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这28个笔画写不好字都难(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规范字笔画书写规律及形态之美)
因意构形的汉字,由甲骨文、梅花篆书的具像形体到隶、繁楷及简化的楷书,已发展演变成由笔画、偏旁的象征性象形。而且,因构形之美的需要而形成更加符合人手部生理运动特点的笔形特色。为使字能写得既有美感又轻松顺畅,很有必要就笔画书写与生理运笔习性之关系做进一步分析研究。无论我们是否能做到准确书写,但至少要知道我们在书写时手部到底是怎么用笔、运笔、用力的,明确规范字笔画、字形体的标准到底是什么。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方可做到知其所以必然。这样我们才能使在练写的过程中有目标、有目的地、有的放矢地、合理地指挥我们的手去把字尽力写好、写漂亮!
请大家伸出手、执好笔,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其中的奥妙吧!
首先,汉字书写的笔画、形体之美建立在正确执笔基础之上
因为字是用手写出来的,那么研究汉字书写的控笔、运笔以及笔画的形态规律,就必须建立在正确执笔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感受指控、指动、腕动与书写的必然关系。书法界常讲“执笔正确,字就写好了一半”,就充分说明了控运笔与书写的重要作用。
那么,正确的执笔方法是什么样子呢?那就是“两捏一托两握一支”。
两捏一托,指的是用大拇指前端上侧指肚、食指前端冈正向指肚捏笔杆,同时用中指端正侧指甲及侧指肚托住笔杆,两指间留出1-2mm空隙宜,捏托笔杆处(各种笔一般都有执笔段标记)距笔尖2.5-3cm。
两握,指的是无名指和小指与中指自然相握,使整个手指握成空心拳状,拳内可容纳一个中成药丸壳大小为宜。
一支,则指笔杆上端落在食指上端第一关节骨乃到稍靠前一点处。笔杆最忌落入食指上端第一关节骨更后部,切忌落入虎口。笔杆一旦进入虎口便被虎嘴牢牢咬住笔杆动弹不得,不但连带使两捏一托产生严重变形,助推虎口把笔杆握得更死,写字时控运笔可就难了。
然后小拇指及手掌侧立与肘一起支撑桌面,手肘成一条直线,直线方向为左前方45度。执笔点位于自己正前方稍向右偏一点位置,以便清晰看到笔尖及笔迹位置。此时,笔杆呈向左前方45度方向倾斜。相当于立方体的一条对角线方向。
各种笔都有执笔段指示标记:
执笔姿势正确时,手指带动笔杆伸缩自如,运笔流畅省劲,为规范书写创造了先决条件。所以才有了“执笔正确,字就写好了一半”之说法呢。
然而,现在的学生执笔错误率极高,如果你能走进中小学教室观察,几乎有85%以上的学生执笔都是错误的,这是笔者对某6所中小学生中10个班学生执笔情况调查的结果。笔者曾到过一个高中一年级正上自习课的4个班级进行执笔调研,总共有68个同学在写字,逐一拍照留取资料,竟然全军覆没,100%执笔错误。甚至发现一些学生执笔达到了畸形的程度,令我十分震惊!
学生执笔错误并不是老师不管、家长不管,是因为习惯已成自然,无论你怎么教学生都改不过来。执笔姿势错误将导致笔杆要么被握得太死,或笔杆方向没有达到向左前方45度方向倾斜,笔端握得太长或太短,不但容易使五指弯握变形,写字时为了看清笔尖与笔迹位置,不得不扭头歪身,直接诱发学生不良坐姿产生。可以说,执笔不正确是导致坐姿不端正的罪魁祸首。
学生执笔不正确并不是不能改变,只要纠正措施得力、方法巧妙,也很容易纠正过来。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个纠错妙方。
请看:纠正不良执笔姿势的绝妙方法:
所需材料:一根妈妈扎头发用的橡皮筋、一个爷爷奶奶吃中成药留下的药丸壳。
操作方法:按下图示方法进行操作,把橡皮筋套在手上,笔杆倒上插入、旋转笔杆、调整好执笔端的长度;把药壳放入手心内。
效果:笔杆成左前方45度最佳倾斜,笔尖笔迹清晰可见,不用扭头歪身,可保持正确坐姿。
就这么两借、一套、一插、一转、一调、一放,一招牢牢搞定,把正确执笔姿势拿捏得死死的,不会再出现不良动作了,坐姿也能变端正了。
这种情况下的执笔,笔杆自然呈向左前方45度倾斜状,五指协调使笔杆上下收放自如,左右控笔及腕动轻松,指控、指动及腕动自然舒适。
刚开始可能会感到不舒服,那就执好笔,肘关节支桌面不动,抬起胳膊和肘手,让笔在空中做上下、左右来回运动、顺时针画圆、塑时针画圆的动作。每天写字前,先做做这样的动作三两分钟,三七二十一天,练习一段时间执笔就习惯了。
二、笔画规范书写特点、形态及生理控运笔关系探究
笔画的形态形成实际上与手部指控、指动、腕动的生理运动规律密切相关,甚至是因为生理运动才产生了各种笔画不同形态的形成。所以,追求笔画的规范书写,就一定要讲究执笔方法的正确。在此情况下分析研究笔画的形态与书写用笔方法,可使书写更科学合理、顺手流畅、自然舒服。
1.点画规范书写特点、形态及生理控运笔关系
点画,是笔画中形态最为简单易写的笔画,但找寻其用笔方法还要追溯到更加简单易写的顿号写法。
由于硬笔执笔书写时手部握成了空心拳状,因此指控和指动范围有限,一般书写字的大小在0.8-1.0cm见方,超过1cm写起来就显得费劲了。顿号位于字的右下角,也属于硬笔书写时执笔手指收缩的下极限位置,在拇指端与食指端相向共同收缩力的作用下,便产生了向右下方倾斜而且用力由轻到重的结果,且长度很短,只需指控指收腕不动即可完成,大有点到即停即收笔的书写效果,所以在标点符号中将其命名为“顿号”。
顿号用运笔特点:指控、指动、腕不动,用力由轻到重,运程极短,点到为止。
顿号形态:向右下方倾斜、极短、前细后粗。
其实,在顿号书写过程中,向右下方几近45度的倾斜过程中,走的是一种斜直线运动,其内直如同用刀斜着切割下去的样子。这一斜切效应成为顿号的真实用笔写照,而且在汉字笔画书写中会经常用到的斜切就是从这里来的。可以说,提到顿号,就依味着斜切;提到斜切就依味着顿号。因此,在其它笔画书写时有人说“斜切”,有人说“顿”、“顿法”或“顿笔”。还有不少人在争论学生日常书写要不要顿笔的问题呢。
(1)右点。右点,以向右下方倾斜而得名,在许多字中经常以单点或多点组合式出现。
其实,把写顿号的方式方法拿来,或者说把顿号写到字的上边,就成了右点。
不过,若点位于字的上方时,起笔位于指控指动的上极限位置,此时靠拇指向右下用力压、食指也向右下用力压的共同协作。但拇指短粗有力,食指相对力薄,且受到其它几指联动影响,向右下施力受阻。于是,便产生了拇指用力大于食指用力,但食指同时又受到了其它指相连运笔受阻的影响,便产生了右下方倾斜,且前轻后重、内直外弧的笔画形态。实际上不同的字中的右点画倾斜的程度也不尽相同,有向右下方30度、45度、60度倾斜几种情况。
右点用运笔特点:指控、指动、腕不动,用力由轻到重,运程极短,点到为止。
右点画形态:向右下方30-60度倾斜、极短、前细后粗、内直外弧。
(2)长点。长点,就是把右点写长了的点,类似于反捺。
长点较点画要长,其向右下方倾斜的角度为30度或45度。
长点用运笔特点:指控、指动、腕不动,用力由轻到重,运程较右点画要长。
右点画形态:向右下方30度或60度倾斜、较长、前细后粗、内直外弧。
(3)左点。左点与右点相背。
左点,可视为把右点画反向书写。
但是,由于要向左下方倾斜时以食指与它指联动用力向左下运笔,此时大拇指则起到了捏住笔杆使笔杆稳定运行的作用,尽管运程很短,但整个手部似乎有一种轻微翻转的效果。因此,左点画形成了前细后粗、微向外弯变的弧状效果。其倾斜的角度,一般为左下方60度或75度。
左点用运笔特点:指控、指动、腕不动,用力由轻到重,运程短,点到为止。
右点画形态:向右下方60度或75度倾斜、短、前细后粗、微向外弧。
(其他笔画写法特征,且听下回分解,未完待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