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青的由来与历史 以刺青为出身高贵象征的民族
在《水浒传》中,动不动就有英雄好汉被“刺配某州牢城”。比如豹子头林冲被刺配沧州、及时雨宋江被刺配江州牢城、武松被刺配恩州牢城。
但实际上,“刺”和“配”在古代是两种不同的刑罚,其中“刺”相当于墨黥之刑,是在受刑者脸上刺字说明此人的罪名和应受惩罚。
可能是受此影响,直至今日,还有不少国人对刺青或者说文身表示接受不能。
但在另一种文化的世界里,刺青可是出身高贵的象征。
说起新西兰,相信不少朋友会想到它曾是电影《指环王》和《霍比特人》的取景地,以及各种奶粉广告里必提的所谓优质奶源地。风景美,环境好,一看就很适合人类居住。
霍比屯,坐标新西兰
毛利人虽然是新西兰最古老的居民,但他们的祖先并非起源于此,而是一群自称“唐加塔环努瓦”(Tangata Whenua,意为“大地之民”)的人,从波利尼西亚群岛划着独木舟这样简陋的原始航具来到了新西兰繁衍生息。
清早停泊的独木舟
在毛利人的神话里,新西兰是由一个名叫“毛伊”(Maui)的英雄创造的。
传说他从海中钓起巨大的鱼,并用咒语使大鱼漂浮在海面上,阳光将鱼身变硬,最终形成了一块陆地,这就是新西兰北岛了,因此在毛利人的语言中,新西兰北岛被称为“Te Ika a Maui”,意为“毛伊之鱼”。
而南岛则是由毛伊钓鱼时乘坐的独木舟变成的,因而在毛利语中被称为“Te Waka o Maui”,意为“毛伊的独木舟”。
电影《海洋奇缘》中的毛伊(右)
如果你看过迪士尼的电影《海洋奇缘Moana》,那你一定会对里面的半神毛伊印象深刻。他那满身的文身实在是太抢眼了,刺青小人不仅会在毛伊的皮肤上动来动去,还会在毛伊回忆往昔峥嵘岁月的时候,自觉配上解说画面。
文身是毛利文化中非常独特的组成部分。毛利人的文身一般来说有两种:刺青(Ta Moko)和文身(Kirituhi)。其中的“文身”泛指身体皮肤上的装饰,而“刺青”则大不同,有着极为神圣的意义。
一位毛利男性
在毛利人看来,血统是维系部族成员的纽带,一个人的身份来自于他或她是部族建族始祖的直系后裔这一事实。例如19世纪的新西兰毛利Arawa部落的女酋长Makereti便来自于部族里最古老、最高贵的家族命脉,她的祖先是第一个乘坐独木舟到达新西兰的毛利人。因此,Makereti被看作是毛利神明的后代。
Makereti在毛利Whakarewarewa部族的会客室窗边(1905)
可能是因为Makereti的父亲是英国人,母亲是毛利人,所以照片中的她并没有刺青。按照毛利文化的习俗,像她这样身份高贵的毛利人,在面部刺青是成年礼的重要部分。
毛利人的刺青并不仅仅是为了美观,还有着非常复杂的含义。不同的刺青象征着不同的神圣身份,对毛利人来说,面部的刺青包含着父母双方的祖先、部族等信息,简单说来就像家谱一样,能够彰显出其家族的历史和在部族中的社会地位,有时候还会将自身的成就用刺青记录下来,就像一份人生简历。
毛利男性不同部位刺青所代表的含义
据说,欧洲殖民者与毛利部族的酋长签订土地出让条约时,毛利酋长会把自己脸上的花纹画下来作为签名,照样有效力。
Ngati Mahuta的Te Aho-o-te-Rangi Wharepu身着毛利服饰的肖像画(1905)
Ngati Mahuta的Te Aho-o-te-Rangi Wharepu身着西装的肖像画(1905)
而且这种刺青是有性别区分的。现在我们能看到的,男性一般是整脸均可刺青,从前额延伸至喉咙。而女性的刺青多在嘴唇、下巴等部位,很多毛利女性会认为全蓝色的嘴唇是女性美的象征。
一位毛利女性的刺青
毛利人传统的刺青方法是用鲨鱼牙齿、信天翁骨或豪猪毛等动物骨刺在皮肤上雕刻出花纹,这样皮肤上就会留有凹痕,然后蘸上染料,再用小锤敲击进浅层皮肤中。文身时用弯针将皮肤挑起,以刀片削去挑起的皮肤顶端成为点儿,然后将烟灰灌入伤口,再涂上色料。等伤痕愈合后便会形成精美的图案。
毛利人刺青的场景示意
光是看文字描述就觉得疼,所以文身越多的毛利人越被视为真正的勇者。只有部族中负责神职、身份高贵的人才有资格为他人刺青。刺青前,毛利青年必须学习每种图案所代表的含义,然后与家族里的长辈一起选择刺青的样式。
这个过程很慎重,可能会花上几个月的时间,毕竟这是未来大半辈子的脸面,刺坏了可没法改。
一位毛利人面部的刺青
到了现代社会,毛利的刺青渐渐演变成为一种艺术。在保留传统内涵的基础上,毛利艺术家们将刺青发展为一种更普世的表演形式,吸引了不少人来关注神秘的毛利文化。
如果你想近距离感受毛利文化的独特魅力,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最近正好开幕了《TUKU IHO | 生生不息毛利文化展》,现场有多位文身艺术家坐镇,面对面向你展示古老的刺青艺术。
下滑查看图片
除了标志性的刺青艺术,在展览现场还可以欣赏到气势雄浑的毛利战舞。
这是古代的毛利勇士在开战之前进行的一种舞蹈仪式,用于鼓舞士气、恫吓对手,毛利语称其为Haka。新西兰橄榄球队全黑队就保留了这个传统项目,每次比赛就在球场上先来一段Haka,对面球队纷纷表示这很毛利。
当然,在毛利人的祭祀、庆典中,也常常少不了Haka舞的助兴。非要类比中国古代的话,大概会是唐朝奏起《秦王破阵乐》的那种效果吧。
Haka战舞营造的激情氛围,一定要身临其境,才能深切地体会到那种震撼心灵的原始力量感。而现在无需亲赴千里之外的新西兰,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就能欣赏到原汁原味的毛利战舞。甫一起舞,仿佛瞬间被拉回到新西兰先民驾着独木舟从无情的大海与风暴中搏出一线生机的岁月。
毛利文化中不仅有豪迈的激情,也有对精致的追求。你将在展览中遇见来自新西兰的珍宝——绿玉雕刻。
对美的向往不分国界。一汪碧水般的绿玉,莹润细腻,原料产自新西兰南岛的河流中,在毛利语中被称为Pounamu。
毛利人认为这是上天赐给祖先的神圣之石,他们流行佩戴绿玉雕刻成的人形小挂坠,作为通灵的护身符,称其为Tiki。这个叫法来源于毛利古代传说中森林之神创造的第一个人的名字,就是“人”的意思。
喜爱“玉”的观众可不要错过这次机会,展览邀请了数位技艺精湛的绿玉雕刻家为你们答疑解惑,近距离感受来自另一个国度的绿玉文化。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想全方位了解新西兰的毛利文化?远渡重洋而来的独木舟、记载了历史的祖先木雕、原生质感满满的房屋构件、花样繁多的亚麻编织……展览还有超多毛利文化展品等你来参观!
TUKU IHO | 生生不息毛利文化展
展出时间:2019.11.1—2019.11.15(周一闭馆)11:00-19:00
展出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一楼(花园港路200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