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与端午节的故事(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有一首歌谣:“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里的五月五即农历五月初五,初五即端午。《风土记》里说:“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的重大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作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融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每到这天人们会有必不少的活动: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菖蒲、喝雄黄酒等。

屈原与端午节的故事(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1)

端午节的由来主要是为了纪念我国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爱国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公元前340年,屈原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名平字原,是楚国的大臣,也是一名政治家,早年深受楚怀王信任,志向远大,举贤任能,主张廉明法度,改革政治,富国强兵,建议联齐抗秦。后遭贵妃郑袖、奸臣贵族子兰、大夫靳尚等人强烈反对、诋毁排挤,并陷害屈原,遭馋去职,他被赶出都城楚国,被逐放到汗北和沅湘流域。

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京都。同年五月初五,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面容枯槁,蓬头垢发,拖着沉重的步伐在楚江(今汨罗江)边徘徊,口中反复念叨着:“为什么会这样?我做错了什么?”“白起攻破了郢都,楚国还有什么前途?”“国破家亡,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然后屈原悲凉绝望的怀抱着大石头投奔楚江沉江而死,以身殉国。屈原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躁动的灵魂无处安放,所以我才会变成这样。”唐代诗人文秀写了一首古诗“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屈原与端午节的故事(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2)

屈原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是楚辞之祖。屈原的主要代表作《离骚》是千古绝唱,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离骚》中的经典名句,鼓励着后世为理想奋斗不止的力量源泉,也是信奉追求的一种崇高精神。

过端午,吃粽子。粽子古称角粟,又称粽籺,是由粽叶包裹糯米、馅料蒸制而成的食品,形状多样,有三角形、火炬形、锥形、方形等,有鲜肉、火腿、腊肉、红枣、香菇、原味等陷味,美味可口。粽子由来久远,最初用来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后来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传承下来的,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2012年粽子入选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主食的故事》系列美食之一。

屈原与端午节的故事(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3)

赛龙舟,也称龙舟竞赛、龙舟竞渡、爬龙船,是中国端午节的重要习俗活动之一,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在南方很流行,现在已发展成为一项水上体育运动。龙舟竞渡在战国时就有,人们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江中击鼓声中竞渡游戏,以娱神娱乐,祭祀半宗教半娱乐的活动。楚国人为纪念投江自尽的屈原,借龙舟驱散江中之鱼,期望阻止鱼吃掉屈原的身体。“楚大夫屈原遭馋不用,是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拯救。端阳重渡,乃遗俗也。”出自南朝梁吴均的《续齐谐记》。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气势浩荡的“屈原杯”龙舟赛。2010年首次纳入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2011年5月23日,赛龙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屈原与端午节的故事(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4)

五月艾草含油最多也特别香,端午节来临之际,人们都会把艾草或菖蒲挂家门上,以驱邪祛病、防蚊虫。南朝梁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屈原与端午节的故事(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5)

饮雄黄酒,是中国端午节的民间习俗之一,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雄黄酒,是一种中药材,“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用以驱虫解五毒,不受蛇虫伤害。小儿涂于头额、耳鼻、手足心, 并洒室内, 以法诸毒。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白蛇传》中白娘子在端午这天不慎喝下雄黄酒,现出原形(蛇身)的情节。

屈原与端午节的故事(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6)

“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首童谣歌唱的是我国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传统的端午节,与中秋节、春节并称为中国三大传统的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开始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节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