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对唐代文学发展的理论贡献(唐代陈子昂为何要写)
文常清君
郑重申明:常清君在自媒体平台发布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以本人的专业知识、自身经验以及人生阅历等,经过独立思考后,认真撰写并反复修改的原创作品。
常清君导读:在中华数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中,其中一大题材是有关怀古咏史的,即追忆念怀往昔岁月、描写叙述古迹史事等的古诗词曲。常清君在此陆续与大家共同赏析其中佳作。
陈子昂(659年或658/661年—700年或699/702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辖县级市,由遂宁市代管)人,唐代文学家、诗人。
陈子昂在青少年时期就轻财好施,慷慨任侠,唐文明(唐睿宗李旦的年号)元年(684年)举进士,乃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其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
常清君这次解读点评的是多次入选语文教材的陈子昂诗作《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按惯例常清君先解释一下其中字词: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是战国时期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亦是燕昭王的尊师郭隗之处所。关于黄金台的遗址,史学界仍存有争议,一是认为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北易水南,一是认为在今北京城东南,也有认为在今河北定兴县的。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
一、古人来者皆有独特含义
仅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来,这是一首凭今吊古的诗歌,而且通篇使用唐代当时的大白话,即使到了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不做任何字词解释,现代人也几乎可以八九不离十的理解大概含义。
常清君只是在此稍稍提示一下,读此诗不要望文生义,例如此诗中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就不能仅从字面上机械理解为:以前从没看见有什么古人,今后也不可能看见有什么后世之人。那地球上不是就只有陈子昂所处的那个唐代才有人吗?
这里的“古人”,其实是指的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这里的“来者”,其实是指的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有人可能会问,那怎么不说清楚呢?看官,这是人家写的诗歌,而且是短诗,不是写的文章。
当然,也不能理解为在此之前就没有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在此之后也不可能再出现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其实陈子昂在此想要表达的真实意思是:虽然以前还有像战国时期的燕昭王、燕太子丹那样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可自己却没有出生在那个时候,没有福分遇到;即使今后也可能出现像燕昭王、燕太子丹那样求才若渴的贤明君主,可自己不可能长生不老啊,也不可能再有机会遇到了。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哀叹自己生不逢时。
二、接连遭受排挤打击为什么陈子昂在诗歌一开头,就发出这样的强烈感叹呢?那常清君就不得不说一说他创作这首诗歌的当时背景了。
据考证,此诗创作于武则天神功(唐代武则天称帝后的第九个年号)元年,即公元697年,陈子昂经常直言谏劝,曾经得到武则天的一时赏识,但后来由于奸臣当道,武则天也一意孤行,他对朝廷不少弊政提出的批评意见,渐渐不再被武则天采纳,还曾一度因“逆党”罪名而株连下狱,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万岁通天(唐代武则天称帝后的第八个年号)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未被武则天允许。随后,陈子昂又继续向武则天进言建议,亦未采纳,反而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二连三地受到排挤打击,其报国无门、建功无路的困境越发明显,心情更加郁闷,在此内外交困的情形之下,遂登上幽州台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的千古诗篇。
三、倘若能够穿越时空
所以在前面两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后,诗人又接着写下了“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之句,意思是说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自己就更加感到凄凉悲伤,并忍不住独自流下泪来。
在常清君看来,幽州台,除了黄金台、蓟北楼等别名外,还有一个别名,叫做“招贤台”,那个时候还没有现代科技所说的“穿越时空”的概念,如果有,我相信陈子昂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十分迫切地选择乘坐时间机器,首先穿越回到距离唐代有上千年之遥的战国时期,去那个时候的幽州台寻找燕昭王……
有人考证说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种诗歌体裁《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因为《远游》诗篇中曾写有“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的诗句,所以由此得出结论,即陈子昂这首《登幽州台歌》中的诗句,即从此处生发而来。
常清君倒觉得最好不要拿训诂学那一套理论和方法来解析诗歌,尤其是古代诗歌,非得去为每首诗歌寻找一个所谓的原型。当然,常清君完全相信参加过科举考试,并且成功考中进士的陈子昂,肯定知道并仔细读过《楚辞》之类的古籍,但他就一定要照搬吗,不可以活学活用吗?
在陈子昂看来,如果从遇到贤明君主这个角度来讲,的确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在常清君看来,如果从文学角度来讲,这篇《登幽州台歌》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他流传至今的古代诗歌中,上乘经典之作的确不少,但单就这一题材和意境来讲,《登幽州台歌》独领风骚。)
常清君云:纵使钦慕燕昭王,奈何穿越幽州台。
常清君用心用情写好每一篇原创文章,期待着您的关注、点赞和评论
原创作品,如若转载等,请标明文章作者、出处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