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升宜居度(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志愿军公园已成为丹东市内一处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地标。 张保国 摄
十年逐梦振兴,十年砥砺奋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丹东市深入贯彻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丹东大地日新月异。
在辽宁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再次亲临辽宁考察调研,让丹东人民倍感振奋、深受鼓舞。大家一致表示,一定牢记的殷殷嘱托,不负深切期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为辽宁振兴发展作出贡献。
今日之丹东,锚定推动新时代丹东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的总目标,聚焦加快建设“在东北亚地区有影响的国际化水平的开放型城市,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创新型城市,绿色发展、美丽文明的幸福宜居城市”,以实干为“笔”、担当为“墨”,勇毅前行,描绘出综合实力更加强劲、改革开放更加深化、创新能力更加跃升、区域布局更加优化、社会文明程度更加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更加进步、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社会治理更加完善的壮美新画卷。
发挥区位优势 开放型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
塔吊林立,工程机械和施工车辆穿梭不停;机器轰鸣,流水作业与抢时赶工昼夜不歇……在这个秋风送爽的季节,丹东正在掀起新一轮全面聚焦项目、全力攻坚项目、全心服务项目的热潮,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把经济发展的势头抬起来。
这就是丹东——一切都已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寝食难安”的使命感,以“六个方面重点工作”为抓手,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的丹东。
敞开胸怀开放发展,俯下身子真抓实干。以建设“在东北亚地区有影响的国际化水平的开放型城市”为目标,丹东加大改革攻坚力度,着力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放合作,打造辽宁和东北东部对外开放新前沿。
作为辽宁唯一的边境城市,丹东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拥有5个国家一类口岸、4个二类口岸,是东北东部最便捷的出海口。
充分释放沿边沿海优势,推动对外经济贸易创新发展格局全面形成,在全省推动开放发展上当排头兵、做先锋,丹东责无旁贷。
基于这样清醒的认识与强烈的历史担当,近年来,丹东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战略,深入实施“以港兴市”,加快丹东港绿色港口、智慧港口建设,提升港口综合能力,大力提升口岸开放和建设水平,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助力外贸企业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全力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
没有高水平开放,就没有高质量发展。丹东把边境互市贸易创新发展作为推动扩大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领,全力构建“一核心、八区点、九园区”的互市贸易创新发展格局和“一港一区两城多点”的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格局,不断持续深化区域合作,拓展开放合作空间,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丹东将优化营商环境摆在突出位置,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目标,全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靠市场、靠契约、靠效率吸引各方投资者。
张开双臂,拥抱世界,丹东开放的脚步越来越稳健,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宽广。
面朝大海,潮起帆扬,辽宁沿海乃至东北亚经济圈都听到了这座城市的铿锵足音。
加速动能转换 创新型城市建设释放新活力
不久前,辽宁思凯科技有限公司、丹东华日理学电气有限公司、丹东东方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47家丹东企业入选2022年度辽宁省“专精特新”梯度培育企业名单。其中,21家被认定为辽宁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认定数量全省第三,认定数量同比增长320%;51个产品被新认定为辽宁省“专精特新”产品(技术)称号,认定数量全省第四,认定数量同比增长96.2%……
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幅增加,创新活力不断增强,是丹东向更深的科技领域进军的一个缩影。
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发展定位,丹东牢固树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理念,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断引育壮大新动能。立足“数字丹东、智造强市”建设,丹东全力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深入谋划数字赋能、强链延链项目,强力推进“百企百亿工业技改”专项行动,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丹东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实施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将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升级、扩能改造作为全市抓项目、促转型、提质量的重要抓手,持续壮大科技企业群体,做大做强实体经济。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丹东加速推进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转型升级,坚持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一起抓,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激发用人主体引才用才“原动力”。通过全面落实“鸭绿江英才计划”、实施“项目 团队”的“带土移植”工程等,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在以智能手机镜头聚焦线圈为主打产品的丹东大东线圈工程有限公司,工人密集的传统车间流水线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数台智能化生产设备。
如今在丹东,“大东线圈”绝非个例,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了这样的智能化生产方式。
厚植创新“生态圈”,不断优化创新环境,丹东正在发生智能化深刻变革。可以预见,伴随着一批又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层出不穷以及成长壮大,伴随着一拨又一拨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加速奔向科技创新“星辰大海”的丹东,未来可期!
坚持绿色发展 幸福宜居城市建设增强吸引力
8月的丹东,青山隐隐,绿水迢迢。
行走在江畔,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吹拂着轻柔的江风,蓝天之下,鸭绿江犹如一条绿色丝带蜿蜒千里奔腾不息,宛若游走于画廊之中,让人醉心不已。
山水为凭,见证着鸭绿江水清岸美之变,也记录着丹东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不动摇,努力书写好绿色发展新答卷,使绿色成为城市最厚重的底色、最鲜明的特质和最持久的优势的生动实践。
“小时候经常来大沙河游泳、抓鱼捞螃蟹,那时候的水清啊。”从小在大沙河旁居住的市民葛民辉回忆。后来,由于附近的工厂排污,河水变得浑浊,沿线生态环境恶化。“这几年,大沙河上增加了景观,河水变得清澈,难闻的气味也没了。”葛民辉说,如今大沙河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生活在沿岸的居民感觉很幸福。
幸福的得来,源于丹东在绿色发展、美丽文明的幸福宜居城市建设上一再提速的坚定步伐,更源于丹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紧扣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生态治理力度,用实际行动推动绿色转型的不懈努力。
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和振兴的优势,丹东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探索更加多元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促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发展,大力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与此同时,丹东坚决兜牢民生底线,积极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解决群众在就业、医疗、教育、社保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以来,丹东通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老旧小区改造等,积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促进老城区功能优化,进一步完善新城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质品位,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
保护好丹东的绿水青山,让丹东越来越美丽,越来越文明,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这是丹东建设绿色发展、美丽文明幸福宜居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于此,丹东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建设幸福宜居城市的重要抓手,坚持“创城促振兴、创建惠民生”,科学制定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抓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举全市之力推动2023年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十大宜居城市、十大养老胜地、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中国气候宜居市……向绿而行,丹东在培厚生态环境“含绿量”的同时,也提升了高质量发展的“含金量”,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曾经创造过辉煌,也从不缺乏拼搏进取奋斗精神的丹东人民,正用辛勤的汗水创造“英雄城市”更加美好的明天。
这样的丹东,让人满怀期待!
(辽宁日报 记者 黄宝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