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6部金像奖电影(香港电影金像奖40年中的八部冷门最佳电影)

香港电影金像奖其实算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奖项,作为华语电影“三金”之一,不说和奥斯卡和欧洲三大电影节相比了,相比于金MA奖(1962年)和金鸡奖(1981年)也是最年轻的。

从上世纪70年代起,随着香港的经济腾飞,香港电影也随之蓬勃发展。后来的人们就说香港有个“荷里活(Hollywood的港译)”。既然香港都有好莱坞了,那么也要有自己的金像奖啊。于是在1982年,第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应运而生。

香港26部金像奖电影(香港电影金像奖40年中的八部冷门最佳电影)(1)

这40年来,诞生了40部最佳电影,由于香港电影金像奖追求的是艺术与商业的平衡,所以多数电影我们都耳熟能详,但也有我们并不算熟知、相对冷门的电影。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我个人认为比较冷门的电影。以推荐为主,较少涉及剧透。

1、第一届最佳电影——《父子情》

最早的香港电影金像奖很简朴,甚至算得上寒酸。第一届金像奖一共就设立了五个奖项: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影片。而且都是百分之百的中奖率——那时没有提名这个说法。

《父子情》是香港电影“新浪潮”的主打作品之一,由方育平执导。电影的情节很简单,就是关于一个“望子成龙”的故事,应该是受到70年代欧洲现实主义电影的影响,电影本身朴实无华,但平淡中透出感动。

这里要说的是导演方育平,同时也获得了首届金像奖最佳导演的殊荣。这还不算完,过两年的第三届金像奖上,他再次同时包揽了这两个大奖。到了第六届,他又来了。在中国电影史上,方育平应该与张彻、谢晋、侯孝贤、杨德昌是一个等级的大导演。不过方育平后来玩起了纪录片,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老爷子现在还活着呢(1947年出生)。

香港26部金像奖电影(香港电影金像奖40年中的八部冷门最佳电影)(2)

2、第三届最佳电影——《半边人》

又是方育平的作品。所谓半边人指的就是卖鱼的少女想成为一名演员,一边又不得不面对沉重的生活压力。方育平依旧延续自己的特点,朴实无华的现实主义。而且依旧热衷于让非科班演员出演,上一部《父子情》其实也是这样的。

值得一提的是,刚出道不久的黄家驹和叶世荣在片中一闪而过,有兴趣的大家可以去找一找,呵呵。

香港26部金像奖电影(香港电影金像奖40年中的八部冷门最佳电影)(3)

3、第四届最佳电影——《似水流年》

这算是一部最早的陆港合拍片吧。讲述的就是来自香港的张姗姗回到大陆的故乡与童年伙伴阿珍之间的故事。朴实无华几乎成了那几年金像奖的代名词,为何会这样?其实就是为了追求艺术性。因为当时的香港电影以娱乐为主,搞笑片和功夫片大行其道,所以金像奖反其道而行之,选择了这些平淡的文艺片。

该片在轻描淡写之间表现出了人与人之间、人与故土之间的质朴情感。而斯琴高娃凭借阿珍一角拿下金像影后,这也是大陆第一个获得金像影后的女演员。

香港26部金像奖电影(香港电影金像奖40年中的八部冷门最佳电影)(4)

4、第九届最佳电影——《飞越黄昏》

顾名思义,就是讲黄昏恋的故事。你会发现这些早期电影好像没什么特别的。但要考虑到年代,这些电影就显得比较新潮了。当时的中国社会还比较传统,老年人的恋爱还是比较少的。

难得的是,导演张之亮把一部本来很容易流于琐碎的电影拍摄得淡而出味,手法清新而自然。

香港26部金像奖电影(香港电影金像奖40年中的八部冷门最佳电影)(5)

5、第十五届最佳电影——《女人四十》

我愿意称之为香港电影金像奖历史上最成功的电影。《女人四十》包揽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三个最重量级奖项的同时,还拿下影帝影后的殊荣(乔宏和萧芳芳),另外还有一个男配角(罗家英),不仅前无古人,估计也是后无来者了。

个人认为这是许鞍华从影以来拍得最好的一部文艺片,早年我看的时候,感触不深,但当我到了这个年纪后才发现这部电影的伟大之处。

不剧透,建议有一定阅历的朋友去看。

香港26部金像奖电影(香港电影金像奖40年中的八部冷门最佳电影)(6)

6、第十七届最佳电影——《香港制造》

说实话,我并不太认为这是一部冷门电影,但考虑到我第一次看都没看完的状态(18岁时在录像厅看的),估计大家能够坚持看完的也不多。

电影在1997年上映,恰好是回归年,但一个黑帮小混混却看不到明天,彼时《古惑仔系列》风头正劲,这样一部另类的电影显得格格不入,但它浓缩了香港经济起飞的很长一段时间当中的历史,更是浓缩了一代青年人的成长的记忆与阵痛。

李灿森同学凭借此片崭露头角!

香港26部金像奖电影(香港电影金像奖40年中的八部冷门最佳电影)(7)

7、第十九届最佳电影——《千言万语》

这是一部香港版本的《悲情城市》,是以香港七八十年代的重大事件为背景的爱情电影。回顾了香港本土知识分子自觉向港英挑战的历程。它的获奖确实代表了这类电影在香港的稀缺性。

可惜的是,我们80后的同年女神李丽珍在影后争夺上输给了“鬼后”罗兰,不过她拿下了同年的金MA影后。

香港26部金像奖电影(香港电影金像奖40年中的八部冷门最佳电影)(8)

8、第三十届最佳电影——《打擂台》

那一年的最佳电影提名分别是:《打擂台》、《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叶问2》、《剑雨》和《线人》,清一色的商业片动作片,但只有《打擂台》有着浓厚的港片味道。所以在颁奖之前,我就看好《打擂台》,事实也是如此。

确切地来说《打擂台》是一部功夫电影,也是一首对于香港功夫电影的挽歌。当年近70岁的梁小龙、陈观泰、泰迪罗宾出现的时候,怎能不感动。

香港26部金像奖电影(香港电影金像奖40年中的八部冷门最佳电影)(9)

可以看出,这些冷门佳片多数是一些年代比较早的电影,而且多数是一些文艺片,所以影响不大,后来评价者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一些商业片成为金像奖的宠儿。例如《英雄本色》、《警察故事》,最近几年这种趋势更是非常明显,《寒战》、《无双》以及最近的《怒火·重案》。

最后说的是其实是可以凑够10部的,不过一部现在被限制的比较厉害,而另一部压根就被这边禁了,看过的人极少,这里就不说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