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民谣不一定有故事(民谣另一种)

【民谣】今天让我们来聊聊民谣那些事!

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过民谣但是关于民谣的历史有多少了解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民谣的那些事吧!

喜欢民谣不一定有故事(民谣另一种)(1)

什么是民谣

民间流行的、赋予民族色彩的,称为民谣。民谣的历史悠远,故其作者多不知名。民谣的内容丰富,有宗教的、爱情的、战争的、工作的,也有饮酒、舞蹈作乐、祭典等等。民谣表现一个的感情与习尚,因此各有其独特的与情调风格。

喜欢民谣不一定有故事(民谣另一种)(2)

西班牙民谣

如法国民谣的蓬勃、意大利民谣的热情、的淳朴、日本民谣的悲愤、西班牙民谣的狂放不羁、中国民谣的,都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气质与色彩。民谣并不是一个乐理学上的定义,而更倾向于社会学定义。也可以认为,民谣即为流行音乐,或商品音乐。是一种在民间广泛传播的,以娱乐性和商品性为主要特性的音乐作品。它区别于以追求高雅艺术体验为目的而创作而局限于有一定音乐修养的群体中的音乐作品。

民谣的特点决定了它广泛的受众面,也让许多民众在毫无乐理知识的情况下,充分享受音乐所带来的美好体验,因而得以广泛传播。这也是民谣的优势所在。

喜欢民谣不一定有故事(民谣另一种)(3)

中国当代民谣

中国当代民谣的开端,应追溯于90年代初的校园民谣。校园民谣概念的首次出现,是在七十年代初的台湾,随后传入大陆,罗大佑、刘文正等人的歌曲,给那个时代的大学生音乐上的启蒙。在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校园民谣是由大学生创作于校园之中,流行于中国大陆的各个高等学校,最开始只是在草坪上创作和演出,高晓松回忆起草坪年代,最鼎盛的时期是在1990年,那时几十个学生聚集在一片草坪上,或点唱某人经典,或各唱新作,或翻唱别人歌曲,有时还会即兴命题写歌。那时候的民谣内容以爱情,奋斗为主题,纯粹且干净。

喜欢民谣不一定有故事(民谣另一种)(4)

罗大佑专辑封面

校园民谣

校园民谣就是广受学生喜爱,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境或感受的创作,其或称为"校园歌谣"、"现代民歌"、"乐府民风"等等。校园民谣朝气蓬勃,极富有校园味道,毫无矫饰,完全是率真性情的流露,听起来十分感人,它形象地反映出青年学子的生活,表现出年轻人的蓬勃朝气、青春活力以及他们那富有诗意的浪漫气息,其曲风总体来说朴实明快、积极向上,充满活力,深受人们的喜爱和传唱。校园民谣,属于音乐领域的一种特别现象。

喜欢民谣不一定有故事(民谣另一种)(5)

校园民谣

校园民谣发展史校园民谣概念的首次出现,应该是在七十年代初的台湾。如果说日本的校园民谣是校园民谣未定型前的最初形式,那么,台湾则是校园民谣真正成型的诞生地,并将校园民谣推向了辉煌。因此,说道校园民谣,必须从台湾说起。

校园民谣出现最初,让人们耳目一新。它强调了青春的易逝,透露出即将踏入成人世界的歌者对青春的回眸——青春依然真真切切,尽管一去不复返。从1974年到1980年的顶峰期,台湾共产生了300多首校园民谣,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罗大佑的《童年》。

喜欢民谣不一定有故事(民谣另一种)(6)

罗大佑

大陆校园民谣的产生,最为直接、深远的影响来自台湾的校园民谣。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大学校园里面就掀起了一股学生自弹自唱的民谣之风,那时候的校园里男生只要会弹吉他和会写诗,就可以获得女生的青睐。但是大学生们自己创作的歌曲,一直还只是在校园内部流传,舞台是宿舍和校园的草坪上,没有商业化运作推广,在社会上鲜为人知。直到1994年4月,大地唱片公司大地出版了《校园民谣1》,校园民谣发展到了顶峰时期。其中的作品如《同桌的你》、《青春》和《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流浪歌手的情人》现在依然传唱不衰。

喜欢民谣不一定有故事(民谣另一种)(7)

在《校园民谣1》推出后,由于商业的成功,也一下子刺激了内地的唱片工业,于是群雄涌现,纷纷在短时间组织生产了大量真真假假的校园民谣,良莠的质素之下,内地的校园民谣音乐,也和诸如"中国火"这样的音乐热潮一样,很快因为过度和泛滥的复制,而耗空了有限的音乐资源。即使是"大地唱片"在稍后紧接着推出的《校园民谣2》也终于没能再现前一辑的辉煌,虽然事实上这两辑中的作品是同时签约,只是因为商业考虑才分批推出,但由于录制完第一辑后,老狼和高晓松与"大地唱片"产生了一些矛盾,才让《校园民谣2》只能启用李晓东、谢彤等职业歌手。味道的不同,加上更加强烈的商业化,也让这张合辑不如前辑那样经典。

喜欢民谣不一定有故事(民谣另一种)(8)

老狼

老狼在华纳坐了三年冷板凳,鲜有新作问世;老前辈徐沛东成了中国轻音乐协会的会长,南方音乐人的代表陈小奇也随之入主广东音乐协会,并开了自己的音乐公司。校园民谣在这个时期,风雨飘摇。这时候小众歌手朴树的《我去2000年》专辑中的《白桦林》、《那些花儿》等歌曲迅速在各大高校传唱开来,而他也成为了校园歌手中有机会上央视春晚的唯一一位。2000年,清华一个叫卢庚戌的理工科学生创作了一首叫《蝴蝶花》的歌曲。歌曲迅速在北京各大高校传唱开来,并一度成为清华的"校歌"。于是,一个号称"内地乐坛最高学历"的组合"水木年华"终于在2001年横空出世。说水木年华挽救了疲软的校园民谣,并不为过。水木年华以《一生有你》、《在他乡》等校园民谣歌曲走红内地歌坛。虽然成员几易,但并不影响其对于校园民谣的贡献。

喜欢民谣不一定有故事(民谣另一种)(9)

水木年华

随后的新校园歌曲,比如四个女生的《心愿》、曹慧娟的《玻璃杯》、中南大学leo的《你的短发》等等歌曲,虽然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也没能挽救校园民谣衰落的事实。

八九十年代的大学生,毕业之后统一由国家安排工作,他们有大量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追求自己的音乐梦想。教育体制改革之后,他们不得不过早地去面对毕业之后的生存问题,校园民谣自然也就失去了宽松的发展环境。

喜欢民谣不一定有故事(民谣另一种)(10)

九十年代的老狼(左)和高晓松(右)

那个时期的校园文化,包括校园民谣、校园诗歌,还有校园里的各种思潮,都空前活跃,各路高手横空出世。就好像高晓松,他不是凭空蹦出一个高晓松,而是一个时代造就了他。今天的大学生们不得不为奖学金、社会实践、入党奔波着,文、史、哲让位给了功利色彩更浓厚的管理学、广告学、投资理财等学科。有评论说,在商界大潮的裹卷和冲击下,当今的大学生们,也越来越注重实际了,乃至于被称为"实用主义的一代"。

喜欢民谣不一定有故事(民谣另一种)(11)

而当艺术本身也成为"实用主义"可操作的一部分时,通往艺术的大门,自然也就被关闭了。 功利和浮躁的大学、大学生,同呼唤真情的校园民谣越来越格格不入了。失去了家园的校园民谣,还能再续辉煌吗?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现在的校园民谣正在被带荧屏,比如卢庚戌老师的《一生有你》,以及最近热播的《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等。不管如何,校园面所带给我们的回忆与感动,尤其是80和90后,都将是我们人生中最为美丽的回忆之一当代的民谣发展方向——独立民谣近几年开始活跃在各个角落有不少民谣歌手被发掘出来。

喜欢民谣不一定有故事(民谣另一种)(12)

水木年华《一生有你》

从2012年的董小姐,到2014年当你老了,2015年南山南,人们似乎开始觉醒但却不知道民谣已经深入人心,其实在独立民谣圈里有着许许多多的优秀的独立民谣歌曲《理想三旬》《北方女王》《玫瑰》《想》《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九月》《骚》《斑马,斑马》《瞎子》《糟》《成都》《三十岁的女人》《鼓楼》《玛丽》等等,这些独立民谣作品不仅给人们听觉上的冲击还给人们心灵上带来巨大的思考性,人们仿佛沉醉于这种独立性。《我是歌手》舞台成就了赵雷,一首歌曲《成都》拿下全场第二名,赵雷火了;火了嗓音里满是干净烟火气息的宋冬野;《中国好声音》张磊翻唱了一首《南山南》,让我们知道了马頔。

喜欢民谣不一定有故事(民谣另一种)(13)

赵雷

民谣作为一种做为一种古典的音乐品类,以全新的传播展现形式,再一次进入入大众的视野并获得广泛认可。现代的民谣很多都是揭露了年轻人的生活压力,也有年轻人对爱情的憧憬,在一定程度上让年轻人的压力得到一定的释放。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带你了解民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