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文殊院宫廷糕点贵吗(文殊院的宫廷糕点)
1
你很难说清楚成都的排队文化源自何时何处,但住在文殊院东北门对面的大妈会告诉你,她从1994年开始,就在宫廷糕点铺的门口排队了。
店铺门帘上挂着的每年一变的数字和不变的照片,显示了这家店门口当年拥挤的火热。
这并非是每代人都喜欢趋之若鹜,而是只有拥有回头客的店铺,才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完全不同于今天在春熙路和IFS的网红店,在那个大爷大妈们还不能网上冲浪的年代,大众对美食的认可只能靠口口相传,而宫廷糕点就在成都市民的闲言碎语间,成了一种拿得出手的特产。
多少背井离乡的成都90后,都靠家里寄来的桃酥糕点重拾儿时的味道。
在他们的记忆里,小学放学回家后,看见桌子上摆着老妈从宫廷糕点铺买回的拿破仑蛋糕,是想吃同桌的辣条被拒绝后,一丝温馨的惊喜,同时也缓和了家庭关系。
但最开始的宫廷糕点铺还光着屁股,并非是现在可以什么都要的成年人。
来自江西糕点之乡却在成都长大的创始人,因为工厂破产,这位下岗工人拾起了祖上传下来给清朝皇家制作桃酥的手艺。
1994年在成都开店卖起了桃酥,因为店里只有椒盐桃酥和甜桃酥,所以那时的店名还叫宫廷桃酥。
现在每天在文殊院虔诚上香的大妈,还记得上世纪桃酥那股浓郁的香味,据说就连院里的僧人也没能克制住内心的欲望,跑去店门口排队,一排就是一早上。
好在桃酥都是用的植物油,否则这家店开在僧院旁边,可能是一种罪过。
口碑一传播开,几家分店就逐渐散在成都各地。
一种含着金钥匙,带着富贵气息出生的糕点,就这样潜入下沉市场,在口味和价格都利好的条件下,变得亲切而亲民,成了成都市民拥抱的对象。
就像在成都的苍蝇馆子,无所谓你来的时候开的是共享单车还是劳斯莱斯,来了就是楞逼,只管吃就行。
2
相比电梯间那些整天“拍拍拍”和“美美美”洗脑式的无限循环。
来自出租车司机的强行安利,才是一座城市最牛逼的广告,因为他们是最懂那座城市的人。
我仍记得有次在前往文殊院的出租车上,司机师傅一路都在上演人类复读机的本质。
“你一定要去吃下宫廷蛋糕(糕点)”。尽管司机一直重复着并没有说对名字的话。
但这句话就像你妈叫你起床一样充满野性和力量,至今萦绕在我脑海中,以至于每次路过文殊院,我至少都要去宫廷糕点铺买上几个泡芙。
在大众点评的面包甜点类排名上,宫廷糕点铺排在成都的第二位,而且点评数远远超过第一名,坐实了成都糕点龙头的位置。
几千条点评里,除了清一色的好评,还有对人多排队拥挤的吐槽和无奈。
但吐槽里没有不满,说到底,排队的店才是让人骄傲的。
一家没有排队的店,是不足以po上网络的,那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店铺和博主的羞辱。
除开大众点评,随便在社交软件上一搜,打卡宫廷糕点铺的甚至比打卡文殊院的多。
生意的火爆让宫廷糕点开了三个车间,但产量的增加并没有导致流水线上的机械操作,创始人坚持大部分中式糕点都手工制作,这也保证了原始风味几十年的延续。
外地游客通常在成都必吃必逛的清单里列入宫廷糕点,然后打包一大袋回家。
在他们打包的分门别类的成都特产里,如果说火锅底料给了他们成都的热情,那老少咸宜、南北不分的宫廷糕点,就给了他们成都的温柔和恬淡。
只是游客们仍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你在文殊院附近搜宫廷糕点,地图上会出现三家店,有两家是正宗,而另一家是画风完全不同的山寨店。
这可能会让游客摸不着头脑。
好在前两天我特意去关怀了一下,发现第三家店门口已经贴出了“店铺出租”的字样。
但其他地方各种样式的宫廷糕点,你几乎数不清楚。
二是如今的宫廷糕点铺,里面的糕点种类太多,就像你妈小时候说你各种口味的棒棒糖不能全要,初来乍到的人常常陷入一种选择困难。
宫廷糕点铺的糕点种类
就连知乎上,也有对宫廷糕点种类到底有多少,呈现出探究到底的知乎式关怀。
但除非官方,否则没有人能回答清楚这个问题。答主们通常只罗列几种自己喜欢吃的糕点便草草了事。
3
常常出现在推荐里的有拿破仑蛋糕、桃酥、蛋黄酥等。但它们的保质期和脆弱程度常常让人担忧。
即使店员告诉你15天之内都可以吃,你还是满脸疑惑,毕竟拿破仑软绵酥脆、甜而不腻,蛋黄酥香脆可口、内汁饱满,在你的认知里,美好的和可口的,都是易碎的。
这也是宫廷糕点的很多糕点只能线下售卖的原因,闲鱼上从而出现了代购,那是连通异乡游子和家乡,还有外地回头客的桥梁。
对老百姓来说,看名字本该敬而远之的“宫廷糕点”,却像路边摊一样来的直率和接地气。
这一方面的原因来自于企业的魔幻审美。
现在已经60多岁的创始人始终坚持着一种硬核自信,店铺至今延续着上世纪的设计风格,甚至根本没有设计。
在不超过的10家的分店里,每一家店都不一而足。
蓝底白字硕大清晰,再加上那几张红底白字的招牌简单明了,这种用一页word就能出来五毛特效,不知道按住了多少网红店设计师的脑袋。
粗犷和高雅在宫廷蛋糕铺并存,一种植根于深宫大院的传承,野蛮地生长出了接地气的下沉效果。
当然,对成都人来说,审美是其次。
成都人乐此不疲的排队,是他们对宫廷糕点味道和品质的认可,是对记忆的一种追寻。
有些看似最高级的,往往是最亲民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