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芥川龙之介罗生门思考问题(芥川龙之介罗生门)

文|二十四桥LL

人类自私吗?

当然,人类在本能上就是利己主义者。

我们为了生存,会去挤压其他物种的生存空间。即使现在有了保护自然的意识,但也会冠以“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理念。

这样的利己主义,对人类整个族群而言无可厚非,我们不会也不能损害自己的利益,去成全别的物种。

有意思的是,当利己主义放到个体身上的时候,该个体往往便成了被批判的对象。

也就是说,利己主义对于人类整体而言,它是正确的。但放在人类个体中,它却是不道德的。

人类本是矛盾集合体,这样的双重标准屡见不鲜。

看芥川龙之介罗生门思考问题(芥川龙之介罗生门)(1)

就人类内部的利己主义而言,在短篇小说《罗生门》中,芥川龙之介对其提出了尖锐地批判。

该小说出场的主要人物很少,一个仆役,一个老妪,还有一具年轻女人的尸体。

年轻女人生前把蛇切段晒干当鱼肉去卖,以此维持生计。若不是得瘟病死了,这营生肯定还会继续。

年轻女人死后,老妪将她的头发拔下来做假发,不这么干老妪就得饿死。

仆役刚被主人辞退,本来正义感十足,看到老妪在拔死人头发后,十分憎恨她。善恶在一念之间,仆役在听到老妪的解释后,在心里为自己的恶找到了一个借口,他剥了对方衣裳,因为他不这么干也会饿死。

一环扣一环,体现了利己主义者在做出损害他人的行为时,会为自己找一个“理所当然”的借口。同时,也体现了“恶”是如何从小到大进行传递的。

01:利己主义者会将自己的行为正当化

一个利己主义者,在考虑事情的时候,会以自我为中心,然后寻找一切借口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道德化。

简单来说,利己主义者往往不会承认,或者说不会认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错误的,还会主动披上一层好看的道德衣裳。

就像小说中的年轻女人、老妪、仆役三人一样,他们都在干着损害他人的事,却以“我不这么干就会饿死”的理由将自身行为正当化。

这里还牵扯到另一个课题,即人类在面临道德和生存的两难选择时,往往会选择生存。

这是人类的本能,本无可指责,那为什么说利己主义者错了呢?

看芥川龙之介罗生门思考问题(芥川龙之介罗生门)(2)

沈从文笔下的《丈夫》中的老七,她虽然在道德和生存两者间选择了生存,但她只是去城里卖身子。

而在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中,无论是年轻女子、老妪还是仆役,他们在抛弃道德的同时,还损害了别人的利益。

可以看到二者之间的明显不同,前者在面临生存困境时只是单纯的道德感缺失,而后者的行为则是以伤害他人为基础的恶。

看芥川龙之介罗生门思考问题(芥川龙之介罗生门)(3)

就像在乱世中落草为寇的人,本是良善人家,在成了欺压他人的恶人时,会将自己的利己行为正当化:世道如此,我不这么干就活不下去。

生在乱世纵然可悲,但这不是作恶的理由。

现代社会的利己主义,正当化的理由或许不再是“我不这么干就会饿死”。

但其他以什么理由为基础的利己主义,只要损害了他人的利益,无论当事人怎么去美化这种行为,其实都可以看作是一种“恶”。

02:利己是人类的本性,道德使人类高尚

利己,是人类的本性。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跟我说,应该废除知识产权法。

我很纳闷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一番交谈后,发现原来他是不想花钱看正版影视作品,废除知识产权法后,就能名正言顺地“白嫖”了。

类似朋友这样的想法和逻辑存在于很多人心中,只是大部分都没有表现出来罢了。

看芥川龙之介罗生门思考问题(芥川龙之介罗生门)(4)

人类跟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有道德感,知廉耻、明礼仪。除此之外,我们还发明了各种法律。

如果说法律最低限度的压制了我们的利己行为,那么道德感则是人们自我压制利己行为的有力武器。

我们提倡提高自我修养,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而不是成为一个利己而损害他人利益的人。

所以,道德感强烈的人,其对外形象往往是高尚的,受人尊敬的。

稳定富强的社会,有着法律和道德去约束人们的利己行为,这一刻我们大部分都是人类。

乱世之中,因为社会环境的动荡,善与恶的交界线变得模糊,甚至会相互交织,这一刻我们大部分都是野兽。

03:恶在传递过程中,会被逐步放大

《三国志·蜀志传》有这么一句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什么是小恶?又为什么不可为?

看芥川龙之介罗生门思考问题(芥川龙之介罗生门)(5)

其实《罗生门》这篇小说已经解释得很清楚,年轻女人生前将蛇肉晒干卖给禁卫军的行为是小恶。

年轻女人的理由是不这么干就会饿死,乍一看,在生存面前这么干确实可以被原谅。

原不原谅另说,但她的行为是切切实实的“恶”。而这样的恶行虽小,但它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老妪觉得年轻女人的行为不是坏事,因为不这么干她就会饿死。基于这个逻辑,老妪也不觉得自己拔死人的头发是干了坏事,因为她不这么做也会饿死。

这样的逻辑思维对人的价值观有着很大的腐蚀作用,本来正义感十足的仆役接受了这个逻辑后,他也成了恶人。所以,他将老妪的衣服剥了,因为他不这么做就会饿死。

很讽刺,但又很真实、很深刻的道理。

看芥川龙之介罗生门思考问题(芥川龙之介罗生门)(6)

人们常常以小恶没什么危害为由,而习惯性地选择原谅作小恶的人。但恶在人与人之间传递的过程中,是会被逐步放大的。放过小恶,可能会导致一系列无法预估的更严重后果。

古人的智慧便在于此,觉得“勿以恶小而为之”。我想,今人也该如此,不要有类似“区区小恶而已”这样的想法,而应该及时将小恶以妥善的方式去解决。

一个和谐的社会,不敢说让人人都有乐于奉献的精神,太过理想化的想法注定无法成为现实。

但至少不能让社会成为利己主义滋生的温床,至少让大部分人都懂得,在不伤害他人的同时,“自私”的活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