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世居少数民族有哪些(青海世居民族藏族文化)
藏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文化民族。唐代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联姻时,从中原带去了大批工匠、艺人、文化典籍、医方药材等,之后金城公主又带去了许多丝绸、谷物及乐队等。这些都为藏族文化的发展增添了新鲜有益的成分,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经过千百年来的发展,藏族文化日益发达,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文化史料,仅用藏文书写多的文学、历史、宗教、艺术等方面的文献,即浩如烟海,难以计数。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卷帙浩繁,流传甚广。藏族信奉的藏传佛教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对汉文化、印度文化等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形成了自己丰富多彩的民族宗教文化,这种文化集中表现在遍布整个藏族、蒙古族、土族居住地区的佛教寺院中。寺院成为藏族文化艺术荟萃之所。青海藏族聚居的地区有喇嘛寺院530余座,佛经4000余种,其中塔尔寺、瞿坛寺、广惠寺,扎藏寺、德欠寺、隆务寺、夏群寺、结古等,都以历史悠久、建筑雄伟、规模宏大、珍宝繁富而闻名于世。寺院里的雕塑、壁画、绒绣,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其中以“塔尔寺艺术三绝”(酥油花、堆绣、壁画)和热贡艺术为集大成者。
塔尔寺三绝“酥油花”
塔尔寺三绝“堆秀”
塔尔寺三绝“壁画”
藏族能歌善舞,“卓舞”庄严凝重,“叶舞”热情奔放,“热巴舞”技巧高难,踢踏舞泼酒脱。“拉伊”“鲁”“谐”等民歌,旋律优美,回味悠长。藏戏曲调高亢、宗教气氛浓厚。青海藏族中,以玉树、果洛、海南的歌舞最为有名。藏族也喜爱体育活动,赛马、赛牦牛、射箭、登山等传统的民族体育活动十分普遍。藏医历史悠久,对疑难杂症和慢性病以及牲畜病有着独特的疗法疗效。藏历为阴阳合历,它不仅可以预测日月食,还可以预报地方近期的气象。
藏医
藏族自古以来一直从事游牧为主的畜牧生产,因此有着丰富的畜牧业生产经验。加上藏族游牧的地方,大都是地势高寒、水草丰美的高山草原,所以,畜牧业成为他们的主要产业。藏族的居住因地而宜,各不相同,以游牧为主的藏族群众一般住在用牛毛织成的黑色帐篷里,个别地方也有毡做的毡房。帐房结构简单,轻巧方便,中间用一根长而细的木梁,两头支8根短而硬的木杆,四周再架几根小柱,然后将牛毛帐搭在上面,周围用木桩钉在地上即可。这种帐房雨水不渗,风雪难侵,冬暖夏凉,宜于搬迁,是游牧民族的传统住所。东部农业区的藏族同汉族、回族,土族等民族一样,一般以自然村为单位聚居在一起,庄廓同汉族相同,只有内部装饰、摆设略有不同,如房顶上、墙头上或院内挂有嘛呢经的白、蓝布的幡或小旗。在玉树、果洛、黄南等一些峡谷地带的小块农业区,有一种被称之为一“碉房”的房屋。“碉房”大多依山就势而建,高低错落,远望犹如层层堡垒,颇为壮观。
藏族庄廓
青海藏族的家庭,多数是以夫妻和子女组成的小家庭,农区也有三代同堂的家庭。在牧区,由于游牧生活的特点,子女长到一定年龄,就可以结婚成家,婚后另住帐篷,一般在父母帐篷附近,或单独成家立业;在农业区,子女结婚后,一般前几年跟父母一起生活,等兄弟们都成家立业后,依次分出去另过。在家庭中,男子地位高于女子,女子即便招赘也要服从丈夫,许多家务活主要由女子承担,如放牧、挤奶、做饭等。藏族人民对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是不偏不倚的。在财产继承问题上,同样不分薄厚,儿子、女儿均有继承权,男子入赞到别人家,要将自已家中应得的财产分出去带到女方家中。藏族多数实行一夫一妻制,个别地方仍存在一夫多妻制的残余。男女青年婚前社交自由,但婚嫁一般都要经过媒妁之口。据说,这是从吐蕃松赞干布托媒向唐朝求婚后遗留下来的风俗,所以沿袭至今。有的地方还存在不同形式的“抢亲”习俗。在丧葬方面,藏族的安葬方式有天葬、火葬、水葬、土葬等。受宗教文化的影响,藏族不捕杀野生动物,保护水资源,保护森林和草原资源,具有很强的生态文化传统,对于现代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