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如何解释只有民族的)
(搬运自悟空问答)
不用解释,因为这本来就是一句伪名言。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寻找其出处,很多人说出自鲁迅,而且说出自《且介亭杂文》,问题是你翻遍《且介亭杂文》,甚至《鲁迅全集》也不会找到这句话,因为鲁迅压根就没!——说!——过!
拿人家没说过的话解释人家说这话的意思?
解释个锤子哟。
有些人对一件事情的真相都没有搞明白,就信誓旦旦的乱发一通见解,还有比这更搞笑的么?
不是什么事情都可以想当然的。
我闭着眼睛都能想到那些所谓的解释,“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是啊,所以我们要坚持我们的民族传统,要弘扬我们的民族传统,把我们的民族传统推向世界!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毕竟迅哥儿都这样说了。
多好。
问题这不是迅哥儿的想法,而是你自己的想法。
你可以有你自己的想法,但不要以为这是迅哥儿的想法。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不是鲁迅说的,而是其他人曲解鲁迅的语义,搞出来这样一句所谓的“名言”。
1934年4月19日鲁迅在对青年木刻家陈烟桥的一封信件中这样说道:
木刻还未大发展,所以我的意见,现在首先是在引起一般读书界的注意,看重,于是得到赏鉴,采用,就是将那条路开拓起来,路开拓了,那活动力也就增大;如果一下子即将它拉到地底下去,只有几个人来称赞阅看,这实在是自杀政策。我的主张杂入静物,风景,各地的风俗,街头风景,就是为此。现在的文学也一样,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打出世界上去,即于中国之活动有利。可惜中国的青年艺术家,大抵不以为然。
请问:“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语义上,一样吗?
鲁迅的意思很明白,一种艺术有地方特色,就容易被人注意,说到底就是产生新鲜感,引起人的猎奇心理,而这只是第一步。
也仅此而已,能不能站住脚,还要看其内在生命力。
很多外国人第一次看到中国的京剧,感觉很新奇,而中国人第一次看到西方的歌剧,也感到很新奇。
但你以为西方人看了京剧,中国人看了歌剧,就彻底爱上了,从此不离不弃?
不,其实我们现在最爱看的还是电影。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很成功,但你能说出第二部拉美文学作品的名字吗?
大鱼大肉吃惯了的人,偶尔吃点野菜,感觉不错,但让你天天吃野菜,你试试。
猎奇就是猎奇,不要指望野菜能取代主食。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根本经不起推敲。
清朝人留的大辫子,外国人看到了虽然很新鲜,但也不会就此统统都留起辫子来。
藤野先生追问鲁迅中国女人裹小脚的事,也不是为了让老婆女儿学习裹小脚。
你到非洲去旅游,还想看看人家原始部落是怎么生活的,但人家不会专门为了你去保留原始的生活方式,而不去拥抱现代化。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保留传统,坚持传统,就是为了让外国人看新鲜?
难道这叫文化自信?
对不起,就算你把自己活成博物馆的古董,人家也就是看看,发两句感想,然后该干嘛干嘛。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不仅经不起推敲,而且简直是一句胡话。
请问飞机满世界飞,汽车满世界跑,它们是哪个民族的?
电脑是哪个民族的?
手机是哪个民族的?
互联网是哪个民族的?
电影是哪个民族的?
电视是哪个民族的?
足球是哪个民族的?
流行音乐是哪个民族的?
……
这个世界的发展趋势,恰恰是去民族化,而实现全球一体化,在经济,文化,科技,娱乐等方面莫不如此。
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进,这个星球上的居民将越来越相似,这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然。
人类,最终会模糊所有民族,所有民族的文化遗产都将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在文化遗产方面,我们可以说: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而不能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而在现实生活方面,则是:
“先进的,才是世界的”,这个世界永远是先进取代落后,现代取代传统,而不是相反。
不是这样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