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向11国宣战诏书原文(百年后重读清廷向列强宣战诏书)

公元1900年6月21日( 庚子年五月廿五),八国联军进攻大沽炮台,中国清政府发布诏书,号召全国军民与西方侵略者们“一决雌雄”。后来,这份诏书一般称为“宣战诏书”,也被称为《万国宣战诏书》。

这份诏书是慈禧授意,清廷以光绪皇帝的口气写就的,但是,具体执笔之人肯定不是光绪,而是清廷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翰林们。这份诏书文辞稳重,表达清晰,代表了大清朝最高的文言表达水平和书面语言成就。这份诏书的文辞,既有厚重的文言风雅,又可以窥见现代汉语的初露端倪,,是我们学习语言的上佳材料。尤其是名词近义词连用、动词近义词连用和形容词近义词连用,这道圣旨中有很多我们非常熟悉的现代汉语词汇,比如,约束、勒索、迁就、欺压、神圣、仇怨、焚毁、屠杀、保护、保卫、解释、感激、要挟、看管、恫吓、猖獗、震动等等。

时隔122年,今天的人读这份诏书面临着不小的语言难度,今天从语言的角度,对这份宣战诏书的词句进行解读,帮助读者们读懂这份诏书,也重历一遍这段惊心动魄,晦暗不明,又混乱不堪的国家历史。

清朝向11国宣战诏书原文(百年后重读清廷向列强宣战诏书)(1)

这份诏书背后真正的主宰者就是慈禧

我朝二百数年,深仁厚泽,凡远人来中国者,列祖列宗罔不待以怀柔。迨道光、咸丰年间,俯准彼等互市,并乞在我国传教;朝廷以其劝人为善,勉允所请,初亦就我范围,遵我约束。讵三十年来,恃我国仁厚,一意拊循,彼乃益肆枭张,欺临我国家,侵占我土地,蹂躏我人民,勒索我财物。朝廷稍加迁就,彼等负其凶横,日甚一日,无所不至。小则欺压平民,大则侮慢神圣。我国赤子,仇怨郁结,人人欲得而甘心。此义勇焚毁教堂、屠杀教民所由来也。朝廷仍不肯开衅,如前保护者,恐伤吾人民耳。故一再降旨申禁,保卫使馆,加恤教民。故前日有《拳民、教民皆吾赤子》之谕,原为民教,解释夙嫌。朝廷柔服远人,至矣尽矣!然彼等不知感激,反肆要挟。昨日公然有杜士兰照会,令我退出大沽口炮台,归彼看管,否则以力袭取。危词恫吓,意在肆其猖獗,震动畿辅。

清朝向11国宣战诏书原文(百年后重读清廷向列强宣战诏书)(2)

老太太不管是眉眼之间,还是嘴角之间,都透露着一股子煞气,处处散发着老娘不是好惹的气息

1、我朝二百数年,深仁厚泽,凡远人来中国者,列祖列宗罔不待以怀柔。

朝:朝代,此处指的就是大清朝。

数:若干,形容词。这里的“数”用的并不好,虽然我们经常说“数年”,但是,仅限于单独这么去说,不会去说二百数个这种表达的,这里可能是唯一的一个特例。这也说明了我们的汉语表达是多么主观的一件事情,虽然汉字已经使用了三千多年,但是,我们的语法一片空白,从来没有规范这门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文字的使用规则的进行规范的知识和书籍。

深:深厚的,形容词。

仁:仁爱、博爱,名词。

厚:丰厚的,形容词。

泽:仁泽、恩惠,名词。

凡:凡是、只要,从属连词,引导条件状语从句。

远人:远方来的人,外族人或外国人。

来:来到,动词。

中国:注意,这里的“中国”并不是我们现在意义上的“中国”,而是“国中”的意思,我们现在的国号“中国”是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才出现的。

者:…者,即,…的人。

列:诸位、众位,形容词。

祖:先祖、先代,名词。

宗:祖先,名词。

罔:无、没有,否定副词。

罔不:双重否定,用来加强肯定语气。

待:对待,动词。

以:使用,动词。

怀:安抚,动词。柔:安抚,动词。

怀柔:动词近义词连用,此处是用作了名词。之前对“怀柔”这个词已经非常熟悉了,但是,真的去解释或者说理解它的意思的时候才发现,其实是说不清楚的,一个字一个字地去查看它们的语义才最终弄明白。

译文:我们大清朝(立国已经)二百多年了,(一直信奉和秉持)深厚的仁爱和丰厚的恩惠,凡是远方的外族人来到国中,诸位先祖无不以安抚的态度对待他们。

清朝向11国宣战诏书原文(百年后重读清廷向列强宣战诏书)(3)

整个国家的权力都发散自这位没有太高见识的老太太身上,整个国家的前途也都取决于她

2、迨道光、咸丰年间,俯准彼等互市,并乞在我国传教。

迨:等到、在,介词。

俯:上对下行动的敬辞,用于晚辈或级别低于自己的人士。

准:允许、许可,动词。

等:用于人称代词之后,表示同一辈分的很多人。

彼等:即,你们。

互:相互,副词。

市:交易、贸易,动词。

并:而且,并列连词。

乞:请求、希望,动词。

译文:在道光和咸丰年间,特允许你们和我国相互贸易,而且你们还请求在我国传播基督教。

清朝向11国宣战诏书原文(百年后重读清廷向列强宣战诏书)(4)

晚清的中国,曾经教堂林立,对于近代中国的医疗和教育事业还是有不少贡献的

3、朝廷以其劝人为善,勉允所请,初亦就我范围,遵我约束。

朝廷:这就是从秦始皇开始,一直持续到溥仪时期的中央政治中枢,大致等同于后来的政府。

以:因为,从属连词。

其:代词,代指的是“教”。

劝:勉励、劝说,动词。

为:做、成为,动词。

善:好人,名词。

劝人为善:勉励他人做好人。

勉:勉强地、不情愿地,副词。

允:允许、许可,动词。

所请:所请求的事情,“所 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

初:开始、最初,副词。

亦:也、还,副词。

就:靠近、就近,动词。

范:界限,名词。

围:包围圈、区域,名词。

范围:名词近义词连用。

遵:遵守、遵从,动词。

约:拘束、限制,名词。

束:束缚、控制,名词。

约束:名词近义词连用。

译文:朝廷因为该教劝导他人做好人,勉强地允许了所请求的事情,刚开始,也还迁就在我国划定的范围内,遵守我国的约束和限制。

4、讵三十年来,恃我国仁厚,一意拊循,彼乃益肆枭张,欺临我国家,侵占我土地,蹂躏我人民,勒索我财物。

讵:岂料、不料,没想到,从属连词。

恃:依赖、依靠,动词。

仁:仁爱的,形容词。

厚:忠厚的,形容词。

仁厚:形容词近义词连用。

恃我国仁厚:凭仗着我国是仁爱和忠厚的。

一:全部,形容词。

意:意愿、心意,名词。

拊:同“抚”,安抚、抚慰,动词。

循:安抚,动词。

拊循:动词近义词连用。像这两个动词,单独拆开去看,它在这里的意思并不好确定,但是,如果知道这是动词近义词连用的表达方式,在这两个动词的语义中去寻找相同或相近的语义,那么,它们的语义就很好确定了。

一意拊循:全部心意安抚和抚慰你们。

彼:你们,第二人称代词。

乃:竟然,副词。

益:日益、更加,副词。

肆:极其,程度副词。

枭:通“嚣”,喧嚣、嚣张,动词。

张:放纵、嚣张,动词。

枭张:动词近义词连用。

欺:欺压、欺负,动词。

临:靠近、逼近,动词。

欺临:动词近义词连用。

侵:侵犯,动词。

占:占据、占有,动词。

侵占:动词近义词连用。

蹂:欺压、侵凌,动词。

躏:欺压、伤害,动词。

蹂躏:动词近义词连用。

勒:勒索,动词。

索:索取、索要,动词。

勒索:动词近义词连用。

译文:岂料,近三十年来,你们凭仗我国仁爱忠厚,全心安抚和抚慰你们,你们竟然日益极其嚣张放纵,欺负逼临我国家,侵犯占据我土地,侵凌欺压我人民,勒索我财产和物产。

5、朝廷稍加迁就,彼等负其凶横,日甚一日,无所不至。

稍:稍微、略微,副词。

加:更加、愈加,副词。

迁:让步,动词。

就:将就、凑合,动词。

迁就:动词近义词连用。

负:依恃、凭仗,动词。

其:你们的,形容词性人称代词。

凶:凶恶的,形容词。

横:凶暴的、蛮横的,形容词。

凶横:形容词近义词连用。

甚:超过、胜过,动词。

所不至:“所 动词”构成形容词性结构,所不能到达的程度。

译文:朝廷稍微愈加让步和将就,你们就凭仗自己凶恶蛮横的行为,一天比一天更加嚣张,没有达不到的程度。

6、小则欺压平民,大则侮慢神圣。

小:小事,小的方面,名词。

则:是,表示判断的系动词。

欺:欺压、欺负,动词。

压:压制、逼迫,动词。

欺压:动词近义词连用。

侮:轻慢、不敬重,动词。

慢:轻慢、对人无礼貌,动词。

侮慢:动词近义词连用。

神:神灵,名词。

圣:指的是孔圣人,名词。

译文:小的方面是欺压和逼迫平民百姓,大的方面是轻慢和不敬重我们的佛道神灵和儒家孔圣。

7、我国赤子,仇怨郁结,人人欲得而甘心。

赤子:初生的婴儿,后比喻热爱祖国,对祖国忠诚的人。

仇:仇恨、怨恨,名词。

怨:仇恨、怨仇,名词。

仇怨:名词近义词连用。

郁:积聚,动词。

结:结成,动词。

郁结:动词近义词连用。

欲:想要、意欲、希望,助动词。

得:俘获、捕获,动词。

甘:满足、满意,动词。

译文:我国的爱国赤子们,仇恨和怨恨积聚结成,人人都想抓获你们而满足心愿。

清朝向11国宣战诏书原文(百年后重读清廷向列强宣战诏书)(5)

8、此义勇焚毁教堂、屠杀教民所由来也。

此:这,代词。

义:民间自发的、由志愿者组成的,形容词。

勇:清代地方临时招募的兵卒,泛指士兵,名词。

焚:焚烧,动词。

毁:烧毁、烧掉,动词。

焚毁:动词近义词连用。

屠:宰杀、残杀,动词。

杀:杀戮、杀死,动词。

屠杀:动词近义词连用。

由:缘由、缘故,名词。

来:产生、发生,动词。

所由来:“所 主语 动词”,也就是“所 主动句型”,借助“所”把句子转换为名词性结构。

也:句尾感叹词。

译文:这就是民间散勇焚毁教堂、屠杀教民的事情发生的缘由。

清朝向11国宣战诏书原文(百年后重读清廷向列强宣战诏书)(6)

被焚毁后的西什库教堂

9、朝廷仍不肯开衅,如前保护者,恐伤吾人民耳。

开:开始、开端,动词。

衅:争端,名词。

如:如同,动词。

前:以前、之前,副词。

保:保护、保全,动词。

护:保卫、保护,动词。

保护:动词近义词连用。

者:…的原因。

恐:恐怕、担忧,动词。

伤:伤害、危害,动词。

耳:句尾感叹词。

译文:朝廷仍然不肯开启争端,如同之前那样保护你们的原因,就是恐怕伤害我国的人们啊。

10、故一再降旨申禁,保卫使馆,加恤教民。

故:因此、所以,逻辑副词。

一:很、甚,副词。

再:反复、重复,副词。

降:赐给、给予,动词。

旨:皇帝的命令,名词。

申:申诫、告诫,动词。

禁:禁令,名词。

卫:保卫、防护,动词。

保卫:动词近义词连用。

加:更加、愈加,副词。

恤:周济、救济,动词。

译文:因此,一再地下达圣旨,申明禁令,保卫你们的使馆,更加救济教民。

清朝向11国宣战诏书原文(百年后重读清廷向列强宣战诏书)(7)

11、故前日有《拳民、教民皆吾赤子》之谕,原为民教,解释夙嫌。

谕:谕旨、告示,名词。

原:原本,副词。

为:为了,介词。

民教:拳民和教民。

解:调解、排解,动词。

释:消释,动词。

解释:动词近义词连用,但是,语义和我们现在使用的“解释”的语义完全不一样。

夙:夙有的、长期存在的、存在已久的,形容词。

嫌:嫌隙、仇怨,名词。

译文:所以,前段时间有《拳民教民皆吾赤子》的谕旨,原本是为了调解和消释旧有的仇怨。

清朝向11国宣战诏书原文(百年后重读清廷向列强宣战诏书)(8)

12、朝廷柔服远人,至矣尽矣!

柔:安抚,动词。

服:使顺服,动词。

柔服:动词近义词连用。

至:周到的,形容词。

尽:尽力的,形容词。

矣:句尾语气词。

译文:朝廷安抚远来的外国人,够周全的啦,够尽力的啦。

13、然彼等不知感激,反肆要挟。

然:然而,逻辑副词。

感:感谢、感激,动词。

激:激动,动词。

感激:动词近义词连用。

反:反而,逻辑副词。

肆:肆意、极其,副词。

要:通“约”(yuē),胁迫,动词。

挟:挟制,动词。

要挟:动词近义词连用。

译文:然而,你们不知道感谢,反而肆意要挟我们。

14、昨日公然有社士兰照会,令我退出大沽口炮台,归彼看管,否则以力袭取。

公然:公开地、毫无忌讳地,副词。

杜士兰:法国领事官。1894年至1901年任驻天津领事(1895年授总领事)。义和团运动期间,他是天津领事团首席领事,其所在的法国领事馆一度成为洋人对付中国军民的指挥中心。他积极向本国政府和驻京公使报告情况,经常召集领事团会议,为八国联军进军和帝国主义对天津的殖民统治尽忠效力。

照会:国与国之间外交往来的文书。用来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或通知对方某些事项。

大沽口:因位居大沽河(今海河)入海口而得名。位于天津市东南50千米海河入海口南岸,隔河与塘沽相望。西连海河平原,东濒渤海湾。

清朝向11国宣战诏书原文(百年后重读清廷向列强宣战诏书)(9)

归:归属,动词。

看:看守、守护,动词。

管:管辖、控制,动词。

看管:动词近义词连用。

以:使用,动词。

力:武力,名词。

袭:袭击、攻击,动词。

取:攻取、夺取,动词。

袭取:动词近义词连用。

译文:昨天公然发来杜士兰照会,命令我国退出大沽口炮台,归属你们看守管辖,否则使用武力袭击夺取。

15、危词恫吓,意在肆其猖獗,震动畿辅。

危:危险的,形容词。

词:言辞、话语,名词。

恫:恐惧,动词。

吓:恐吓,动词。

恫吓:动词近义词连用。

意:心志、心意,名词。

在:在于,介词。

肆:放纵、恣意,动词。

猖:猖狂的,形容词。

獗:此字并不单独使用,只是和“猖”字连用,构成“猖獗”这一词汇,推测应该也是形容词近义词连用。

震:震惊、惊惧、使惊惧,动词。

动:惊动,动词。

震动:动词近义词连用。

畿:国都四周的广大地区,名词。

辅:京城附近的地区,名词。

畿辅:名词近义词连用。

译文:用危险的言辞来恐吓我们,意图在于放纵你们的猖獗行径,使京畿地区陷入恐惧。

清朝向11国宣战诏书原文(百年后重读清廷向列强宣战诏书)(10)

八国联军攻打天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