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为什么帮贾母吃茶(贾母为何不吃六安茶)
贾母带刘姥姥逛大观园,发现黛玉的窗纱旧了,评论探春的梧桐细些,惊诧宝钗的素净,都有一种“好久不见”的陌生感。唯独在妙玉这里,她毫不见外地直接说:“我不吃六安茶”,显然妙玉是经常用六安茶来飨客的。
更有趣的是妙玉的回答:“知道,这是老君眉”。以妙玉的“孤高”,大概不会隔山探海地留意打听大观园以外的贾母的饮茶习惯,她的“知道”,暗示着她们从前也有过交往。
再往下的对话更有趣:“是什么水?”贾母在黛玉那里也吃了一杯茶,可没问是什么水沏的。在栊翠庵这一问,显然也是知道妙玉对沏茶之水十分讲究,必有来历。
而妙玉的回答“是旧年蠲的雨水”,这茶水果然有来历,不叫提问者失望——从这些描写,你可以看出什么?
贾母与妙玉之间,有一种奇特的了解。这种了解不是心灵层面的,只是对生活小节的了解。但,如果不是有过较多交往,是不可能产生这样的了解的。
有人从六安茶分析,说妙玉家族与贾府是世交,贾母知道她家一向吃六安茶的。这未免演绎过甚了。家族里成员多了,吃茶的口味能一致吗?一个暹罗国进贡的茶,宝玉就觉得“不大甚好”,凤姐也“尝着没什么趣儿”,宝钗客气也说“味倒轻,只是颜色不大好些”,只有黛玉“我吃着好”。谁说一家人的吃茶习惯是一样的?
贾母和妙玉的交情,就是在她们两人之间。王熙凤说过:“从来没像昨儿高兴,往常也进园子逛去,不过到一两处坐坐就回来了”,老太太到哪“一两处”去坐?
以贾母对宝玉的溺爱,大概不会不去他屋里。但是其他屋子,贾母恐怕是很少涉足的。倒不是冷淡,而是尊重,是老人对疼爱的孩子的纵容:“他们姊妹们都不大喜欢人来坐,生怕脏了屋子”。
大观园除了各位少爷小姐的居所,也还有不少公共空间,像联诗的芦雪广(又作芦雪庵)、凸碧山庄、凹晶溪馆之类。不过有景而无人,贾母未必有兴趣常来。
那么,贾母常常进大观园的“一两处”,除了怡红院,还有哪里?
栊翠庵。
贾母也敬神佛,却不像王夫人那么虔心。她到栊翠庵当然不是为了拜佛。贾母“极爱孙女”,当然不是只爱“儿子的女儿”,而是连侄子的女儿(湘云、惜春)、女儿的女儿(黛玉)、亲戚的女儿(宝琴、喜鸾、四姐儿等)都喜欢的。
妙玉,除了穿着出家人的衣服之外,其他言谈举止、心性思想,也就是个年轻女孩,和湘黛琴等人类似的。
贾母对妙玉,虽然不可能像对黛玉湘云那样疼爱,但也不至于隔阂疏远;
妙玉进贾府,本来就是托庇于人,又要维持自尊,所以与别人相处往往有一种小心翼翼的特别自尊。而在贾母面前即使卑微些,也只算是谦逊,不能算势利。
于是,这两个看似没有关系的人,却奇妙地亲近起来,而且是一对一的单独交往,与别人无涉的。
贾母的年纪足够做妙玉的祖母。她对她的淡淡的疼爱,她对她的淡淡的依赖,都是很普通的事情。但是放在妙主身上,不免让人觉得淡淡的意外了。这,又能说明什么?
妙玉并不是像她自己标榜的那样孤高傲慢。她其实是很贪恋人世间的温情的。这温情,既包括了对贾母这慈祥的长辈的依赖,也包括了对年轻的异性的情愫。只不过拘于身份,这些都只能藏着,不能露出来。
妙玉是什么身份?出家人,并且是为省亲大典,而特意请来的,作为贵重装饰品的“高僧名尼”。
是的,妙玉是省亲大典的产物,是贾府繁荣的证据。是贾府的繁荣,约束了妙玉,约束了她对人间温情的追求。
那么,等到贾府败落之后,对妙玉的约束消失了,她会做出什么事情来?
——你还会相信,妙玉的堕落,是由于“劫持”、是被迫的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