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五爷庙特别灵验(五台山香火最盛的四处地方)
五台山台怀全景
在佛教的四大名山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金五台、银普陀、铜峨嵋、铁九华。”这口碑并不是说作为佛祖释伽牟尼首席胁侍菩萨文殊道场的五台山,比观音道场普陀、普贤道场峨嵋、地藏道场九华的地位更高一些(佛教是讲究平等的),而是说五台山香火比其它三山更旺一些。香火所以旺的内在原因是五台的“签更准”、“愿更灵”,许心还愿,有求必应。顺理成章,五台山佛寺的“福田”不仅广阔,而且收益颇丰。既能日进斗金,自然不愧为“金五台”了。
五台山,因有东、南、西、北、中五座山峰高耸如台而得名。此山高峻崇阿,为“华北屋脊”,所以,也称清凉山。“清凉”之名与《华严经》中所言“文殊师利菩萨道场在东方清凉山”暗合。有史可考,五台最早的庙宇建于北魏时期,供奉文殊菩萨。但五台的佛门弟子们说:“五台山建佛寺的时间比这还要早”,东汉永平十一年,汉明帝从西域请来印度僧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在京都洛阳首建白马寺。第二年两位高僧来到五台山,法眼识圣地,认为五台山势与印度释伽牟尼给弟子讲经的灵鹫峰极为相似,于是奏请明帝在此建“大孚灵鹫寺”(今显通寺)。所以五台实为佛教初传华夏两座祖庭之一。这两种说法无论谁是谁非,都足以赋予五台“佛教圣地”之荣称,引发信徒们趋之若鹜的朝拜,沿袭千年不衰之香火。
五爷庙
五台山香火最盛的寺庙恐怕要数五爷庙。所谓五爷庙其实是万佛阁的俗称。寺中的文殊殿,木制的方格中摆放着密密匝匝的泥塑小佛,不知是否真有万尊,然而却是因此该寺被命名为“万佛阁”。至于俗称五爷庙,是因为寺中有一座龙王殿,供奉着一尊金脸五龙王。龙王原本是民间俗神,在十年九旱的晋北,龙王多数情况是老百姓祈盼风调雨顺、平康安泰的偶像。随着佛教偶像崇拜与民间世俗偶像崇拜的融合,在五台山,这位金脸五龙王便成了文殊菩萨的化身。所以,这位以“灵验”名播海内外的“五爷”,实际是文殊菩萨在五台山本土化、世俗化的产物。
除了“五爷”从本土的世俗中获得的亲和力外,文殊在这座寺中显圣的故事,也是其拥有最众多香客的另一原因。万佛阁历史上仅是五台山塔院寺的一座属庙。传说,塔院寺过去每年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都要建“无遮斋”济贫(今天仍可见到当年施斋煮粥的大锅,锅既大且深,盛水上百担)。有一年,一位贫女带着两个孩子一条黄狗来到寺中,贫女布施了自己的头发后领斋,库头和尚给了她三份,贫女为黄狗索斋,和尚又勉强给了一份,贫女又说,自己腹中还有胎儿,也应得斋一份。和尚十分生气怒斥了贫女一通。贫女听后,留下偈语腾空而起,现出菩萨本像,骑狮率二童子隐入云中。这个故事揭示的是佛教众生平等的思想。当这种平等思想以文殊崇拜的形式注入中国寄托风调雨顺祈愿的龙王身上的时候,便产生了五爷庙香火的特殊现象。
很多人到五台山来,其实就是到五爷庙上香。在五爷庙寺外的停车场上,永远也不会感觉到五台山旅游的淡季,许多高级豪华汽车挂着京A晋A津A蒙A冀A的牌照。庙里的大香炉前,总是簇拥着数不清的善男信女,有的在默默合掌许愿,有的在虔诚伏拜祈祷。一柱高香,价值千元,但此时此刻谁也不肯对五爷吝惜,慷慨解囊,挥金如土。在万佛阁的献殿内,墙壁四周挂满了还愿者送的匾,送匾人来自全国各地,当然在匾的背后是一份丰饶的献金。这些匾通常只能挂个把月时间,因为不用许久,它们就会被新匾所取代。还愿还有更为体面的方式,那就是给五爷唱戏。就在寺内金脸五龙王殿的对面有一座小戏楼,每天的八九点钟,锣鼓家什便敲打起来,王侯将相、才子佳人照例粉墨登场,一年四季,很少间断。五爷庙不歇的锣鼓和不尽的香烟是五台山独特的风景线。
五爷庙香火
二、大朝台香火——文殊崇拜的神圣化
五台山殊像寺骑狮文殊
五台山的五座山峰都有非常文气和优雅的名字。中台称翠岩峰、东台称望海峰、南台称锦绣峰、西台称挂月峰,而“华北第一峰”北台顶则称叶斗峰。隋唐时期,中国佛教兴起第二个高潮,隋朝的开国皇帝文帝杨坚一登龙位,就诏告有司,在五台山的五峰上,各建一座寺庙,供奉文殊菩萨的五个化身。东台望海寺,主供聪明文殊,拜之可使人耳聪目明。南台普济寺,主供智慧文殊,拜之可消化迷顽。西台法雷寺,主供狮子文殊,拜之可使人变怯为勇。北台灵应寺,主供无垢文殊,拜之可致心地纯洁。中台演教寺,主供儒童文殊,拜之可促人忠孝两全。隋代实行的这种供奉模式,创造了五方文殊无所不能的神话,几乎达到了与密宗五智如来相似的信仰效果。大约就是从隋文帝建五寺供五方文殊始,形成了在释伽牟尼佛之外独立的文殊神圣化崇拜格局。
隋代对于五台山文殊的神圣化,直接被唐朝的帝王继承和模仿。从唐太宗到唐德宗,皇室诏宣,把五台山的文殊崇拜推演到了全国。一时,各地佛寺纷纷建文殊院,塑文殊像,由此,五台得以名振全国。僧侣们都把到五台山来视为朝圣之举,一般的居士和信众更以能到五台拜文殊为毕生祈愿。
最虔诚的佛教信徒朝拜五台山,绝不仅仅是到五爷庙去烧香许愿、布施还愿,而是要背着香烛灯油(有钱人则雇驴驮),徒步登临五座台顶,朝拜五方文殊,烧香布施。这就是所谓的大朝台”。现在的“大朝台”,通常从台怀镇塑有全台最大最美骑狮文殊的殊像寺出发,经佛母洞,然后按南台、西台、中台、北台、东台的顺序依次拜过,焚香献礼,最后再回到台怀镇殊像寺,全程约150华里,一般需要4-5天的时间。过去五台山路极其难走,途中气候雨雪无常,尤其冬季冰雪连天,严寒彻骨,现在四五天的路程那时总得走上十天半月。如果是来自青藏的黄教香客,他们磕长头(等身头)拜山,所用时间便无法知晓了。据五台县志载,就在这条络绎不绝的朝圣香火路上,年年都有冻死或饿死的香客。
东台顶
南台顶
西台顶
北台顶
中台顶
三、小朝台香火——文殊崇拜的简约化
黛螺顶
并非所有的信徒都有实践大朝台的虔诚之心和卓绝毅力。
或许是出于佛教慈悲为怀的主旨,也或许是为伟大的文殊师利菩萨拥有更多的信众,五台山还应运而生了另外一种香火模式“小朝台”。相对于攀登五座台顶才能朝拜五方文殊的大朝台而言,只要登上台怀的黛螺顶也可朝拜五方文殊的“小朝台”,那就是一种简约化的崇拜方式了。
黛螺顶是五台山台怀镇东面的一座小山。山呈锥形,满山苍松翠柏,远观如黛,因其势颇类佛祖头上的螺髻,故称黛螺顶。当地山民也称大螺顶或青峰。山顶有古寺,名佛顶庵,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寺中文殊殿中一字开列五方文殊金身:聪明文殊、狮子文殊、智慧文殊、无垢文殊、儒童文殊。仪轨体量与五台顶上之像一般无二。从山脚攀上佛顶庵需登1080级台阶。无论是比丘尼、女居士,或是老弱残病的香客,只要登上这一千零八十天梯就可朝拜五方文殊,黛螺顶垂天一线,上此“天梯”虽然也不容易,但比负着香烛翻越五座台顶不知要轻松多少倍。
据说,这项由大朝台到小朝台的改革竟是出自一个小和尚的灵机一动。相传大清乾隆皇帝曾多次来五台进香,但都因天气不好没能实现大朝台的夙愿。于是就召黛螺顶的青云和尚来,让他想一个既不用登台顶,又可朝拜五方文殊的方便之法,并说,五年后再来进香希望能够如愿以偿。结果,木纳的青云师傅,五年都没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碰巧寺里的小和尚栓柱因偷吃供果被青云抓住。青云无计之时拿拴柱出气,让他想一个主意应付即将到来的劫数。不然就要轰他下山。结果拴柱一笑而答:“师傅把五个台顶的文殊菩萨合塑在正殿不就行了。”青云恍然大悟。乾隆再朝台时,于黛螺顶进五方文殊香,始有小朝台。
现在的黛螺顶,是五台山除五爷庙外第二个香火旺盛的地方。每天,天刚蒙蒙亮,那1080级台阶上便挂满了人流,远远望去如蚁队蜂群。新建的索道也早早开始工作,不停地把香客运上山顶。山顶的佛顶寺本来不宽大,早被香客塞满,挨挨挤挤簇簇拥拥。山中为了防火,烧香是象征性的,不如五爷庙那样蓬蓬勃勃,但接受布施的钟磬声却是连连不断。
黛螺顶五方文殊殿
四、青祖黄宗香火——文殊崇拜的官方化
青庙之祖:显通寺
黄庙之宗:菩萨顶
从古及今,皇家、官府以及僧团内部举行的朝拜、法会、坛场、庆典等大型香火活动,并不在以上三种香火的场所中进行,而是在具有“青祖黄宗”显赫名声的显通寺和菩萨顶进行。这实际是一种官方化的文殊崇拜香火。
显通寺的前身,就是五台山最早的寺庙大孚灵鹫寺。不论考古学怎样认定它的始建年代(是东汉?还是北魏?)都不影响它在佛门内部所处的释源与祖庙的地位。显通寺规模盛大,七进殿宇气势恢宏。依《华严经》安排“华严三圣”,偶像崇拜格局,从而奠定文殊菩萨在法统中的位置。显通寺作为汉传佛教祖庭和五台青庙之首,它的香火史是十分显赫的,应属国内仅见之例。北魏孝文帝、隋文帝、唐太宗、唐玄宗、武则天、唐代宗、宋太宗、宋仁宗、元成宗、元武宗等,前明的著名帝王都亲自到显通进香。明代的皇帝们更是直接把国库的银两送入寺中作布施。著名的国宝显通寺大铜殿,就是明万历年间,集全国13个省的布施,用10万斤铜,由当时著名“法门砥柱”高僧妙峰主持铸造而成的。清代康熙与乾隆都多次朝拜显通,显通寺留有康熙的御笔碑。
菩萨顶原来也是一座青庙。满清入主中原后,为了对信奉佛教格鲁派的蒙藏上层实施怀柔之策,于承德避暑山庄大规模兴建外八庙的同时,下令将五台山的十座青庙改为黄庙。菩萨顶因位于台怀灵鹫峰的顶端,地势高于显通,遂成为黄庙之首。菩萨顶主要殿宇都铺有黄色琉璃瓦,山门前的牌楼成四柱七楼式,这在五台山绝无仅有,俨然是清廷的家庙,地位十分显贵。清史载,康熙到此进香五次,乾隆进香六次。菩萨顶山门上的“灵峰胜境”为康熙帝亲笔题写。由于清庭的提倡,晋冀甘陕以北的蒙古王爷、黄庙喇嘛,以及富裕牧民,每年都要来菩萨顶朝拜和进香。甚至青海、西藏的虔诚信徒也不远万里进此朝圣。
时至今日,各种半官方(以佛教协会的名义)性质的大型佛事活动,仍分青黄两教分别在两寺举行。如每年农历四月初八的释伽牟尼诞生日,农历六月十四文殊菩萨诞生日,以及围绕文殊诞辰为期一个月的五台山庙会,这两座寺院都要举行全台青黄两庙的大法会,祈祷天年风调雨顺、国家长治久安、百姓安康乐业。其时,两寺香火之盛大,自非他寺可比了。
五台山法会
五台山法会
除了以文殊崇拜为主体的四大香火外,作为曾经具有“五台二顶(菩萨顶、黛螺顶)三百寺庙”的全国最大的佛教圣地,五台山还可以承载佛教中各种不同崇拜意识的香火活动。前文已述及,汉传佛教拜显通,藏传佛教拜菩萨顶,南传佛教则可去碧山寺,那里有最早入供中国的缅甸玉佛;小乘教专奉佛祖释伽牟尼者,可拜罗喉寺,这是用释伽牟尼儿子的名字命名的寺院,在那里可观“花开佛现”;阿弥陀崇拜者应去龙泉寺,那是西方极乐世界;药师佛崇拜应去圣泉寺,那里有消百灾去百病的圣泉水;弥勒崇拜者该去南禅寺,那是自称未来佛转世的武则天敕建的庙;观音崇拜者自然要去佛母洞,领略人出生的艰难与母性的慈悲;就是年轻的尼姑来了,也有她们合适的香火地,普寿寺是中国女子佛学院,在那里不仅可以精进经、律、论三藏,还可以研习电脑和英语。
我这是为五台山做广告吗?不是,是在种稫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