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防治知识宣传墙(鼠疫防治宣传手册)

鼠疫防治知识宣传墙(鼠疫防治宣传手册)(1)

鼠疫是自然疫源性疾病,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发病急、传染性强、传播快、病死率高,被WHO规定为国境检疫传染病,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法定的甲类一号传染病。

在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严重的鼠疫流行,也曾经给我国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20世纪90年代以来,鼠疫疫情在世界范围内明显回升,人间鼠疫病例迅速增多,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重新流行的20种传染病之一。

鼠疫防治知识宣传墙(鼠疫防治宣传手册)(2)

当前,我国的鼠疫疫情与世界疫情走势一样,开始出现上升趋势,并呈现四个特点:一是新疫源地不断出现,流行范围逐渐扩大,二是有些鼠疫疫源地静息多年后重新活跃;三是鼠疫疫情向城市、人口密集区域逼近;四是鼠疫远距离传播的机会增加。尤其是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毒力强、侵袭力高,疫情形势更为严峻。

鼠疫防治知识宣传墙(鼠疫防治宣传手册)(3)

北京地区不是鼠疫的自然疫源地,但是据历史记载,在国内有两次鼠疫侵入北京的经历。一次是1鼠疫防治知识宣传墙(鼠疫防治宣传手册)(4)643年国内鼠疫大流行期间,一次是在1910年9月,东北、内蒙古等地鼠疫流行,1911年1月一名感染肺鼠疫的商人乘火车由哈尔滨到北京后发病死亡,造成鼠疫在北京暴发流行,死亡113人。

了解鼠疫,您需要知晓以下12条知识

一是什么是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急性烈性传染病。为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具有发病急、病程短、传播快,病死率高、传染性强的特点。鼠疫原发于啮齿动物之间,并能引起人间鼠疫流行。

传染源主要是啮齿动物,传播途径主要是跳蚤。肺鼠疫病人也可成为传染源,造成人类鼠疫流行。

鼠疫防治知识宣传墙(鼠疫防治宣传手册)(5)

二是鼠疫自然疫源地

在动物鼠疫流行过程中,鼠疫菌寄生于特定的宿主,主要以跳蚤为传播媒介在宿主和其他动物间传播,可以不依赖于人类而长期在自然界循环延续,这种现象称为鼠疫自然疫源性。具有这种自然疫源性的地区称为鼠疫自然疫源地。

三是鼠疫容易发生的季节

人间鼠疫的流行季节主要取决于各类疫源地内啮齿动物鼠疫流行季节变动。南方黄胸鼠疫疫源地全年均可有病例发生,北方一般以4-10月为主要发生季节。

鼠疫防治知识宣传墙(鼠疫防治宣传手册)(6)

四是鼠疫的传播流行特点

在我国家鼠、旱獭为鼠疫的主要传染源,黄鼠、沙鼠为重要的传染源。野生动物狐、野兔、藏黄羊,家养动物狗、猫等也不容易忽视。鼠疫患者也可成为人间鼠疫的传染源。

人间鼠疫流行前,一般先有鼠间流行,可见鼠类成批死亡。鼠蚤是主要的传播媒介。鼠→跳蚤→人是鼠疫的主要传播方式。

少数人可因直接接触病人的痰液、血性分泌物或病兽的皮、血、肉,经破损的皮肤或黏膜受染。猎取或剥食旱獭是常见的直接接触感染途径之一。

续发或原发性肺鼠疫可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等,借助飞沫经呼吸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并可迅速造成肺鼠疫流行,还可借助交通工具向外传播,引起大流行。

鼠疫防治知识宣传墙(鼠疫防治宣传手册)(7)

五是鼠疫的传播途径

1、从动物-跳蚤-人的传播,多为腺鼠疫,鼠蚤吸入病鼠血液后,鼠疫杆菌便在蚤的前胃内大量繁殖,当疫蚤再叮咬其他鼠或人时,病菌即注入人或鼠体,构成感染。

2、通过人—人的空气飞沫传播造成肺鼠疫。肺鼠疫患者痰中的鼠疫杆菌可借飞沫及尘埃经呼吸道传播,造成人间鼠疫的流行。

3、经皮肤黏膜传播,接触剥食染疫的鼠类及其他啮齿动物的皮肉、内脏、血液和病人的痰液、脓血性分泌物,均可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感染。

4、鼠疫疫蚤还可以随交通工具传到外地造成鼠疫流行。

六是什么人容易患病

人对鼠疫没有自然免疫力。人群对鼠疫普遍易感,无性别年龄差异。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预防接种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

七是鼠疫的潜伏期

鼠疫的潜伏期较短,一般在1-6天,多为2-3天。肺鼠疫、败血症型鼠疫1-2天。接种鼠疫疫苗者发病可延长至7-12天。因剥食染疫动物经皮肤伤口感染的潜伏期比染疫蚤叮咬者更短。

鼠疫防治知识宣传墙(鼠疫防治宣传手册)(8)

八是鼠疫患者的临床症状

鼠疫患者的一般症状表现为危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发病急剧,恶寒战栗,体温突然上升至39℃-40℃,头痛剧烈,呼吸急促,心动过速,心律不齐,意识不清,昏睡,躁狂不安等症状。

临床上腺型、肺型、败血型及轻型等。

1、腺鼠疫:占85-90%,是鼠疫临床上最多见的病型。主要以受侵袭部位的淋巴结肿大,以腹股沟、腋窝、颈部等处多见,淋巴结呈弥漫性肿胀,增大的速度极快,边缘不清,较坚硬,伴剧烈疼痛。

2、肺鼠疫:最严重的类型,起病急骤,寒战,高热达39℃-41℃,在起病的24-36小时内出现剧烈咳嗽、咳大量泡沫血性痰或鲜红色痰,呼吸急促,呈迅速进展呼吸困难和发绀,抢救不及时多于2-3日内死亡。

3、败血症型鼠疫:是最严重的类型之一,常突发高热寒战,或体温不升,神志不清,谵妄或昏迷,无淋巴结肿,伴随皮肤粘膜出血、鼻出血、呕吐、便血、尿血、心衰等,多在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很少超过3天,病死率高达100%。因皮肤广泛出血、瘀斑、紫绀、坏死,故死后尸体呈紫黑色,俗称“黑死病”。

4、轻型鼠疫:发热轻,患者可表现为局部淋巴结肿大,轻度压痛,偶见化脓。多见于家鼠疫源地或预防接种者。

九是鼠疫的治疗

凡确诊或疑似的鼠疫患者,均应迅速组织严密的隔离,就诊治疗,不宜转送。隔离到症状消失、血液、局部分泌物或痰培养(每3日1次)3次阴性,肺鼠疫6次阴性。

病原治疗早期联合足量应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对小儿及孕妇慎用)、磺胺(只对腺鼠疫有效,严重患者不宜单用)。

鼠疫防治知识宣传墙(鼠疫防治宣传手册)(9)

十是鼠疫的防治措施

1、灭鼠、灭蚤:控制鼠疫发生与流行,必须开展经常性灭鼠、灭蚤,对家养的猫狗灭蚤。最好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保证安全有效。

2、提高警惕,监测鼠疫疫情,在疫源地群众要做到“三报三不”。

三报指的是在鼠疫疫源地:

报告病死旱獭和其他病死动物

报告疑似鼠疫病人

报告不明原因的高热病人和急死病人。

三不是在鼠疫疫源地内

不私自捕猎疫源动物

不剥食疫源动物

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其产品出疫区

3、在鼠疫防治知识宣传墙(鼠疫防治宣传手册)(10)政府领导下积极配合卫生专业人员进行隔离措施。

4、发现可疑患者,特别是疫区出现不明原因鼠类死亡,病前10天内到过鼠疫流行区,接触过疫源动物,出现高热、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因警惕罹患鼠疫的风险。

十一健康人接触鼠疫病人后应该怎么办?

在九天内与鼠疫患者密切接触者,要进行健康隔离留验。如已经去外地,因就地隔离,每日测体温2次,用链霉素等抗菌素进行预防性服药,诊治病人必须事先服药。

十二死亡患者改如何处理

死亡患者应火葬或深埋。

注:内容来源鼠疫防治手册2007版

图片来自网络

鼠疫防治知识宣传墙(鼠疫防治宣传手册)(11)

本文系鼠疫防治知识宣传墙(鼠疫防治宣传手册)(12)微信公众号“中华医学科普联盟”独家用稿,

转载前请先与我们取得联系,

欢迎您给中华医学科普平台投稿:

zgyxkp@163鼠疫防治知识宣传墙(鼠疫防治宣传手册)(13).com

并转发我们的作品

您可以直接留言与我们取得联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