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故事狮驼洞(深度解密西游斜月三星洞)
《西游记》中,有许多特殊的数字和名称,对于它们的正确理解有益于我们能够更准确的表达作者本意,这里将逐步一一揭晓:
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其实,这两句是作者给我们出的字谜。
"灵台方寸",是指"寻";"斜月三星", 三点一勾谓之"心";
合起来就是指"寻心"。
那么寻得了吗?当然,七十二变就是实证(上篇讲到,七十二变就是指心的七十二相)!
灵台,与常提到的灵山,其实也有着本质上的联系。孙悟空学道的过程,可以看成是孙悟空寻找自我心灵的过程(这点从孙悟空又称"心猿"可以看出)。而唐僧师徒西行取经的过程,其实和孙悟空的经历基本类似,也是在寻找各自的内心。
那么,菩提祖师是谁?
菩提祖师的真实身份,争了这么多年,其实作者早在原著中揭晓了。
原著写了四句诗,夸赞须菩提祖师的风姿,来介绍他的身份。是这样写的:
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道家的装束,却是佛家的形容,这说明了须菩提祖师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代表。而且,这几句诗的关键就在"真如"二字上。真如在佛教中称为至高的觉悟者,也就是至高佛。
当然,原著中也提到"须菩提祖师"这几个字。有人认为是须菩提(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被誉为解空第一),其实也可以这样理解。佛菩萨可化做千百亿身,因缘方便而度化众生。须菩提难道不可以是一例???而这里的关键因缘,也正是要"悟空"、"解空",找回自己的心。
至此:
让我们一起整体回顾下孙悟空的历程演变史:
天破石猴后,在花果山呆了三五百载,甚感烦恼无聊,想要解决生死大事(通背猿猴告知其佛仙神圣三者,可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于是开始四处求学。
从东胜神州花果山,先来到南瞻部洲,游历了九年(释迦摩尼修行成佛也是九年)一无所获;
于是飘过西海,来到了西牛贺洲,在这里得到樵夫的告知才有了止行处。
(樵夫原型:六祖慧能。但两者选择了不同的路,一个选择了离家学法修行,一个选择了在家奉养至亲。两种选择,两种命运;但终将殊途同归。)
于是,终于到了斜月三星洞,拜见菩提祖。继而,学得七十二变,找回自己的"心"。
其实,这一大段可以看做一部《小西游》。讲的是,孙悟空,作为"心"(准确说是"嗔心")的化形,刚开始游离于唐僧身体之外,从开始苏醒懵动(石破猴出),到发意修行,最后到灵台找回自己的心的一个过程。这也是从"灵台方寸山"到"灵台山"的必由之路。
而后,伴随着孙悟空回归唐僧身边,才真正拉开了《大西游》的序幕。。。。。。
五行山(两界山):
五行"金木水火土",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物理元素。人身,也受困其中。
另外,五行山也象征着人世间的五毒(贪、嗔、痴、慢、疑),人心,为五毒所困。
"地狱门前僧道多",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读:
其一,僧道为救众生,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其二,有些个披着僧道外衣之徒,依旧行贪嗔痴之事,那么地狱仍将是尔等归途。
五行山,后改名为两界山(因地理位置特殊,正好在大唐朝与鞑靼国的交界处,用来划分国界)。
两界山作为整篇故事情节的重要分水岭,过了山这边,也就意味着走出心理舒适区,真正的艰难修行之路开始了。两界互为不二,成就不二法门。。。。。。
八卦炉VS火眼金睛:
《易经》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又生世间万象之变。能知道变数,也就等于提前知道了结果真相,这就相当于有了火眼金睛。能在八卦炉里炼一炼,好似三界转一转。
当假遇到真的时候,前者定然自惭形秽、无地自容、悄然而去,此谓去伪存真;
当真遇到真的时候,强强之争,龙虎之斗,相得益彰,此谓真金不怕火来炼;
当假遇到假的时候,假戏真做,最终梦一场,此谓假作真时真亦假;
真假是非对错,金睛识,史可辨,旁笑看。。。。
紧箍咒:
紧箍咒,又称"定心真言",能定心、约束心。
前面讲过,孙悟空作为"心"的化形,其寓意是"嗔"。"嗔",当以"定"制(贪嗔痴VS戒定慧)。
六贼VS六根:
西行取经的第一难---------"心猿归正,六贼无踪"。
写的是师徒二人西行,路遇六个毛贼,行者尽皆打死。这六个毛贼就代表着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原著中这六者的名字分别是"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身本忧、意见欲。)
可见,六根清净乃取经之本。
限于长度,关于名称方面,本篇写至此处且按暂停:
所以,西游记是部极其伟大的作品,里面的数字、名称、人物、语言、妖怪设置,章节承接等背后都是带有深刻的意蕴和内涵的,绝不像今天世俗流传那样胡编乱造和盲目臆测。后面的文章还将进一步还原真相,深度解密西游那点事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