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拌黑木耳常吃不好吗(一盘凉拌黑木耳)
来源公众号:国馆(ID:guoguan5000)
这八种常见食物,食用方法不对,容易中毒。
说到中毒,大部分人第一反应是感觉很遥远,不关自己的事。
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常见的食物,稍一不慎,也可能会造成中毒。要么本身含有毒素,要么处理不当会产生毒素。
所以说,中毒可能比我们想象得要更容易,甚至会带来严重后果。只不过我们往往忽略了其中的危险。
01
吃了黑木耳后,7岁女孩生命垂危
今年7月27日,浙江金华。
7岁女孩雯雯,跟妈妈和弟弟三个人,在家里吃了浸泡了两天两夜的黑木耳,结果三人不约而同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头晕目眩等症状。
三人赶紧去医院检查,结果是食物中毒。医生很快查出原因,问题就出在那盘凉拌黑木耳上。
妈妈和雯雯两个人吃得最多,已经发展成严重肝损伤,黄疸升高。尤其是雯雯,很快发展为肝功能衰竭,转氨酶已经超出正常100倍,其他脏器也受到不同程度损伤,陷入昏迷。
到8月8日,九天之内,医院ICU总共给雯雯进行了4次换血,并进行对症治疗,尽可能想清除毒素。但雯雯已经有五个脏器出现衰竭,抢救回来的机会,已经非常渺茫。
可是,一盘凉拌黑木耳而已,特别常见的食材,怎么会这么严重?
罪魁祸首,就是黑木耳携带的椰毒假单胞菌。果不其然,浙江省疾控中心,在雯雯的血液样本里,检测出了米酵菌酸毒素,这正是椰毒假单胞菌的产物。
浙大儿院重症监护室副主任叶盛分析:“如果黑木耳在水里泡发时间过长,就容易变质,椰毒假单胞菌会大量繁殖,这种特殊的细菌会产生一种名叫‘米酵菌酸’的毒素,摄入这种毒素后,就会有致命风险。”
更可怕的是,高温能杀死椰毒假单胞菌,可一旦产生这种毒素,烧不掉,煮不灭,摄入人体后,毒素会随血液流动到达人体各个脏器,从而产生损害。
预防中毒的方法,也很简单,不要把黑木耳泡太久,一般不要超过两到三小时,即泡即食。
01
6个月大宝宝食用蜂蜜后,中毒身亡
蜂蜜本身倒是没毒,但问题在于,蜂蜜很可能混有肉毒杆菌。因为肉毒杆菌在自然界内广泛存在,蜜蜂在采花粉制造蜂蜜的时候,肉毒杆菌很容易混入。
2017年,日本东京就发生过一起婴儿肉毒杆菌中毒死亡事件。
这名男婴6个月大,一个月前,家人开始给他喂食混有蜂蜜的果汁,每天食用两次,食用量也才仅仅5克。结果,一个月后,男婴开始发病,痉挛、抽搐、呼吸衰竭,最终中毒身亡。
而该男婴食用的蜂蜜,也是市面上正规渠道流通销售的。
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表示,大人食用蜂蜜后没有问题,但未满一岁的婴儿肠道内的菌类还未成熟,肉毒杆菌会在肠道内增殖分泌毒素。
而肉毒杆菌毒素,可能是世界上毒性最强的物质之一,只要百万分之一克,就可以置人于死地。
世界卫生组织,和多国政府已经明确发出警告:不要给1岁以下婴儿食用蜂蜜!
02
进补人参中毒
人参一直被中国人,认为是大补品。但其实,滥用人参,也可能导致中毒。
55岁的何先生,妻子为了给他补身体,给他炖了参汤进补。结果喝完以后,三天三夜都不想睡觉。
何先生说:“我真成了神仙了!”睡不着,但又感觉特别累,搞得特别痛苦。赶紧跑到医院检查,医生说这就是人参中毒。
人参滥用会导致中枢神经症状,精神兴奋、烦躁不安等。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药房主任马月光说:“长期大剂量服用人参,可导致中枢神经严重兴奋和刺激,表现为恶心呕吐、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鼻衄。”
还曾有报道显示,有过三起婴儿人参中毒事件。都是家人给婴儿喂服参汤,导致婴儿中毒,其中两例治愈,还有一例因抢救无效死亡。
人参虽然号称补药,但本身没有太大身体问题,不要自行服用,即便服用,也要遵医嘱行事,不要自己拍脑袋决定。
04
吃没炒熟的扁豆,公司77名员工
集体中毒
2017年,内蒙古呼和浩特某建筑公司,发生一起集体食物中毒事件。
当天中午,公司食堂的午餐,提供了扁豆角炒肉这道菜,89人就餐,结果77人中毒,食用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呕吐症状,个别还出现腹痛、腹泻。
导致如此大规模的食物中毒,根源就在于扁豆角没有炒熟。
学者卢翃章等人指出:“ 菜豆、扁豆、四季豆、豆角等,若加工时未加热熟透,食后可发生中毒。”
其有毒成分主要是皂苷和血球凝集素,其引起的中毒反应,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不过好在,只要炒熟煮熟,就可以破坏毒素安全使用。
05
食用发酵玉米面,一家四口相继死亡
发酵的玉米面,是一种常见食物。但很多人不知道,玉米面也同样容易被微生物污染,造成食物中毒。
尤其是在一些地区,喜欢把玉米面放到水里浸泡,使其发酵做成酵米面,食物中毒的风险大大提高。
2015年3月,辽阳某小区内,一家四口,因为食用发酵玉米面做的“酸汤子”,全家中毒。四口人没有一个被抢救回来,相继去世。
而中毒原因,同样是玉米面也极其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玉米面一旦放在水里发酵,很容易产生毒素。
只要中毒,发病急,病情严重,发展迅速,死亡率可达40%—100%,且至今没有特效治疗方法。
针对这一情况,辽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都发布提示公告,建议大家不要制作、食用发酵玉米面等食物。
06
为减肥吃白果,导致中毒
襄阳的吴女士,人到中年,几年前开始身体发福。为了减肥,每到晚餐时,她不吃主食,专吃零食。
这一天傍晚,吴女士一口气吃下一斤银杏果(又称白果),结果没多久,就开始头晕目眩、四肢麻木,还不时出现呕吐症状。
送到医院急诊一查,结果查出是银杏果中毒。好在送医及时,洗胃以后,问题不大。事后,吴小姐心有余悸说:“我以为白果热量低,营养价值高,多吃没事。”
吴女士还算是运气好的。更有甚者自己捡路边掉下来的银杏果回去,又没处理好,吃了中毒就更严重。
医生介绍说:“白果内含有少量氰苷,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为毒性很强的氢氰酸。对于成年人来说,一般一次食用不要超过10粒,孩子则不宜超过5粒。白果最安全的吃法是剥壳后泡水一小时左右再加热食用,这样可以降低毒性,相对安全。”
除了银杏果外,银杏叶,同样也可能导致中毒。
扬州的陈老汉,平时血压有点高,听说银杏叶能降血压,就采摘了一些鲜嫩银杏叶晾晒。晾晒完,就自行泡水喝,喝过之后也出现中毒症状。
07
吃没煮熟的鲜竹笋,6岁女童上吐下泻
济南的张女士,有个6岁的女儿点点。点点过生日这天,全家人外出吃火锅庆祝生日。
点点爱吃竹笋,结果竹笋刚刚下锅,她就吵着要吃。奶奶平时特别宠点点,见不得孩子哭闹,赶紧夹了竹笋给她吃。
到了夜里三四点钟,点点开始上吐下泻,送到医院,医生说是食物中毒。而导致点点中毒的罪魁祸首,就是没煮熟的鲜竹笋。
鲜竹笋里面同样含有氰苷,会转化为剧毒物质氢氰酸。
美国普渡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专业博士云无心指出:“如果竹笋中的氰苷全部水解,释放氢氰酸,最高的每千克可以释放出8000毫克,而100毫克差不多就能毒死一个人了。”
除此之外,木薯、洋扁豆等食物,也含有氰苷,处理不当,未经煮熟,同样也可能造成严重中毒。
不过好在,只要经过充分煮熟,氰苷能够被破坏,就也不必担心会中毒了。
08
吃鱼腥草存在潜在肾毒性和致癌性
谨慎食用
鱼腥草,又叫折耳根,在西南地区,可能是一道常见的菜,用来凉拌,非常可口。但其潜在毒性,往往被忽略了。
鱼腥草含有马兜铃内酰胺,这种物质是马兜铃酸的代谢产物。
科普作家阮光锋表示:“马兜铃酸具有肾脏毒性,会导致肾小管功能损伤,引起肾衰竭。”
《科学》杂志的子刊,也表明马兜铃酸有很强的致癌性。
当然,有很多“专家”出来辟谣,说鱼腥草的马兜铃内酰胺不是马兜铃酸,没有证据证明它有肾毒性,还说什么“不谈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
但问题是,马兜铃内酰胺潜在的毒性和致癌性,这个风险依然存在。而尤其是致癌性,和毒性还不一样,致癌物质哪怕摄入一点点,也是对身体不好的,不存在所谓剂量不剂量的问题。
科普作家“希波克拉底门徒”也表示:“鱼腥草的大规模食用地区,与慢性肾病高发地区重合,虽然并不能就此导出因果关系,但也有很强的提示意义。”
考虑到鱼腥草的潜在致癌风险,谨慎食用为好。
09
有些食物没啥毒性,其危害确被夸大了
前面说的是,有很多食物,处理不好容易中毒。这些知识,很多被大众忽略掉了,但另一方面,很多关于食物毒性的谣言,却在朋友圈里满天飞。
这里重点揪出几个,好好批判一下。
第一,是所谓食物相克。即某两种食物混合在一起吃,导致中毒或损害身体。
然而很可惜,这世界上不存在食物相克。
早在1935年,我国科学家郑集,对14种流传很广的“相克食物组合”进行过研究,包括螃蟹加柿子、红薯加香蕉、大葱加蜂蜜等。
他本人以及另外一名实验者,食用了这些组合后的相克食物后,并没有出现中毒症状,也没有任何不适。
事实上,所谓食物相克,很可能只是吃了不干净食物,或者对某种食物过敏,产生不适,导致的以讹传讹的说法。
第二,是所谓“樱桃有毒”。这个流言,传得很广,以至于很多人都不敢买樱桃吃。
其实是樱桃核的确里面含有氰苷,对,也就是前面说的鲜竹笋、白果都含有的那种物质,吃进肚子里会转化为有毒的氢氰酸。
但问题是,樱桃核很硬,一般吃樱桃不咬破樱桃核,也就不会释放出氰苷。
即便你非要咬破樱桃核,樱桃核里的氰苷含量也并没有鲜竹笋、白果那么多,要达到中毒的水平,你得吃四五斤的樱桃核才行。
所以,日常生活中吃樱桃,真没那么危险,别自己吓唬自己。
第三,也可能是听说过的最离谱的说法,“西瓜不能用勺子挖着吃”。
理由竟然是:将西瓜肉挖到勺子里再喂进嘴巴,夏季温度较高细菌容易滋生;甚至嘴巴里的唾液会加速西瓜变质。
你用勺子吃的时候,把勺子洗干净不就完了吗?你西瓜吃不完放冰箱啊,真变质了,不吃不就得了,这与用勺子吃西瓜,有什么关系?
吃西瓜,当然是你爱怎么吃就怎么吃!
国馆:一个有品有内涵的公号。用文化修炼心灵,以智慧对话世界,在这里,重新发现文化的魅力。国馆2018重磅新书《图说二十四节气》正火热销售中。
小编:毕涂涂
往期回顾
亲,小北需要你点个赞哦!
拜托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