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青少年健康上网(热评让孩子们安全上网)
家长设置“青少年模式”密码后被平台自动记录,未成年人轻易就能关闭该模式;虽有“禁止未成年人充值消费”的字样,但在充值前并不需要身份认证,便可直接跳转到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充值;“青少年模式”与正常模式下的内容没有区别,完全一模一样;“青少年模式”推荐的内容全是适合低龄儿童看的视频,引得中学生大呼“我是青少年,不是幼儿园”……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以上这些现象,是很多网络平台上的“青少年模式”存在的漏洞和问题。“青少年模式”虽然已经基本覆盖了国内主要网络直播和视频平台,但这几年,“熊孩子”花费巨款打赏主播、斥巨资充值网络游戏等事件仍然层出不穷。是什么让原本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青少年模式”,成了如今形同虚设的摆件?
细看这些问题就会发现,“青少年模式”一再失灵的原因,或是互联网公司在技术上没用心,或是网络平台在内容设置上不走心。无论是模式开启后,呈现的浏览页面与普通模式在内容上毫无区别,还是“一刀切”地将部分正常模式下的软件功能禁用了事,敷衍的态度与刻板的手段,都无法让青少年真正用好、喜欢上“青少年模式”。
让未成年人健康、合理地使用网络,是一个需要社会多元共治的问题,需要政府部门、网络平台与家长都参与进来。特别是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商家逐利是本性,但也不能丢掉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怎样让“青少年模式”的内容更吸引青少年、怎样运用新技术让模式落到实处,应该多花些心思与财力进行研究与完善,而不是一味地阳奉阴违“糊弄事”。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将于6月1日起施行,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增设了网络保护专章。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确实需要法律的加持,也需要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出落实这部法律的具体政策,在继续保持监管压力的基础上,对违规企业或平台加大法律与经济层面的惩罚力度,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互联网公司,则应给予及时的鼓励与奖励。(文丨赵静)
(编辑 张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