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又诡异又好笑的电影(这么神奇有趣的电影)
首先,桃桃祝大家除夕快乐,狗年大吉,新的一年旺旺旺!
接下来,则是由我的老朋友:特特。为大家带来新的一期特冷门。这期,我们介绍的,又是一个特别有趣的类型。而且,非常涨知识哦。
最近,Netflix新出了一部喜剧片,叫做《重返初遇之夜》(When We First Met),评价一般,但是剧情设定很有趣。
影片讲述男主角与梦中女神初遇就度过了美好一夜,但由于主角太“老实”没能抓住机会,惨被女神发张“好人卡”,两人最终只是成为了朋友
。在接下来三年,主角都在思考到底哪里出了问题,而一次意外机会让他不断重返三年前的那个夜晚,他毫不犹豫、想方设法捕获女神芳心。
《土拨鼠之日》
故事讲述厌世的气象播报员菲尔,每年2月2日要前往一个边境小镇,报道当地的土拨鼠日庆典。
他对这一节日嗤之以鼻,对工作也感到厌倦。当他例行公事完成报导后,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耽误了返程。
次日醒来,菲尔发现时间仍停留在土拨鼠日,他被困在这一天和这一小镇中,每天早上六点周而复始,不断Loop。
《土拨鼠之日》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菲尔在日复一日的Loop中,做出各种尝试与改变。他学习了很多技能,但在所有的成就中,最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成为一名好人(当然,还有爱情)。
影片的成功之处就是将菲尔塑造成一个刻薄的小人物,通过时间的洗礼,这个小人物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理解生命的真谛。
比尔·默瑞的表演恰到好处。影片温馨感人,比较符合美国传统圣诞电影的精神,如《生活多美好》《圣诞颂歌》那种。
在有限的银幕时间内,它呈现给观众大概有整整38次“土拨鼠日”,或部分或全天,主角实际循环的次数当然要高于此,根据导演本人的说法,大概有十年那么久。
《土拨鼠之日》
影片在1993年推出后,迅速吸引了宗教团体、冥想大师的广泛关注,因为它引发了人们对于时间、哲学和存在的思考,这是创作者始料未及的。
不过,几位小说家却按耐不住了,他们称这部影片剽窃了他们的想法。科幻小说作家Richard Lupoff说,这是他的短篇小说《12:01 p.m.》当中的片段。
小说《12:01 p.m.》
这本小说曾于《土拨鼠之日》的同年(1993年)被改编成为电视电影《十二点零一分》(12:01),它实际上也是在《土拨鼠日》之前播出的。
故事讲述一场科学实验发生的意外让时间发生了反弹,导致人们只能生活在4月27日这一天,讽刺的是,深陷时间漩涡里的人们并不自知。在这些人之中,巴瑞是个例外,他还要利用于此找到杀害他同事女科学家丽萨的凶手。
《十二点零一分》
这个故事像是《回到未来》 《土拨鼠之日》,与后者每到6:00重启的概念一样,它是12:01重启。巴瑞利用于此,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他心仪的女科学家同事,还能研究出时间反弹背后的真相。
《十二点零一分》与《土拨鼠之日》并不存在抄袭,它们只是概念相似,由于是电视电影,它的投资规模不大,只是一部极为普通的科幻片,几次穿越很俗套,结局也是自圆其说,所以很快就被遗忘了。
《十二点零一分》
另一位作家Ken Grimwood也说电影剽窃了他的小说《Replay》。这本小说并非是“一日囚”的题材,而是“重返十八岁”,作者显然认为《土拨鼠之日》偷了他的书中主角用未来的认知避免犯错的概念。
这本书讲述43岁的杰夫被困在一段不温不火的婚姻和一份没有前途的工作中,等待着他真正快乐的时候,是他去世的时候。
当他醒来后,发现自己又回到了18岁,他对未来25年的所有记忆都完好无损。他可以再活一次,避免犯错误,从他对未来的知识中赚钱,追求幸福。
小说《Replay》
然而,写出《土拨鼠之日》故事大纲的编剧丹尼·鲁宾表示,剧本的唯一灵感来源是威廉·迪恩·豪威尔斯(William Dean Howells)早在1892年就已发表的短篇小说《每天都是圣诞节》(Christmas Every Day)。
小说《每天都是圣诞节》
这篇小说描述一个美国女孩许愿每天都能过圣诞节,此后她真的循环在圣诞节之中却,直到意识到这个节日的真谛。
所以说,《土拨鼠之日》符合圣诞电影精神不足为奇。
该故事早在1954年就被搬上过荧屏,在《57剧场》中播出。
1986、1996、2006年每隔十年又被三度重拍成电视电影,2006年那版叫《Christmas Do-Over》。这一故事的概念经久不衰,也常被拿来改编,包括迪士尼的动画短片《唐老鸭天天过圣诞》(Donald Duck: Stuck on Christmas,1999)。
《每天都是圣诞节》1986版
类似小说其实还有Leon Arden出版于1981年的《One Fine Day》,不过这位作家并没有站出来质疑。
书中的主人公是一名34岁的单身汉罗宾逊,他被停在了3月15日这天一直持续到午夜。罗宾逊试图通过做善事来回到正常时间,他的多次Loop让他可以预测这一天的未来。
小说《One Fine Day》
比较近的同类小说还有日本作家西泽保彦的《死了七次的男人》(七回死んだ男)和中国作家柳文扬的《一日囚》。
电影方面,与《土拨鼠之日》最密切相关的是意大利喜剧《鹳日》(È già ieri,2004),因为这就是一部翻拍,只是将地点换到了意大利。
一位意大利电视明星在特纳里夫拍了一部关于当地鹳鸟的自然纪录片。然而他的渡船没能离开小岛,他发现自己不断地重复着这一天。
《鹳日》
意大利版虽有其自身的优点,但没能达到原版的高度。编导想要改进一些原版的问题,却事倍功半。大部分的翻拍片都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原版电影有其顺应时代和国情的无心插柳。
《鹳日》
《鹳日》的导演虽然一直小心翼翼地遵循原来的架构,却在深度上赋予了条理清晰的哲学和存在的意义,想要深化主题,然而你会觉得他对于时间的反思都是无用功。而岛上日复一日的选择也都是随机的,失去了一些前后的因果关系。
近几年,“一日囚”的叙事模式已经被各种类型片开发。如警匪剧《破日》(Day Break,2006)、翻拍自瑞典喜剧《婚前性行为》的《裸婚大喜》(Naken,2017)等等。
《破日》
当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源代码》(Source Code,2011)和《明日边缘》(Edge of Tomorrow,2014)。
《源代码》是《月球》导演邓肯·琼斯第二部导演长片。
讲述美国空军飞行员科特史蒂文斯上尉突然在火车上惊醒,发现自己变成了另一个人,这辆列车遭遇了恐怖袭击,全员遇难。每次袭击过后,科尔特都会苏醒,重新经历列车上的短短时间,他必须不停Loop找出这名炸弹客。
这部电影在“一日囚”的主题中增加一个新的转折,以恐怖袭击为主轴,套在一个死人记忆的框架中,有虚拟现实的意味。在虚拟现实的源代码中,主角可以嵌入真实列车恐怖袭击中匹配乘客的最后8分钟的短时记忆,以虚拟现实的方式进入,经过多次迭代寻找炸弹客。
《源代码》
《源代码》会让人联想起《星际迷航:下一代》第五季的《因果》(Cause and Effect)这集。这一集刚好在《土拨鼠之日》上映前一年播出,企业号被困在一个时间循环中,直到机组人员了解如何避免悲剧的发生。
这是一个在细节和线索中有着细微差别的循环故事,真相就在细节之中。是一个构思巧妙、执行得很好的科幻故事。
《星际迷航:下一代》之《因果》
这一集也会让人想起第二季的《时间平方》(Time Squared)一集,同样是一个时间循环的故事,但它更进一步显示了时间循环在多个迭代中的不同表现,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故事的进展,团队成员对循环的感知也愈加清晰。
《星际迷航:下一代》之《时间平方》
《源代码》以类似的方式在列车上重复八分钟,然后因为恐怖爆炸而被摧毁。
从科幻角度看这部影片,它是有违常识的。它讨论的是捕捉死者大脑活动的“余辉”来作为虚拟现实进入。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想法,但是怎么能创造出一个死者记忆的模拟体验呢?
其概念显然是无法成立的,因为短时存储记忆是无法情景模拟场景的每一处角落的,更别提乘客没有到过的地方(比如火车外)。
不过,我们在这里先不谈科幻的不合理性,只谈“一日囚”,毕竟大部分此类电影对于主角如何陷入循环之中,并不会给予非常具有说服力的缘由。只不过《源代码》想把自己做的更“科幻”。
《源代码》
观众跟随主角反复经历列车爆炸前的最后八分钟,90%的运行时间都发生在这里。以一种快节奏的希区柯克式悬疑片的模式让观众充分享受这个过程。每八分钟带来更多的情节,悬念叠加,线索清晰,人物也变得更立体。
阿汤哥主演的《明日边缘》也是一个类似的情况,它是根据日本畅销小说《你所需要的是杀戮》改编而成的。同样采用《土拨鼠之日》的概念,将之移植到外星人入侵的体裁上。
未来世界陷入外星人入侵的恐慌中,凯奇少校在战役的第一天就惨死在战场。没想到这一死让他拥有了时空循环的能力,他会不断在这一天醒来,唯一相信他的人是女战士丽塔。
二人开始了时空循环作战,在训练凯奇的同时他们发现了控制时间的奥秘,而能够取胜的方法就是让凯奇不断死去、不断重启。
《明日边缘》
“外星人入侵”这种想法在当今这个时代,显然已经并不太能满足观众了,因为这已经是个被滥用的主题。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明日边缘》却被巧妙地改编了。据主创访谈的资料看,影片正是结合了《星河战队》和《土拨鼠之日》的概念合二为一。
《明日边缘》借助“一日囚”的主题和幽默感推波助澜,像无限重玩的电脑游戏,重复关卡带来经验值的积累和趟全关的游戏攻略。尽管故事发展到后来还是有些疲软,它总算还是一部符合期待的商业大片。
《明日边缘》
Netflix推出的另一部电影《超时空传输》(ARQ)则更像一部低成本的《明日边缘》。通常来说,Netflix的电影不如剧,这部是个例外。
虽然是个小格局,可有几点做的相当出色。Loop的设定是有信服力的,密闭空间、故事架构、情节设计和逻辑性都能站得住脚,没把观众当傻子。而两位名不见经传的主角,也都证明了自己的演技。它对这一叙事策略的贡献是让多人重启,循环拥有限定范围。
《超时空传输》
《源代码》《明日边缘》乃至《超时空传输》,与《土拨鼠之日》最本质的区别是,《土》里的主角比尔·默瑞的终极目的是要打破这个时间规律,进入土拨鼠日第二天的正常生活轨道中来。
后续这几部科幻片的主角,是要执行一项任务(找到炸弹客、让欧米茄出局、不让时间机器落到坏人手里),“醒来”对他们而言并不重要。从这个角度来,观众很容易被这种悬念感极强的时间概念吸引。
刚在国内公映的《忌日快乐》(Happy Death Day)也是如此,讲一个女大学生被困在一个时间循环里的故事,一个面具杀手最终谋杀了她。她要一次次被杀,才能找出凶手是谁。
《忌日快乐》
这部电影的BUG其实挺多的,但好的一方面,它是如何为恐怖片增添了一种常见的反转,并通过时间循环叙事来揭示它们。虽然反转本身并没有特别的影响,但它们如何与循环叙事互动,将原本平凡的故事提升到到更具吸引力的层面上去。
去年还有一部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忽然七日》(Before I Fall,2017),也是“土拨鼠之日”的基本演绎法。
女孩每天醒来都会听到同样的铃声,而她必须用剩下的时间来纠正这种模式的错误。她不是那种需要吸取教训的刻薄女孩,只是不小心、随波逐流,不理解为什么她的行为会损害他人的利益。
在她最后一次Loop,她以一种平静的自信容光焕发。循环的重复已经成为一种馈赠,激励她更加深入地了解她的家人和朋友。
《忽然七日》
国内其实也有这种一日囚,最早可追溯到张国立1999年执导的电影《好孩子》,又叫《男生女生配》《流氓学生》和《逃学大帝》,也是很多人的童年记忆。
流浪汉阿武因生活所迫,以当电影武替为业,与流浪儿小鬼相依为命。阿武生性孤傲,不与人为善,自从认识当红明星琪琪后,心之神往,但因为社会地位差距悬殊,阿武的追求屡屡受挫。一次,阿武受坏人袭击,打伤脑袋,不停Loop。
《好孩子》
面对不断重复发生的事情,阿武重新做出了见义勇为和善的选择,博得了琪琪的谅解和好感,最终燃起了爱情的火花。
张国立导演用的似乎是朱延平的班底,一副台湾青春片的阵容,挺让人意外的。编剧是吴厚信,剧情花了一半时间去做铺垫,建立人物关系,后半段才进入循环的主题。
因由是建立在阿武被打伤脑袋的前提下,总之这类片子都不能深究主角进入循环的前提,一旦深究会显得站不住脚。
《好孩子》将循环的时间定在圣诞节,想必也是去致敬威廉·迪恩·豪威尔斯的小说《每天都是圣诞节》吧。不了解创作者的动机是受小说的启发还是《土拨鼠之日》。
当然,还有去年郑恺主演的网大《无尽日》和范伟主演的院线片《有完没完》,后者很聪明地将循环的日期改成了4月1日愚人节(循环的愚弄)。愚人节的设定放在我们的情景下变得更具讽刺意义,这个愚弄像老天爷开的一场玩笑。
《有完没完》
片中没有土拨鼠,却有一只困在笼子永不停歇的小仓鼠,也有一层“囚”的隐喻。同时,愚人节这天刚好是主角的生日。既然选择了愚人节,就要好好利用这个节日的特点为情节服务。
不过影片对愚人节的利用还是不够,最大的愚人节设定,应该就是老天对范伟开了一个大玩笑,让范伟扮演的主角范矗进入死循环,困住出不来。甚至,还让他中了一张千万大奖。可零点钟声一过,时间重回四月一日,就消失了。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感觉被愚弄了,中心的人也觉得他是在愚弄大家。
可惜的是,愚人节的功能性点到如此,后续再没利用这个节日做文章。
如今,“一日囚”概念已经愈演愈烈了。这种叙事模式的受欢迎程度源于观众对这套故事结构的熟悉与新奇,主角首先接受了某种超自然现象的设定,然后以一种有趣的方式接受它。
它为角色提供了一种逃避,在这种情况下,将自身置身于这些情境之中,发展不同的可能,并陶醉于纠正过去的错误和弥补遗憾的机会。
这种时间上的限制也很能刺激编剧的创造才能——因为情节还要限制角色可以去的场景,挑战在每个循环中创造新的故事发展。接下来,肯定还会出现类似的影片,让我们期待它们能开发出新的可能吧。
以及,你们想不想把自己囚禁在除夕晚上这一天,一直不再出去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