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最特别的地名(有个地方叫东北)
紫雪发送过《有个地方叫东北》一、二集之后,有读者希望能再介绍下东北的淡水鱼,这着实让我为难了,小时候水中捉鱼虾的记忆实在有限,认识的鱼类也极少,偏偏东北的野生鱼种类又颇多。为了完成这篇《有个地方叫东北(三)》,我请教过东北民间的捕鱼行家,也查过资料……总算汇集整理成篇(本篇非专业,仅供娱乐,如有错误或者还需补充的,还望在留言处共同探讨。在此特别感谢提供图片的平台和好友。)
东 北
东北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大量文物表明,在史前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东北地区劳动、生息和繁衍。公元前4000年前后,中华种族肃慎族系创造东北早期文明——新开流文化。大约在公元前23世纪的尧舜时代,全国划分为九个州,当时东北地区为幽州境内,夏商周时期,劳动、生息在东北地区的有肃慎、东胡、华夏等民族。
东北,黑土为主,多沼泽,冻土层厚;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其中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夏季温暖多雨,冬季漫长严寒多积雪。主要河流有松花江、鸭绿江和图们江。
↓鳊花,亦称长身鳊、油鳊。栖息于底质为淤泥、并生长有沉水植物的敞水区的中、下层中。鳊鱼肉质嫩滑,味道鲜美。
↓鲫花,不是普通的鲫鱼,学名江鲫。底层鱼类,喜在稳水处生活,生长缓慢,以底栖动物为食,偶尔也食其他种鱼,个体在0.25公斤,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一种名贵淡水鱼类。
五 罗
五罗包括哲罗、法罗、雅罗、胡罗、铜罗。前两罗是大型鱼,后三罗是小型鱼。雅罗、胡罗(葫芦籽)、铜罗,都是小不点。小罗虽小,却是水中珍品,肉嫩刺酥,酱焖、香酥、炖汤均佳。这三罗因其小,肚皮薄,容易腐烂。极少内运,不到江边,难得品到,正因此,格外珍贵。
↓哲罗,也叫哲罗鲑。哲罗是冷水鲑鱼中的大型肉食鱼,世界稀有冷水鱼种之一。一般个体在3公斤以上,大者可达50公斤,长在1米以上。肉味鲜美、细嫩,为富有营养的鱼类,也是高寒地区的特产,为珍贵的食品。
↓法罗,大名三角鲂,体形与鳊花相像,但比鳊花宽。也算大型鱼,但与哲罗比,小不少。最大能长到十来斤。
↓雅罗,东北雅罗鱼分布于黑龙江、鸭绿江等水系。杂食性鱼类,主要食水生昆虫及其幼虫。喜栖于河口、小河汊及山涧溪流。江河解冻后即成群溯游产卵。常见个体长170毫米。其肉质嫩香,口感酷似鳌花。
↓胡罗,学名叫鳑鮍,俗名叫葫芦子鱼。最大个体成体可达6厘米左右。杂食性鱼类,栖息在缓慢流动或静止的水域,喜群游。杂食性,食物为水草、 高等植物的叶片、藻类、沉淀的有机物、 浮游动物、 水生昆虫和枝角类等。依靠淡水河蚌繁殖,活动范围小,寿命短。
↓铜罗,胶质丰富,味道鲜美。
十 八 子
十八子,大小都有,小的可以是寸把两寸长,半两三钱重,小不丁点,像川丁子、柳根子,没法煎焖炖汆,只能做裹面酥炸或做鱼酱。但这个十八子是个概数,到底是哪十八种,我问过不少人,却都各说不一。查资料才知道这十八子并不逊于三花五罗,也是鱼之珍者。而且并不止“十八”这个数,十八只是形容其多而已。
↓岛子,俗称:大白鱼、翘嘴白鱼。生长快,个体大,最大可达10公斤,江河、湖泊中天然产量不少。肉白而细嫩,味美而不腥。被列为我国淡水四大名鱼之一。
↓七粒浮子,学名施氏鲟,是国宝级的珍品。鲟鱼肉质柔韧,最有特色的是七里浮子的骨刺都是脆骨,连鱼头都能全部嚼食。濒危等级:易危。
↓嘎牙子,学名黄颡鱼。嘎牙子好,可做法只有一种,酱焖。其它任何做法,都会破坏嘎牙子的形状。因为它的肉细嫩之极,即使酱焖,也得先将酱汤熬开,然后小心翼翼地放入,收汤以后,也得小心翼翼地将鱼铲出。否则,就成了一锅鱼酱。
↓牛尾巴子,学名乌苏里鲿。一般个体重0.5~2公斤,最大个体重5公斤以上,肉质细嫩,粗脂肪含量为23.74%,味道特别鲜美,无股间刺,是烧菜和作火锅料的极佳上品。
↓鲤拐子,就是鲤鱼。这是最常食的鱼,鸭绿江的鲤鱼尤其鲜美。
↓草根棒子,就是草鱼,学名鲩鱼。典型的草食性鱼类。最大个体达30kg左右。草鱼幼鱼期则食幼虫,藻类等,草鱼也吃一些荤食,如蚯蚓,蜻蜓等。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生殖季节有溯游习性。肉味美,鱼胆有毒。
↓鲫瓜子,就是鲫鱼,为常见淡水鱼,鲫鱼主要是以植物为食的杂食性鱼,喜群集而行,择食而居。最大体长约30厘米,栖息深度为0~20米,无毒,肉质细嫩,营养价值很高,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3克、脂肪11克,并含有大量的钙、磷、铁等矿物质。
↓鲢子,大名鲢鱼,学名白鲢。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在鱼苗阶段主要吃浮游动物,长达1.5厘米以上时逐渐转为吃浮游植物。鲢子多刺,因而用来煨汤的多,有的人干脆只喝汤,不吃鱼,把汤炖的浓浓的,往里下豆腐,下白菜,反把鱼捞出来,扔了,有点忘恩负义的意思。
↓鲶鱼球子,学名鲶鱼。周身无鳞,身体表面多黏液,头扁口阔,上下颌有四根胡须,生活在河湖池沼等处,白昼潜伏水底泥中,夜晚出来活动,吃小鱼、贝类、蛙等。肉质细嫩,含有的蛋白质和脂肪较多,对体弱虚损、营养不良之人有较好的食疗作用。鲶鱼是催乳的佳品,并有滋阴养血、补中气、开胃、利尿的作用,是妇女产后食疗滋补的必选食物。
↓柳根子,学名拉氏鳗。栖息于清澈的小河和山涧溪流,喜集群活动,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成体一般为50一90毫米。生殖期间,体色鲜艳、美观。小不点,干炸、炖汤、酱焖都可以。
↓船钉子,学名蛇鮈。大小和模样和柳根子相像,吃法亦同。产量大,大江大河里有,小溪小沟里也有,捕捞容易。在农村,农民拿它做成鱼酱,在没肉的情形下,它是农民摄取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斑鳟子,学名茴鱼。名贵的冷水性鱼类,但数量不多。个头一般都在50—400克之间,很难见到有超过500克重的大鱼。常年不进入江河及湖泊中,只在山涧溪流中栖身。生长较为缓慢,因生活在无污染溪流中,肉质尤为细嫩,味道鲜美,无土腥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一种高蛋白、高脂肪鱼类,其胆固醇含量几乎为零。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微量原素的含量是其它鱼肉的数倍。
↓细鳞子,山细鳞,著名陆封冷水性山麓鱼类”细鳞鲑“,野外数量十分稀少。细鳞鲑为冷水性鱼类,多栖息于水温较低、水质清澈的流水中,冬季在支流的深汀或大江中越冬。初春江河解冻时,由河川中游溯河向上游进行产卵洄游。体长约420毫米左右。通常以小鱼、水生昆虫、岸边生活的小动物以及植物为食。极贪食,其胃内食物可占本身体重的10%左右,更能捕食为自身身体长二分之一大小的鱼类。
↓花里羔子,花羔红点鲑。冷水鱼类珍品。终身生活于江河干流及支流清冷水域。体色艳丽、生长率高、营养价值高。以肉质极为细嫩、鲜美而名贵,被誉为“冷水鱼之王”。
↓黑鱼棒子,黑鱼。凶猛的肉食性鱼类,且较为贪食。捕食对象随鱼体大小而异。黑鱼形体长而圆,头尾相等,鳞细色黑,有斑点花纹,很像腹蛇,有舌、齿及肚。背腹有刺连续至尾部,尾部没有分叉,身体前部呈圆筒形,后部侧扁。食用黑鱼具有生肌补血,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具有非常丰富的营养价值。
↓黄姑子,学名黄鲴,银鲴。鲤科,小型鱼,体长一般在15到20厘米,体重在50克至200之间,头短口小,鱼鳞细小,在鳃盖膜上有处较明显的橘黄色斑块。喜欢成群游动,多则可达成千上万尾集聚在一起,密密麻麻地逆流而上。
↓红眼瞪子,学名赤眼鳟。外形酷似草鱼,唯眼上半部具红色斑而得名。
↓麦穗子,学名麦穗鱼。体长约10厘米。生活于池塘、湖泊、沟渠中,以枝角类、桡足类等为食。5—6月繁殖,产粘性卵。雄鱼有护卵行为。雄鱼个体大,雌鱼个体小,差别明显。
↓山鲤子,学名东北鳈。东北鳈喜栖息于水清、沙质底的静水或缓流水中。属于底层鱼类,虽不属于冷水性鱼,但适于较低的水温环境。东北鳈利用下颌角质边缘可以刮食附着在石砾上的生物,以无脊椎动物为主。幼鱼以蚊幼虫为食,成鱼以毛翅类、昆虫幼虫为主要食物。
↓沙姑鲈子,学名葛氏鲈塘鳢。俗称老头鱼、红尾巴梢子。小型鱼类,常生活于多水草的沼泽、湖泊等静水或河流的缓流中,适应性较强,肉食性。肉细嫩,味佳。
↓七星子,又叫东北七鳃鳗,八目鳗。濒危等级:易危。是一种称得上活化石的古老鱼类。生活于有微流、沙质底的山区河流,终生栖息淡水。对水质要求较高,白天钻入沙内或石砾中,夜晚出来觅食。雌雄七星鳝完成繁殖任务后就会死去。这点与香鱼、池沼公鱼大马哈鱼差不多。七星鳝是肉食鱼类,它的口是圆的,像一个吸盘,吸到活鱼身上,就不放松,用自己那把像锉刀的舌头,把鱼身上的肉一点点锉下来,吸入肚子里,一直到原来的鱼只剩下一根刺。
↓刁子,俗称:白漂子、参条、白鲦。体形狭长,色白,个体弱小,一般不超过10厘米。弱小的鱼在水族中处于生物链的底层,为了种群的繁衍常常群居,白漂子也不例外。关于白漂子名称的来历,有个最精彩的传说,据说白漂子产下的鱼子能够随着风到处飞扬,落到有水的地方就孵化成鱼,因此凡是有水的地方就有白漂子。因为它是在天上飞来的鱼,所以就叫白漂子。其肉细嫩,味鲜美。
↓狗鱼棒子,狗鱼,体细长,稍侧扁;口裂极宽大,约为头长的一半,齿发达,背鳍及臀鳍位靠后并相对,体侧有斑。是淡水鱼中生性最粗暴的肉食鱼,除了袭击别的鱼外,还会袭击蛙、鼠或野鸭等。据说一天可以吃和自己体重相当的食物。因为寿命长,偶尔可发现巨大型的个体。狗鱼生长快,肉质细嫩洁白,味道鲜美。
↓泥了勾子,泥鳅,是一种身体细长的水产鱼类,它多生活在沟渠,水田,池塘以及湖泊中,平时喜欢钻入到水底的淤泥中,它肉质鲜嫩,蛋白质含量特别高,具有补肾补血等多种功效。
↓扁担勾子,学名刀鳅,和泥鳅类似,不过扁担钩子的两腮有倒钩。体细长,一般体长在25厘米以下,为底栖性鱼类。生活于多水草的浅水区。以水生昆虫及其它小鱼为食,生殖期大约在7月份。刀鳅的口在危险情况下可作为防御武器或攻击武器。如用手抓其活体可能遭受它的攻击,导致手部出血。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地方叫它刀鳅的缘故。
↓沙鳅子,生活在水流较急的地方,外型酷似泥鳅,并常与泥沙为伴,所以又称它沙泥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兼备。
七十二种杂鱼
七十二种杂鱼并不包含在三花五罗十八子里面,但也是名贵鱼类。这里只介绍几种。
↓鳇鱼,鳇鱼被称为活化石。身躯庞大,一般体重50~100公斤,大者可达1000公斤以上,为大型食肉性鱼类。以其寿命长,身体大,食量多,力量强而著称,被誉为“淡水鱼之王”。鳇鱼主产于黑龙江水域,全身是宝,肉厚刺少,味美而鲜,唇制鱼唇,骨制鱼骨,鳔制鱼肚,鳍制鱼翅,鱼料制酱,皆为水产珍品。
↓雅里红,雅里红鱼主产黑龙江及乌苏里江流域,属冷水鱼中小型鱼,每年进入到5月中旬到8月中旬就难以捕捉到了! 雅里红肉质细嫩,味道特别鲜美。
↓鱤条,“鱤鱼”,又叫魠[tuō]、哆口鱼、黄颊鱼、鳏鱼、水老虎。栖息于江河以及有一定水流的湖泊,为中上层鱼类,游泳迅速,行动敏捷,善于掠食,是一种主要以鱼类为食的典型的凶猛鱼类。鱤鱼生长快、个体大、肉味鲜美,成熟时体长可达60厘米,成鱼幼鱼皆进入大江深处越冬。
好多渔民都说,在北大荒的水域里,有那么一种鱼,靠渔网是很难捕到它的,所有的渔网在它面前,就是一张纸,它一撞就是一个窟窿。这种鱼,就叫鱤条。还有渔民说,冬天在冰上“打大网”,最怕的就是鱤条“竖橛子”,因为它头顶着冰排,尾巴扎到泥里,挺直身子,宛如一根木头桩子,网到那儿,根本没法拉过去,想退回也不能,网也就只有废了。
关于鱤鱼有个传说:在北大荒大江上坐船的时候,千万不要把脚伸到水里,倘若遇到大个的鱤条,一口就会吞下你的脚并把人拽到水里。
↓胖头鱼,鳙鱼,又叫花鲢、大头鱼、黑鲢、麻鲢、也叫雄鱼。外形似鲢鱼,体型侧扁。头部较大而且宽,口也很宽大且稍微上翘。眼位比较低。生长在淡水湖泊、河流、水库、池塘里。多分布在水域的中上层。食用对人体有提高智商、增强记忆、补充营养、延缓衰老的作用。
↓兔子鱼,鸦巴沙、大白眼,学名苏里白鲑,肉质细嫩鲜美。
↓板黄鱼,学名细麟斜颌鲴鱼,又名沙姑子、黄尾刁等,鲴类是中小型鱼类。喜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等较开阔的水体里,栖息于水体的中下层。适应流水生活,性较活跃。有集群摄食、活动的习性,一般冬季群栖于开阔水面的深水处,春暖后分散活动、觅食。主要摄食水体中比较丰富的底生藻类、腐屑。同龄鱼,雄鱼比雌鱼个体稍小。常见个体体重300~500克,最大个体可在1~2千克。肉味鲜美。
↓老头鱼,体柔软,无鳞,头和体的边缘有许多皮质突起。体前半部平扁,圆盘形,尾部细小。体长50厘米以上。
↓花老婆鱼
↓刺鱼,筑巢最精致的鱼,体型小,最大约长15厘米。特征是背部在背鳍鳍部前方有一行棘。
↓马口鱼,体重一般约50克,100-150克重的不常见,为小型鱼类,成鱼体长仅100~200毫米。体延长,侧扁,口大,下颌前端有一突起,两侧凹陷,恰与上颌相吻合。多生活在山溪流水之中。性凶猛、以昆虫、小鱼等为食,幼鱼嗜食浮游生物。
↓大马哈,有江里生,海里长,而后又回到原出生河流产卵的特性。大马哈鱼可以长到6公斤,其卵也是著名的水产品,营养价值很高。大马哈鱼素以肉质鲜美著称于世,历来被人们视为名贵鱼类。
↓山鲶鱼,著名的淡水冷水性底栖凶猛性鱼类,学名“江鳕”,多分布在多乱石、乱树根、有洞穴的石崖、陡岸下,夜间觅食,生长较慢,最大可达1米长、25公斤左右,常见个体多为体长300毫米左右,重2公斤左右。江鳕的肝脏大,占其体重的6-9%,肉质洁白,无脊间刺,烹调得当,味极鲜美。也是制造鱼肝油的鳕科中唯一淡水鱼。
↓黄瓜香,又名池沼公鱼、春生子鱼。体长8厘米大小,栖息于水温低、水质清澈的水域中,分布于黑龙江、图们江、鸭绿江。有淡淡的黄瓜香味。
↓重唇鱼,小名虫虫,多栖息于水流湍急的河流中,以水生昆虫的幼虫为食,也食软体动物中的淡水壳菜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鱼类菜馐中的珍品。
↓怀头鲶,是放大了的鲶鱼,一条小的,也有十多二十斤。大的,有几百斤。
↓瞎嘎子、沙塘鳢,俗称:四不象、瘌蛤蟆鱼、虎头鲨、虎头呆。是一种淡水小型食肉鱼。沙塘鳢喜生活于河沟及湖泊近岸多水草、瓦砾、石隙、泥沙的底层。游泳力弱。冬季潜伏在水层较深处或石块下越冬,以小虾小鱼为主要食物。肉多、少刺、肉味鲜美、营养丰富。
好了,鱼就说到这儿了。下面还有几种生物,应该都见过的。
↑蝲蛄,淡水龙虾,肉质细腻,味道鲜美。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山地溪流或山地附近的河川、湖泊里。一般栖息在鹅卵石底的缝隙中,以捕捉小鱼小虾和一些新鲜的动物尸体为食,蝲蛄生性胆小,反应迅速,水下稍有波动即遁走,如遇危险也会用其有力的螯攻击对方。蝲蛄在春季河流解冻后脱壳,脱壳一般历时一周,四五月份雌性蝲蛄会把卵产在腹部并用腹足牢牢保护,直到孵化。
蝲蛄喜欢活水,需保持水流的清洁和流动性,水源要求比较苛刻,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野外捕捉的蝲蛄放入鱼缸内基本不再进食,不具备人工饲养条件。
蝲蛄已经濒临灭绝,只有辽宁北部,吉林长白山一带以及黑龙江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少数溪流还能发现它的身影。
↑田螺,是一种体外裹着一层锥形或纺锤形硬壳的软体动物。具有丰富的营养,鲜螺的蛋白质含量高达50.2%,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族等。
↑河蚌,又名褶纹冠蚌,一般生活在江河,湖泊、池沼、小溪等泥质、沙质或石砾之中。蚌体部分潜埋在泥沙中,前腹缘向下,后背缘向上,仅露出壳后缘部分进行呼吸摄食。天热时则大部分露在泥外。其肉可食用。
↑河虾,生长于江河、湖泊、水库和池塘中,又称青虾,是优质的淡水虾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高蛋白低脂肪的水产食品。
↑河蟹,也叫“螃蟹”和“毛蟹”,河蟹的雌雄可从它的腹部辨别:雌性腹部呈圆形,雄性腹部为三角形。常穴居于江、河、湖沼的泥岸,夜间活动,以鱼、虾、动物尸体和谷物为食,每年秋季常洄游到出海的河口产卵,第二年3~5月孵化,发育成幼蟹后,再溯江回游。其肉质鲜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蛤蟆,中国林蛙,雌蛙体长71-90毫米,雄蛙较小,栖息在阴湿的山坡树丛中离水体较远,9月底至次年3月水栖生活。冬季它们都成群的聚集在河水深处的大石块下进行冬眠。是集食、药、补为一体的珍贵蛙种。林蛙肉质细嫩,鲜美可口,营养丰富。从雌性体内提取的林蛙油具有润肺养阴、补肾益精、补脑益智、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美容养颜、抗衰老等独特功效。
↑青蛙,青蛙的背上是墨绿色的,很光滑、很软,有花纹,腹部是白色的。青蛙常栖息于河流、池塘和稻田等处,主要在水边的草丛中活动,有时也能潜伏到水中。大多在夜间活动,以昆虫为主食,也取食一些田螺、蜗牛、小虾、小鱼等,所食昆虫绝大部分为农业害虫。在秋末天气变冷时,青蛙蛰伏在水底或洞穴之中开始冬眠。说到青蛙,想起了王建的那句“蛙鸣蒲叶下,鱼入稻花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