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特电影黑三角在哪里(为何反特片黑三角印象深刻)
反特片是中国电影当中人们非常喜欢的一种。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耳熟能详的反特影片就有《虎穴追踪》、《羊城暗哨》、《国庆十点钟》、《铁道卫士》、《冰山上的来客》等等。
建国后,有一批国民党的反动派还潜伏在大陆,进行阴谋破坏社会主义建设,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这些影片主要讲述了人民警察同这些国民党特务斗智斗勇,最后把埋藏极深的特务分子一网打尽的故事。
到了70年代,反特片开始被各个电影制片厂列为重点开发的项目。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各个电影制片厂纷纷拿出了一批优秀的反特影片。
珠江电影制片厂的《斗鲨》、《雾都茫茫》;长春电影制片厂的《暗礁》、《熊迹》;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猎字99号》;上海电影制片厂的《东港谍影》等等。
这些影片给人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茶余饭后的谈资,人们谈论电影中惊心动魄的情节、公安局男主角的睿智、公安干警的英俊潇洒和一身好功夫、潜藏特务的狡猾、最后打斗场面的激烈。
如果今天有人问,能记得住的70年代的反特影片,更多的人可能会说《戴手铐的旅客》,或者是《黑三角》。尤其是北影厂的《黑三角》,让人谈论起来,依然有很多话题。北影厂拍摄于1977年的《黑三角》,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响?
刘佳的美丽清纯让人过目难忘
北影厂的这部电影汇集了刘佳、雷鸣(电视剧《西游记》中扮演乌鸡国国王);凌元、张平(中国二十二大影星之一);曹翠芬(《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二姨太);秦文(和秦怡是亲姐妹);李健(《小兵张嘎》中的嘎子奶奶)。连小小的配角都出彩,比如张雁(《月亮湾的笑声》中的江冒富)。但是最让人不能忘记的则是刘佳。
刘佳,那可是当时的大美女。正是因为刘佳的出色的形象,才能在剧组到黑龙江艺术学校把还是学生的刘佳选中担任片中的女主角。在电影中扮演于秋兰,一个文工团的钢琴演员。当时刘佳年仅18岁。
电影中的于秋兰是青春少女,一双大眼睛可以说眼睛如秋水一般“明眸善睐”,笑容非常灿烂,这让我们看惯了以往表现工农兵形象,满脸“阶级斗争”的女主角之后的一个巨大变化。据说当时刘佳被称为“一毛四”,因为当时的电影票价是“一毛五”,其中有一毛四是冲着刘佳去的。
刚刚走上银幕的刘佳,没有辜负导演的希望,不仅仅凭借着出众的外貌,更是凭借着演技征服了观众。尤其是得知了自己的亲生父母被特务杀害,和自己生活了多年的母亲是潜伏特务之后,那种惊愕、悲痛、仇恨表现得特别到位。尤其是最后用巧计换掉了于黄氏要用杯中水毒死她,于黄氏身份暴露,于秋兰揪着于黄氏的衣领,说“你这个狗特务”,爱憎分明、义愤填膺的形象直到今天依然让观众能够想起来。
1978年,刘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梦寐以求的北京电影学院,在大学里继续深造。四年大学期间,刘佳片约不断。大学毕业以后,被分配到天津电视台工作。
当刘佳再次被人们认识,那已经到了21世纪。2005年,刘佳在电视剧《任长霞》中塑造了河南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的艺术形象,刘佳把任长霞的大公无私、舍己为民、嫉恶如仇、不畏强暴、秉公执法、爱憎分明,在电视屏幕上展现给观众。
一时间,广大观众对任长霞局长的缅怀和景仰之情进一步增强。刘佳塑造了一个鲜活的公安局长的艺术形象。刘佳凭借着任长霞的成功塑造,获得第6届电视金鹰奖 "最受观众喜爱女演员奖"和"最佳表演艺术奖"。
接着,刘佳又在电视剧众星云集的《家有九凤》中塑造了五凤,是剧中初老太(李明启)的第五个女儿、《戈壁母亲》中塑造了刘月季。每一年,刘佳都有佳作问世。但现在,刘佳不是凭借着出色的外貌,而是依靠演技征服 了广大观众,而且接连获奖,包括:第24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受观众喜爱女演员奖".、第二十七届中国电视飞天奖"60年中国电影电视杰出贡献奖"。
凌元的阴险狡诈让人不寒而栗
电影《黑三角》中的于黄氏是长期潜伏的女特务。传统电影中的女特务有很多:《霓虹灯下的哨兵》中的曲曼丽、《英雄虎胆》中的阿兰、《羊城暗哨》中的八姑、《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柳妮娜、《冰山上的来客》中的假古兰丹姆。
这些女特务形象往往都被固化了:漂亮、年轻、妖艳,烫头发、抽烟、喝酒、跳舞、说话拿腔做调。我们看习惯的特务就应该是这样的。
但是《黑三角》中的女特务于黄氏则不然,颠覆了传统的特务形象。电影中的于黄氏开始出现的时候,就是我们身边的普普通通的卖冰棍的老太太,看着那么慈祥。随着情节的发展,于黄氏才露出了狰狞的面目,女特务的阴险和狠毒让银幕前的观众不寒而栗。
扮演于黄氏的是北京电影制片厂的著名演员凌元,凌元在银幕上一直是扮演慈祥的大娘的形象而为广大观众所熟悉。北影厂的陈立中、李健都是以扮演老大娘著称。《锦上添花》中的胖队长、《平原游击队》中李向阳的母亲、《甜蜜的事业》中的田大妈、《红旗谱》中的朱老忠的妻子,都是观众喜爱的银幕形象。
1977年,凌元接拍《黑三角》,开始是不愿意的,谁愿意扮演讨人厌的女特务?但是在那个年代,服从组织安排是人们普遍的信条。凌元接受了于黄氏这一角色,就决心塑造好这一形象。要坚决避免脸谱化是凌元的第一想法,平时的女特务能让观众一眼就看出来,自己塑造的女特务要和其他“漂亮”的女特务不一样。
最让广大观众难忘的是影片中于黄氏躲藏在门后,从门缝中偷窥时候的阴险眼神,这一情节成为当时小朋友的噩梦,连成人想起来都感觉恐怖。还有电影中于黄氏的经典台词“猫头鹰他飞了,你们找不到他了”,现在说起来,还是那么默契,人们都会会心一笑。
让人感觉这是有几十年烟龄的女特务。每次拍摄完抽烟的镜头,凌元都会头晕目眩,嗓子疼痛,为了塑造好女特务于黄氏,凌元付出了太多的辛苦,表现出高度的敬业精神。由于凌元的女特务塑造得太完美了,走在大街上,小朋友都会喊“女特务”、“水鸭子”、“买冰棍的女特务”《黑三角》的成功,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凌元塑造的“卖冰棍的老太太”,太深入人心了。
三、李谷一演唱的的插曲至今耳熟能详《黑三角》的成功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电影插曲《边疆的泉水清又纯》。
《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可以说是词、曲、演唱珠联璧合,才成为那个时代的标志之一。
词作者是著名词作家凯传。凯传出身于北京的中学语文教师,因为对古典文学的深深热爱,加上自己的天赋和勤奋,凯传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歌词:《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妹妹找哥泪花流》《洁白的羽毛寄深情》《高天上流云》《青春啊青春》等等。
每一个七零后和八零后,都是在听着凯传创作的歌词成长的。歌词的特点是通俗易懂,但绝对不是下里巴人,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文学修养是创作不出来朗朗上口的歌词的。《边疆的泉水清又纯》是凯传在1970年在黑龙江采风的时候创作的歌词,后来才成为电影《黑三角》插曲的歌词。
《边疆的泉水清又纯》的曲作者是著名作曲家王酩。王酩在八十年代和另外一位作曲家王立平并称为电影作曲的“二王”。非常巧合的是王立平为八七版电视剧《红楼梦》作曲,为电视剧《红楼梦》的成功立下汗马功劳。而王酩则为北京电影制片厂谢铁骊指导的电影《红楼梦》作曲。
王酩著名的代表作品是电影《黑三角》、《樱》、《小花》、《知音》、《海霞》、《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而电影《黑三角》插曲在七十年代末期唱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原因是音乐的抒情性,改变了之前的音乐歌曲创作的豪迈、昂扬的风格。节奏的舒缓、旋律的优美让人在忧郁的时候舒展眉头、在狂躁的时候静下心来、在沮丧的时候燃起斗志。王酩的电影音乐创造紧扣时代的脉搏,成为那个时代的标志。
到现在,很多音乐会还会有歌坛新人唱起《洁白的羽毛寄深情》、《角落之歌》、《妹妹找哥泪花流》、《妈妈,看看我吧》。歌唱家李谷一演唱的大量的电影歌曲有很多是王酩谱曲的,正如施光南和关牧村的合作,王酩和李谷一就是最佳搭档。极为可惜的是作曲家王酩在1997年英年早逝,不然一定能为我们奉献更多的佳作。
《边疆的泉水清又纯》之所以成功,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李谷一的演唱。李谷一是七十年代末期到八十年代电影插曲的掌门人。当时的电影插曲除了李谷一就是朱逢博,二位歌唱家几乎是垄断了当时所有电影插曲。
这首歌,被李谷一演绎得极为深情,唱出了边疆人民和边防军的军民鱼水之情,军民的情谊之深厚。正是有李谷一深情的演唱,才使得这首歌在八十年代初期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歌曲》杂志社举办的听众喜欢的歌曲评选中成为听众最喜爱的十五首歌曲中的第六首。十五首歌曲中,李谷一演唱的就占到了四首。可见李谷一在当时的影响有多大。
很多电影情节我们忘记了,但是插曲和主题曲我们依然耳熟能详,还能哼唱哼唱。比如电影《柳暗花明》,情节淡忘了,但李谷一演唱的《花溪水》今天听起来还是那么亲切。电影《她从雾中来》情节也模糊了,但是李谷一演唱的《心儿啊,展翅飞向晴空》还是能带领我们回到八十年代初期的哈尔滨。电影《山城雪》具体情节也记不住了,但是李谷一演唱的插曲《想延安》依然让我们对革命圣地延安充满向往,会怀念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
《边疆的泉水清又纯》是那个时代的标志。
一部电影,在若干年后,观众依然津津乐道,是多种因素促成的。《黑三角》的成功,一方面是故事情节的生动曲折,还有众多演员的兢兢业业,尤其是刘佳和凌元的表演,再就是音乐的优美和插曲的耳目一新。《黑三角》在以后的中国电影发展历史上,都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到2007年被翻拍成电视剧以后,人们还是对电影《黑三角》情有独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