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年马自达2最好(宝马把马自达干断)
最近620车祸的话题被炒得很热,因为被撞得面目全非的马自达2,有一个敏感的国籍。Autocarweekly还精辟总结出这起事件中八大流派是如何轮番作法解读这起事件的。
看完各路好汉的热闹之后,我试着从另一个角度,去解答自己心中的问题,包括“马自达2是不是躺枪的”、“宝马安全性是不是真的这么牛?”、“两车换位结果如何?”而这一切,首先需要找到两款车权威客观的碰撞评价,这时候,IIHS挺身而出。
Q1:IIHS是什么鬼?它很牛吗?
A1:IIHS全称是Insurance Institude for Highway Safety,(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它本身是一个非盈利的组织,专门从事新车碰撞安全性方面的研究。通过科学的碰撞实验,对汽车的碰撞损坏程度以及车内乘员保护程度做出客观评价。
它的运营资金由美国的保险公司提供,其本质也是为了保险公司服务:对市面出售的车辆进行碰撞实验,通过数据分析,找出这款车安全性方面的缺陷或“破绽”,从而指导保险公司对该车制定保险计划。所以某程度上来说,它是和整车厂是“对着干”的,――找出整车厂的安全漏洞。
基于其客观中立的立场,以及实验项目设置、实验结果评价的科学性,IIHS的评分,对一款车的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Q2:IIHS能告诉我们什么?
A2:IIHS主要对一款车进行5个项目的碰撞测试,25%重合正面碰撞(最严酷但也最接近真实的对向碰撞情景)、40%重合正面碰撞、侧面碰撞(留意这次的受害者马自达2)、车顶强度(针对碰撞后的翻滚)、座椅及头部约束,以及预碰撞设备几个主要评分项。
很多人说,在实验室里做的碰撞成绩,项目相对固定,不能反映真实驾驶环境下的碰撞安全性,而且也不能排除整车厂“应试教育”的可能。不过前半句话也可以反过来解读,真实驾驶环境下的碰撞条件千差万别,网络上各种惊心动魄的撞车照,我们也无法得知其最准确的碰撞条件,唯有IIHS这种标准化的,控制变量的测试,才具有横向比较(同级车)的价值。后半句话说对了一半,既然车厂可以“应试教育”,那么为何还有低分学生呢?这就是学习能力(碰撞安全架构设计水平)的问题了。
所以说到底,今天是铺天盖地的各种日系车粉碎图,明天又有一组德系车面目全非图还以颜色,但最准确最客观的,还是碰撞测试评分。
Q3:终于到正题了,马自达2真的很脆吗?
A3:在IIHS碰撞测试里,马自达2的得分并不高,其中25%重合仅为及格,40%重合为优,和620交通事故密切相关的侧面碰撞,马自达2的评价是良。让我们看看具体的结果分析:结构和乘员舱得分为良,乘员保护方面,驾驶员除了盘骨/腿部评价为合格之外,头部、躯干的得分都为优,后座乘客则全部为优。
在同级车里面,获得最高评价的是本田飞度和雪佛兰乐驰(Spark),所有项目的评价都是优,从而获得“Top Safety Pick”的最高评价(“Top Safety Pick ”则需要预碰撞配置的加分,紧凑级车因为成本所限,普遍缺乏此类配置,因而也就和“TSP ”无缘了),马自达2的表现,只能处在中下游的水平。不过这也和620苦主马自达2是2011年度推出的车型,其车身结构与之后推出的新款车相比,的确会有先天劣势。
另外我留意了乘员伤害评价,马自达2得益于侧气帘,前后排乘客头部均没有撞到车内的坚硬物体,所以获得优的评价。要知道IIHS都采用最低配车进行测试以让保险公司规避不必要风险,这意味着侧气帘是美国版马自达2的标准配置,而国内的马自达2,则全系都不配备侧气帘。
所以假设这次发生的意外还没到车毁人亡的强度,而且所有人都系了安全带,但马自达2车内乘员的伤情还是会因为侧气帘的缺席而甚于美版车。
Q4:那如果被撞的车是宝马2系,结果如何?
A4:宝马全新2系在IIHS评分中是取得了“Top Safety Pick ”的最高评价,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在IIHS碰撞实验中,侧方碰撞的实验条件是将重量1.5吨的不可变形物,以50km/h的速度撞向目标车。而根据目前流传的事件过程,比较多的版本将宝马车的车速认定为200km/h,那辆7系的总重量大约在2吨左右。
50km/h VS 200km/h,1.5吨VS 2吨,这个车祸场景下,受害车受到的瞬间冲击力是IIHS实验的5.3倍(冲击力与速度、重量分别成正比)。虽然不可以百分百肯定2系一定会和马自达2一样散架,但碰撞条件的差别,就像是正常成年女子的拳头,和泰森重拳力度的差别(约30kg VS 180kg)。侧面本身就是汽车碰撞安全性最薄弱的地方,车门和人之间并没有太多空间可以布置碰撞保护结构,碰撞的缓冲空间也极其有限,所以吸能溃缩的理念不能用于侧方碰撞。侧撞的保护结构必定是“硬抗硬”,巨大的力量会让车内的人颈椎、头部以及盘骨,承受错位和骨折的风险,颈椎和头部伤势过重,同样会威胁性命。
Q5:为什么马自达2会断开而7系伤势没那么重?
A5:在这个问题里,我们首先要撇除两款车的品牌和型号,不讨论安全等级,只从这次碰撞过程来分析。我们将马自达2称作目标车,宝马7系称作子弹车。很明显,这次的车祸是目标车被子弹车拦腰撞,目标车重量1.2吨,子弹车重量2吨。
拦腰撞有一个特点,就是子弹车顶撞目标车的同时,会有一个把目标车“掰开”的动作。大家可以试想想空手道高手劈木板。子弹车自重大,速度快,就更容易将这个“掰开”的动作变成现实。
而子弹车作为运动体(虽然目标车也在和子弹车相对垂直地运动,但在碰撞过程里,这个运动状态不太影响结果),是正面撞向目标车的。根据俩车的重量比,可以推算出碰撞之后子弹车碰撞之后的理论残余车速为50~125km/h(初速度按200km/h算)左右,速度变化量在75~150km/h之间,也就是其承受的冲击力,与一次75km/h~150km/h的碰撞试验相仿。以宝马5系在40%正面碰撞取得优的成绩来看,一次100%重合的碰撞,目前这种损坏状况也是符合情理的,对车内乘员的保护措施足以让他(们)可以活下命来。最后倒霉的就是目标车了。
当然,如果将这个案例中的子弹车,换成任意一辆和宝马7系重量相等,正面碰撞成绩不赖的车,结果也会是类似的。同理,如果这次的宝马7系不是作为子弹车而是目标车,也许它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最后还是要很老套地提醒大家:没有任何一辆车是有神功护体的,任何一辆汽车都无法僭越材料极限强度而幸免于难。安全驾驶、良好的安全意识才是最可靠的保命良方。
想选对车?买对车?用好车?请关注新车评网。微信订阅号:
xinchepingwang
↑↑↑↑↑↑↑↑↑长按可复制。与专业车评人&民间高手在线互动,获取最真实资讯,获得最实用解答。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