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那达慕节:著名那达慕大会
居住在我国东北黑龙江省泰来县的朝鲜族的老人节 则在农历六月二十日举行届时,全村欢天喜地向60岁以上老人祝寿,为他们戴红花,并进行打秋千、踩跳板、摔跤、歌舞等活动有老人的家庭,都酿制米酒,做冷面, 打米糕,煮狗肉汤,为老人祝寿,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蒙古族的那达慕节:著名那达慕大会?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蒙古族的那达慕节:著名那达慕大会
居住在我国东北黑龙江省泰来县的朝鲜族的老人节 则在农历六月二十日举行。届时,全村欢天喜地向60岁以上老人祝寿,为他们戴红花,并进行打秋千、踩跳板、摔跤、歌舞等活动。有老人的家庭,都酿制米酒,做冷面, 打米糕,煮狗肉汤,为老人祝寿。
哈尼族还有一个祭母节,在每年农历二月的第一个属牛日举行,这是一个思念母亲养育之恩的节日。到这天,全村 人都停止耕作。青年们上山捉鸟猎兽,姑娘抓鱼捞虾,各家 置办丰盛的酒菜。午饭时,在村中一棵象征母亲的大树下, 摆好供品,进行祭母活动。一时锣鼓齐鸣,男女老幼合唱思母歌后,按长幼入席饮酒吃肉。席间人们要议论村中儿女、媳妇对父母、公婆的好坏在舆论上鼓励尊敬老人。
贵州省黄平县黄飘一带的苗族,每年农历九月十八日也要过一个与怀念母亲有关的节日,叫作“白保芦笙会”。 其来由是过去白保有一位姑娘,因为受县官逼婚,逃亡他 乡。后来嫁给一个姓韩的艺人,从此流浪四方。若干年后,他们生的儿子长大,并学到了超人的武艺,在战争中立功, 被官府封为大将军。这个将军怀念母亲的过去,就到母亲的家乡巡视,惩治了那个县官,又前往母亲的兄弟家看望 见到了从未见过面的舅舅。此时,远亲近邻闻讯而来,进 行祝贺,因舅舅家中太窄,容纳不下,就请大家到白保坡 聚会,热闹了三天。适巧该年风调雨顺, 五谷丰登,大家 都认为是白保坡聚会的结果。从此以后,每年此日,大家 都来此地,吹芦笙、跳舞蹈、斗鸟、赛马,作为节日,欢 度三天,以此求得当年的丰收平安,成为当地的“白保芦 笙会”节日。
流行于西藏、青海、四川、甘肃等藏族聚居区,在藏历七月初一举行的“雪顿节”是一个传统节日。藏语 ‘雪 为“酸奶’ 顿” 为 “宴会’ 雪顿”即 “酸奶 宴”之意。这个节日相传已有300年历史,后来因此节以 演藏戏为主,所以又有“藏戏节”之称。这一天人们都着 盛装,到林卡看藏戏,歌舞宴饮。各家互串帐篷,主人向 客人敬酒,在祝酒歌声中,客人必须三口喝干一杯。到傍 晚才兴尽而返。据说它起源于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 规定,每年夏季有几十天禁止喇嘛外出活动,以免踏死虫 蚁。禁令解除后,喇嘛纷纷出来下山,牧民们都敬献酸奶 招待,形成了酸奶宴的节日。后来随着政教合一制的加强,雪顿节活动逐渐成为固定的形式。在过去,农奴要负担官员和贵族们的节日花费,强颜欢笑,现在已是藏族广大人民共同欢乐、休息的日子。
著名的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七八月间牲畜肥壮,水草丰茂,秋高气爽之际举行。
“那达慕” 为蒙古语,有“娱乐”和“游戏”之意。传说 起源于古代的祭敖包活动,始于汉代,有着十分悠久的历 史。公元1225年刻于石崖上的畏兀儿蒙古文《成吉思汗石 文》中已有成吉思汗在征服花刺子模后,回师途中,于今新疆、甘肃边境的布哈苏齐海地方举行那达慕大会以庆功 的记载。元、明两代以摔跤、射箭、赛马为那达慕的三项 必有项目。以后又增加说书、歌舞等内容。节日清晨,蒙 古族人民纷纷骑马、乘车奔向预定会场。四周搭起蒙古包 和帐篷,川流不息的人群使空旷的草原沸腾起来。如今 除了过去的传统项目外,还有赛布鲁(意为投掷),即以 铅、铜或铁等金属片包扎在一根状似镰刀的木头上,用于 投掷,分掷远和掷准两种。以及马球、武术、马术技巧、摩托车赛、好来宝(蒙古语说唱)等节目。过去蒙古王公以苏木(相当“区”)、旗、盟为单位举办那达慕大会,分等给奖。
如摔跤冠军,一般奖一头羊或几块砖茶,较大型的比赛奖一匹全鞍马。在有512名摔跤手参加的盟级比赛中,要奖背驮珠宝、绸缎,鼻戴银环 的白色骆驼一头。并分别给予“像狮子般勇猛 ‘似大象 般力大无比 ‘如老虎样勇猛过人”的摔跤手称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