打击却为遭到民族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突厥文化对中亚、西亚的其他民族一直到今天仍有影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