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朱瞻基历史详解完整版(历史上难得的一代明君)
大家好,我是刀笔历史
导言:明朝的众多皇帝中,出现了难得的一位好皇帝,他没有朱元璋的杀伐,也没有朱棣的野心,更没有朱允炆的懦弱胆小。他中正平和,善待天下;他天资聪颖,大胆改革;他正直勇敢,不畏暴乱;他的一生如同打了一场漂亮的顺风局,他就是大明王朝难得的一代明君,明宣宗朱瞻基。
一、成功拿下叛乱的一血明宣宗朱瞻基从小天资聪颖,喜文好武,深受祖父明成祖朱棣的喜爱,每次出巡或打猎,必带着他,甚至在他13岁就公开册立他为皇太孙,之后更是在出征蒙古时要他伴随左右,朱瞻基从小便随军深入漠北,对军事方面耳濡目染,收获颇多。
公元1426年,28岁的朱瞻基继位登基,而他的两个皇叔朱高煦、朱高燧一直对皇位虎视眈眈,最早朱棣在位期间,两人联手对当时的太子朱高炽(朱瞻基的父亲)联手打压和抨击。而在朱高炽死后,他两人看朱瞻基无治国经验,又新立不稳,于是皇叔朱高煦主动发兵起难,用了他父亲朱棣篡位时一样的口号"清君侧",企图效仿太宗皇帝的靖难之役,用武力征服新帝朱瞻基,而另一位皇叔朱高燧也在大规模的招兵买马,要伺机策应,共同对付朱瞻基。
此时的朱瞻基虽为新帝,但由于之前一直长年跟随在祖父和父亲左右,无论是治军还是治国,都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和观点。另外,因为他是正统继位,天生就站在了道德的高地,所以群臣也非常拥护他,尤其是众多的忠直且精干之臣,如杨士奇、杨荣、杨溥、蹇义、夏原吉,这些人都是他父亲留给他的宝贵财富。在面对朱高煦的主动发难和朱高燧的觊觎,他实施了"稳一个打一个"的战略方针。
对皇叔朱高燧,他采用了稳的战略,据《明史》中记载,当时他给朱高燧写了一封信,内容首先肯定了皇叔之前在靖难之役中的功绩,又说他是受到了朱高煦的蛊惑才会生出不臣之心,最后表达出如果朱高燧愿意,可以一切继往不究,不仅保留他的藩王,而且朝廷还可以大幅度减免属地的纳税和徭役等政策。这对当时的朱高燧来讲,是非常有诱惑力的,再三考虑之后,他决定先坐山观虎斗,等局势明朗之后再坐收渔翁之利,结果错失了左右夹攻的最好机会,在朱瞻基快速处理完朱高煦之后,他独木难支,已无力再面对朝廷携胜利之势的军队,最后只能听任朱瞻基的发落。
而面对另一位皇叔朱高煦,朱瞻基采用的是打的战略,甚至带领了能臣干将御驾亲征。皇帝亲征的消息极大的鼓舞了军队的士气,军中高级将领也大多数曾经在朱棣远征蒙古的时候,与朱瞻基有过共事,深知这位年轻但才干出众的皇帝在军事上的能力,因此将领对出征平叛一事信心十足。
反观朱高煦出兵伊始,在攻打济南城时,因为济南城池坚固,一直没有打下来,造成军中损兵折将,之后又转身率军队围攻菏泽地区,但因对方军事布局严谨且士气高涨,朱高煦也没有攻占下来,两次的出兵失利,军中折损甚重,再加上出征时名不正言不顺,导致大部分将士生出厌战之心。最后在乐安城(今天的山东博兴县地区)被朱瞻基大军团团围住,朱高煦见此情形便举旗投降了。
朱瞻基面对两位皇叔,并没有采取处斩的方式。而是将朱高煦贬为庶人,将姓名逐出皇册,对朱高燧虽还封为藩王,也减免了当地百姓的赋税和徭役,但朝廷收回了军权和财权,他也就变成了一个"光杆司令"。
新上台的朱瞻基在平叛的方式上给人眼前一亮,他对战略形势的判断,以及操作方式和军事战略上的指挥,已经深得明成祖朱棣的真传(想看朱棣有多厉害,看看这篇文章《豪横的明朝皇帝朱棣,成就了霸气的明朝盛世》)。
新帝朱瞻基在对待敌人的态度上也能看出,他既不低估对方,也不高估自己,而是一切从实际角度出发,准确的把握住了人性的理解与判断,这在以后面对文武百官也是无往而不利的,让自己一直立于不败之地。
另外,朱瞻基也并没有和历朝皇帝一样,对皇家叛乱之人杀一儆百,而是仅仅贬为庶人,从这一角度出发,就能够发现朱瞻基不仅拥有帝王宽量的一面,更是拥有对朝廷极强的掌控力,相信自己可以掌控一切,这对于一个想要有一番作为的帝王来讲,是一项必备的技能。
二、一波操作打上经济高地
自古以来,江南地区为鱼米之乡,是重要的产粮区域,有"苏常熟,天下足"的说法,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南方的长江下游地区,在苏州和松江(今上海苏州河以南的地区)等区域征收惩罚性的税赋(因之前当地百姓对张志诚的拥护,曾经导致明军久攻不下),到了朱棣一朝,为保障军事行动和几次下西洋的巨额费用,更是对这一地区提高了税赋,苏州府最后的粮税竟然接近全国的1/10,到了朱瞻基这一朝,当地大批的百姓因交不起粮食而成为流民,不仅为成当时的巨大隐患,朝廷也收不到更多的粮食。
面对这一情况,公元1430年,朱瞻基采纳了周枕(时任工部右侍郎,总督江南税粮事宜)的建议。
1、逐年减少粮税。
据《明史》中记载,朱瞻基对苏州府原250万石的粮税,要求逐年下降半成,也就是每年递减5%,对松江等县级府原95万石的粮税每年递减3%,直到各地降到原粮税的50%就停止下降。
2、对所征粮食的衡量单位的标准化。
一改过去用各地使用"斛""石 ""斗"的方式,统一标准为"石",一石大概相当于现在的94公斤,因为当时百姓的文化程度很低,面对计量单位很多人都不会换算,这样就造成了收粮的税吏产生欺骗和多收粮食的事情。改革后统一了衡量单位的标准,并且用统一标准的容器去秤量粮食,既保护了百姓,也防止了贪腐的事情发生。
3.采取“平米法”的附加税减轻朝廷的负担。
过去朝廷在苏州地区征粮时,都采取指定地点收取,然后再通过京杭大运河逆流而上直达京城,在没有公路和发达的交通工具的情况下,百姓陆路运输粮食就是一大难题,常常延误不说,而且耗时耗力。对朝廷来讲,使用漕运的纤夫,护送的士兵都是一大笔花费。
采取平米法的附加税之后,朝廷在运河两岸广设征收地点,方便百姓送粮,同时将正米及耗米合计,合则重的加耗少,合则轻的加耗多。将附加税用于纤夫和士兵的开支,剩余可以储存起来以作不时之需,这样既方便了百姓,也减轻了朝廷的负担。
4.以县为单位设"济农仓"。
丰年时,将征收多余的粮食统一储存在"济农仓"里,等灾年或收成不好时,再分出给百姓。这样的设置,一方面避免了灾年时朝廷统一拨发的耗时与耗银,另一方面也极大的安定了百姓的心理,俗话说"家有余粮,心里不慌",更何况是国家出面的统一管理,更具有标准性和强制性。这个制度在后世也一直沿用至今,现在各地的产粮大省,如河南,黑龙江等地,都有统一的储备粮库。
5.以棉花或纺织缴纳税粮的制度。
如果有农户不以种粮为主,例如以棉花,纺织等为主的经济形式,也可以通过特定的折算进行上交,以棉代粮。这样就直接刺激了江南地区各地的手工业,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经济运作,也让部分百姓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原始,达到自立自足的情况。
朱瞻基一系列针对百姓税赋的运作,让江南地区不再成为流民之地,给了百姓生活下去的希望,自古以来,只要老百姓能安居乐业的有饭吃,就不会产生农民起义,纵观历史,无论是秦末的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还是明末后期李自成的农民起义,都是统治者把老百姓逼上了绝路,起义是死,不起义也是死。而朱瞻基这一套政策的"组合拳"下来,不仅改变了以往贪腐成风,流民遍地的情况,而且在经历了几年的积累之后,明朝国库充实,粮仓丰裕。这个强有力的后盾,让朱瞻基在未来可以有资本去实现更大的理想与抱负。
影视剧照
三、放大招走上超神之路1、进击蒙古
《明史》记载,公元1434年,脱懽领导下的瓦剌击溃了阿鲁台的东蒙古,成为新的蒙古部族首领,并随后开始经常骚扰明朝边境。此时的朱瞻基也想解决掉这个心腹大患,当时明朝在财力和物力都能够支持的情况下,他委任镇朔大将军薛禄为帅,调集了数十万大军,依托于边境的防御工事,与蒙古大军决战,几番激烈较量之后,双方都损失惨重,朱瞻基改变战略,指导薛禄派一支奇兵绕过敌军防线,去偷袭蒙古后方的家属部落。薛禄在几经谋划后,选出了适合的路线,派了一支五千人的精骑一路对蒙古大军的后方展开攻击,得知消息的前方蒙古将士无心再恋战,纷纷要求撤军。首领脱懽无奈只得回军。而在回军的路上又多次被薛禄的伏兵所包围,最终蒙古大军黯然地退回漠北深处休养生息,十年之内再未南下。
2、震摄倭寇
公元1434年,明朝在朱瞻基的领导下,国力发展到最高峰,倭寇(今日本)首领足利义教几次派暗探前来打探明朝的虚实,妄图在沿海一带兴兵。但每次回报的结果都让他失望,眼看明朝一年比一年强大,足利义教最后也彻底放弃了进攻的想法,便主动派出使团向明朝示好,同时将马匹、甲胄、刀剑、土产等作为贡品。朱瞻基欣然接受,也递派了使团携带礼物进行回访,并且批准了两加之间增加更多的物品贸易,为当时两国百姓换来了和平。
日本将军
3、重下西洋
在国力强大时期的明朝,朱瞻基也效仿祖父,委派年近七十岁的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也是明朝举国之力最后一次下西洋。
此次根据明代祝允明《前闻记·下西洋》记载,有官校、旗军、火长、舵工、班碇手、通事、办事、书弄手、医士、铁锚搭材等匠、水手、民梢等共27550人。
是七次里访问国家最多的一次,分别到访了忽鲁磨斯、锡兰山、古里、满剌加、柯枝、卜剌哇、木骨都束、喃渤利、蘇门答剌、剌撒、溜山、阿鲁、甘巴里、阿丹、佐法儿、竹步、加异勒等国。最远走到了今天的非洲南端,接近莫桑比克海峡,这让各国都看到了当时明朝的强大。
郑和下西洋
4、万国来朝
当时,明朝的强盛在世界上已经无人不知,而周边的各国更视明朝为"天朝上国",如哈密回回、满剌撒丁、占城、琉球中山、爪哇等数十国全部主动前来朝贡,甘心愿做明朝的附属国。各国也经常派使臣和工匠到明朝学习种植技术和民间手工,互相交流的过程中,也给明朝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而各国之间的纷争,也都要求明朝在中间进行评判,往往朱瞻基的一句话,就能左右各国朝代的更迭。当时明朝的国力和影响力在周边国家已经深入人心。
万国来朝影视剧照
总结:
朱瞻基在整个明朝十六个皇帝中,虽然论武虽然不是第一,但在施政治国方面绝对是第一名,开创的济农仓储备制度,至今一直在用。他在位期间,整个江南地区旧貌换新颜,一改往日的遍地流民,形成了人人有事做,人人有饭吃的局面,极大的缓解了前朝带来的阶级矛盾,不仅让老百姓休养生息,也让朝廷更加稳定与团结。
朱瞻基天资聪颖,能够审时度势,把握局势的关键脉络,顺利的平息两位皇叔的叛乱。他慎于用人,对忠直具有才干之士可以破格提拔录用;对奸佞的贪官污吏则严加惩治。
朱瞻基一朝,史书上很少有死刑的记录,反倒是记载了他常常主持重要的审判,多次要求下属官员对严重的案件加以多次复审和会审,说明他不仅怀有一颗爱民如子的心,更是说明他是一个三观端正的皇帝。善于把握人心的朱瞻基,在统治时期能过平衡和压制,有效的减轻了朝廷的内部争斗,使大小官员能够尽心去工作,提高了效率,也改善了百姓的生活。让当时的明朝像大唐王朝一样,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心!
本文参考资料:《明史·本纪第九·宣宗》、《明宣宗实录》
声明:文章为原创,图片为网络素材,如有侵权请告知,道歉并删除!
更多明朝历史,请点击下方
豪横的明朝皇帝朱棣,成就了霸气的明朝盛世
明世宗朱厚熜:理想与实干的明君,狂妄与残暴的昏君,合体
好好的一个大明朝,却毁在一个熊孩子手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