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光棍节过成狂欢节(今年双11不只是剁手族的)
今年立冬过后的第四天,就将迎来华夏古老的节日——下元节,时间是2019年11月11日,这一天是农历的十月十五,也称“十月半”。令人惊奇的是,古老的下元节恰巧与最新潮的“双11”光棍节重合了,但年轻人哪里知道,中国还有一个下元节?
下元节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节日?这要从道教说起。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也是中华文化儒、释、道的核心组成部分。鲁迅先生就曾说:“中国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分别是道教的三大重要节日。上元节指的是正月十五,民间也叫元宵节,有闹花灯、吃元宵、舞火龙等节日习俗。中元节指的是七月十五,民间也叫“七月半,鬼来串”,称鬼节。如今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我国台湾地区,每逢中元节还要祭供祖先、拜“好兄弟”、超度孤魂野鬼,还是非常隆重的。农历七月也称“鬼月”,华人华侨都很重视过中元节,佛教同一天举行“盂兰盆会”,上演《目连救母》的祭祀大戏。而下元节是十月十五,是中国人的解厄日,这一天要祭祀祖先,举行道场解决民众的情感困扰问题。通观道教的“三元节”,上元节仍然很兴旺、中元节也仍在海外华人中落地生根,唯有下元节淡出了中国人的节日体系。
上元节
缘何在道教的三大节日里,上元节与中元节一直广受民间的追捧,唯有下元节这般冷清?追根溯源,关键问题是与中华传统文化主流的偏离有关。在道教文化中,“三元节”的主题各有不同,上元节是“天官赐福”,恰逢正月十五过大年,赐福与赏灯、游灯、狂欢就融合在一起,“赐福”的主题也与中华“国泰民安”的诉求相一致,起到了同频共振的效果,因此得到了从皇权到民众的一致响应,道教的上元节因此火了起来。尤其到了唐代,李家王朝以崇道为正统,上元节因此大盛。中元节的主题是“地官赦罪”,恰逢一年过半祭祖时机,道教“中元地官赦罪”的主题,抚慰着阴间的灵魂,为罪孽深重的阳世人普度,于是与“鬼节”深深契合。中国人以孝为立身之本,中元节祭祀祖先也是不忘本的表现,祭祀“好兄弟”和孤魂野鬼,也是中国人感念祖先、不忘亲人兄弟的表达。中元节通过超度“赦罪”,给国人提供了一个安抚心灵的机会,这正是这个节日有深厚民间基础的原因。
那么下元节的主题是什么呢?下元节是“水官解厄”。宋代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记载:“(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下元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祭亡灵,祈求水官排忧解难。从下元的主题上看,有两项内容:一是“解厄”,二是祭祀祖先。先说祭祀祖先,下元节是农历十月十五,而遗憾的是,十月祭祖的习俗被寒衣节专属了,“十月一、送寒衣”,祭祖带送寒衣在农历十月一就完成了,比下元节提前了十五天。因此,冬季祭祖这个中国人最大的祭礼,在下元节没有得到民间的呼应。最后仅仅剩下了一个“解厄”的主题,对于生活在底层的民众来说,解决此类人生问题似乎有点奢侈,于是呼应者寥寥无几,下元节就大都只局限在道教宫观里信众内部进行了。
中元节
在古代,下元节这一天不仅道观做道场,水官还要考察录奏天庭,为身处困境的人们解厄。同时,民间也要祭祀亡灵,水官为民排忧解难。朝廷在下元日还要禁屠和执行死刑。如今,在福建莆田一带,下元夜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圆之夜,各家各户都要在田头祭祀水神,祈求干燥的冬季里庄稼能够被滋润,农作物能够平安过冬。旧俗有“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一说,这一天,信道的人家门口还要竖天杆、挂黄旗,旗上写有“天地水府”“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消灾降福”等字样。
下元节的主角是水官,那么水官又是指谁呢?在中国,最有名的水官莫过于大禹了。大禹据说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鲧的儿子,他治水有功,三过家门而不入,赢得了后人的广泛敬仰。当然,大禹的生日并不在农历的十月十五,各地祭祀大禹的时间也不尽一致,比如浙江绍兴大禹陵公祭大禹是在谷雨,四川北川大禹的出生地举行祭祀是在小暑前后。那么,下元节的水官诞辰日就不一定是治水的大禹了,但不管是否是治水的大禹,能够替老百姓解厄的水官,都应该是活着的大禹,都值得祭拜,下元节的水官是具有象征意义的。
我认为,下元节对于当今还是有积极意义的。在这个节日里,帮助那些在生活上和精神上有困苦的人,或出力、出钱、出智,共同抗击厄运,化困厄为顺境,让这个节日成为中国人的“帮助节”,一定会体现出人间温暖和社会阳光。如果再能够与纪念大禹这个伟大的英雄结合起来,弘扬大禹治水、公而忘私的精神,那这个节日就更有意义了。
□作者 阎建滨
原题:华夏古老的解厄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