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舍的北京的春节的感言(从老舍的北京的春节看春节)
节日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对中国人来说最重要的节日就是春节,古往今来无数百姓每年都要大张旗鼓地迎接这个节日,作为辞旧迎新的一种庆祝。每到春节期间,所有在外务工的人都要回家,家里的男女老少都要为这个节日忙碌起来。
从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一文中就能够看到,过去的老北京大家在春节忙碌的身影。
老舍先生的眼中,春节的开始始于腊月。腊月就是农历中的最后一个月,腊月的最后一天便是春节,腊月的节日诸多。“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两天就是腊月里开始制办年货的信号。
腊八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民间素有喝腊八粥,制作泡腊八蒜的习俗,这一天是佛祖的成道之日,也是佛教最盛大的节日之一。
”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如今腊八节并没有过去那么受人重视,仅有礼佛的人延续着这个传统。但是在民间,腊八节要喝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习俗一直延续,更多的是为了摄入丰富的谷物保持身体健康,而泡蒜也不再是腊八才有的美食,北方人都喜欢用腊八蒜来蘸饺子吃,酸辣的味道让人胃口大开。
老舍先生眼中的过年,最热闹的并不是除夕当日,而是置办年货的时候。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在腊月下旬,置办年货是全家老小都要参与的大事。吃穿用度上都要添置新物,小孩子是最开心的,这是她们一年之中少有的满足购买欲的时候。吃的玩的新衣服,在过年的时候都有机会得到。
办年货在现在也有很大的差别,首先就是时间普遍都延后了很多,不再从腊月开始就要准备。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交通运输也很发达。大家都是最后一周才开始采购,采购的东西也和过去大有不同,过去店铺都要初六初七才会开门,所以百姓要一次性买好能够吃半个月以上的食物。但是现在的商家初二初三就会开门做生意,采购的量就比以前少了大半。加上保存的工具有限,很多囤备的食材都是长久容易保存的。今天家家户户都有冰箱,想吃什么随便囤。
年夜饭的形式也改变了许多,过去百姓都会在长辈家里欢聚一堂,备上满满一桌的菜肴。
今天很大一部分的家庭,都选择在酒店定位置吃团圆饭。
但是不变的是家中准备丰盛的零食,各种坚果蜜饯都是热门的选项。过年就是要体现出富足的样子,家里的零嘴是一年之中最丰富的时候。一来是要有来年吃喝不愁的寓意,此外也是用来招待正月里拜年的客人。
让人羡慕的是老舍文章里的小孩,还能购买上一些爆竹烟花。在城市中这些过年玩意儿都已经被禁止,小孩子在外面点爆竹烟花的声响,就像是对年三十的预告,可惜现在的小孩都已经玩不到了。
在正式过年之前,还有一场语言,那就是腊月二十三的小年。老舍先生的文中,这一天正式拉开了过年的序幕。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
小年的气氛在过去要浓厚一些,今天的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还有小年这个日子。小年并不是节日而是北方的风俗,通常这一天都要祭祀灶王爷,打扫家里,贴上春联。但是这些活动现在都已经成为了年前的普遍准备,甚至有些成为了年三十当天的活动项目。
小年在现代人的眼里,已经没有什么存在感,百姓们都在为除夕当天作准备,小年的习俗也都会在年三十之前完成。虽然大部分的习俗都有传承下来,但是小年这个节日,确实是被遗忘了。
家里的灰尘连同角落都要打扫干净,家里要购买的年货都会陆续备齐,街上的庙会也都开始表演,街上卖的糖葫芦、糖瓜,在过去都是小孩子最爱的小吃。在今天都要被列为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一种传统民俗小吃,越来越少见。
除夕是春节的重头戏,老舍先生的笔下春节的热闹也到了顶峰。年夜饭、团圆、爆竹、守岁,这些都是除夕必做的活动项目。
今天的年味越来越淡,不变的是大家对团圆的向往。每年这个时候,在外务工的人都会放下工作回到家里,春运也成为了中国一年一度的风景线,上亿人的迁移行动在短短半月之中就会完成,中国的运输能力每年都能在这段时间得到考验。为的就是能够赶在大年三十晚上回到家里吃上一顿团圆饭,之后和家人一起看春晚,享受天伦之乐。
近几年看着春晚跨年已经是新的过年传统,城区已经禁止燃放烟花,只有跨年的时刻才有远处的烟花爆竹声,但是声响一年比一年弱。爆竹的烟雾粉尘对城市的环境影响很大,近几年是明令禁止的一项活动。但是也少了一分热闹和年味,年味都由万家灯光和春晚节目的莺歌燕舞烘托。
守岁也成为了一项被大家遗忘的活动,过去百姓守岁具有对过去一年的惜别留恋,送走所有的瘟病邪疫。现代人讲究身体健康,跨了年都会早早睡下,做个新春美梦。
过了除夕,正月里并不清闲,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每一天都有对应的习俗要完成。通常前面几天都是走访亲戚拜年的时候。
《北京的春节》中也是如此,这点倒是一直没有改变过,趁着过年的时候,亲戚朋友之间才会有所走动,维系感情。小孩子也最喜欢这几天的走亲访友,可以收到来自长辈赠予的压岁钱。
正月寺庙中都会举办庙会,这项活动一直持续到今天也有在进行。庙会中聚集了大量的游客,大家都想在新的一年求得佛祖的庇佑,中国人对讨彩头的事情十分热心,虽然庙会上聚集了很多人,还是要一同前去凑热闹。
这一点和老舍先生印象中的年味并没有多少差别,大家都在这两天忙碌于庙会和亲友之间,是年味中最浓厚的一部分。一直到正月初六、初七,绝大多数店铺都会在这段时间重新开张,老板第一天都会发放开门红的红包,保佑新的一年能够开张大吉。
和老舍先生笔下的春节不同,现在的年过了正月初三基本就变淡了,百姓都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庙会活动也早早散场,这种冷清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元宵节也是团圆的日子,这一天又会恢复热闹,到处都会举办灯展,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或者元宵。
今天很多家庭都分隔两地,这一天大家剩下的也只是品尝汤圆这种食俗,互相给一句祝福就算过节了。
今天的年味和老舍先生笔下的春节相比,味道已经变得寡淡许多,仅有几项重要的流程被延续下来,但是不变的是百姓想要团圆的心。看过过去老北京的春节景象,也让很多大人开始怀念自己幼时度过的春节,很多传统还是要延续下来,才能将中华的民族文化特色延续给后代子孙。
文/枕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