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的文化意义和含义(中华姓氏的起源和传承)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
——《百家姓》
还记得小时候背过的《百家姓》么?还记得兴致勃勃的找自己的姓氏排在第几,现在后多少同姓之人,遇到一个同姓的还会有一种亲近感等等,这都是我们对自己文化的极度认同。中华姓氏文化是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人类社会发展进化的产物,也是我们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中华姓氏知多少?现在,有很多漂流在海外的华人华侨回到祖国认祖寻根,他们所依据的正是姓氏,而姓氏并不是一个单独意义的词,而是由“姓”和“氏”组成的,它是人的根。不管经历怎样的时代变迁,只要弄清楚自己姓氏的来龙去脉,就能找到自己的家族和祖先,找到归宿。
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左传·隐公八年》
《左传》中的这段话意思就是说:姓是由帝王将有功之人根据出生血统赐给,氏是由其封地的地名进行命名的。比如大禹治水有功,被赐姓为姒、氏为有夏;再如四嶽有功,被赐姓为姜、氏为有吕。而在三皇五帝时期,姓氏也是贵族身份的象征,因为那时候还没有普遍存在的姓氏,只是一些贵族才有明确的姓氏。
那么,现在如此多的姓氏是从哪里来的呢?《左传》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说在鲁隐公的时候有名叫无骇的大臣去世后赐予他一个谥号和姓氏。所以,“姓”被当做是贵族化地位和身份的象征,且表明了诸侯国和周朝王室的嫡亲关系,比如宋为子姓,滕为姬姓等。
姓氏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标志,它在早期的社会中及其重要,并且有着较为严苛的管理制度。《国语》韦昭注说:“太史掌氏姓”,姓是由专门记录历史的太史公掌管的,足见皇家的重视。到后来姓氏逐渐被其他的古籍所记载,如东汉王符的《潜夫论》里有《志氏姓》,应劭的《风俗演义》里也有《姓氏》篇,顾炎武的《日知录》里也有关于姓氏的深入探讨。
也许有很多人都听到过“天下X家是一家”,是严禁通婚的。同姓不婚自古至今仍然被视为重要的原则,这也充分体现出姓氏的社会功能,在历朝历代都形成专门的“姓氏学”,与历史、考古、语言文字、社会民俗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那么你知道现在的姓还有多少个吗?《百家姓》做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其中原来记录了411个姓,后面增补为504个,其中有单姓444个,复姓60个,有我们熟悉的“张王李赵,长孙慕容”,也有不熟悉的“盖益桓公,漆雕乐正”,千奇百怪的姓氏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中华文化之灿烂。除了《百家姓》还有在明初编撰的《千家姓》,收录姓氏1968个,明清时还有《古今万姓统谱》和《御制百家姓》,在商务印书馆的《中国人名大辞典》里共有姓氏4219,包括单姓2288个,复姓1689个,三字姓143个,四字姓7个,五字姓2个。
也许会有人问,为什么中华大地上的姓氏如此之多,这就是几千年以来胡汉共治、胡汉融合的结果,也是大一统、华夷一家的具体体现。
二、贾氏起源与姓氏来源
关于姓氏的起源,也是众说纷纭,有人总结有34种,也有人总结有13种、16种等,其实占主流的也就那么几个,如以国为姓、帝王赐姓、由他姓改姓、以居住地为姓、以官职为姓、以职业为姓等等。
贾姓在《百家姓》中排在137名,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贾姓的人口是439万,在姓氏榜是第65位,也算是人口较多的大姓。历史考证表明,贾姓的来源大概有以下几个。
1.周朝时唐叔虞的后代
周成王有个弟弟叫唐叔虞,唐叔虞的小儿子叫公明,周康王把公明分封在了贾地(今山西襄汾),史称贾伯,后代以国为姓。
还有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叫狐射姑的人,说起来他还是晋文公重耳的舅父,也是唐叔虞的后代,他又被叫做贾季,“为晋太师,食邑于贾”,是晋国的“股肱”,受到晋文公父亲一般的尊敬。后来晋襄公去世后,立新君的斗争中失利,逃亡到了翟国,其后代就以先祖的封地为姓,代代相传。
2.来源于古贾国
古贾国,不是jiǎ而是gǔ。相传这个古贾国位于今天的山西省贾乡一带,是殷商时期的大诸侯国之一,后来周武王消灭殷商之后,古贾国也不复存在,留下来的贵族和子民就以国名为姓,流传了下来。刚开始只能念gǔ,估计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就改为念jiǎ了吧!
3.以官职为姓
在商周时期有一个叫做贾正的官职,也叫做贾师,与胥师一同管理者国家的政令实施及处罚,有点像现在的纪律监察部门吧!还担任着监督和管理首都的贸易活动,包括物价的调节,市场秩序的稳定等工作,又有点现在市场管理监督局的味道了,权力还挺大的。在后世王朝里没有这个官职之后,其后代就已官职为姓。刚开始也只能念做gǔ,后来也改为念jiǎ。
4.源自少数民族
在民族大融合的进程中,有许多少数民族也将自己的姓氏简化、汉化,由长长的好多字变为简洁的一个字,这是里是发展的需要和必然。厄鲁特蒙古中一支杭席古德氏改为贾姓;还有蒙古族贾拉喇氏的满语拼音JalariHala也汉化为贾氏、张氏、詹氏、年氏、白氏等。
5.满族姓氏汉化而来
在满族入关之后建立清朝,到最后清朝覆灭,满族也融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一些满族姓氏也逐渐汉化,就有嘉佳氏、嘉穆呼氏、嘉布塔喇氏、贾佳氏等汉化为贾氏。其实不管是满族姓氏还是汉化后的贾氏,追根溯源依旧是华夏的后代,就如贾佳氏的祖先原来其实是汉族,在东汉被鲜卑的乌桓部俘虏之后,后来融入鲜卑,成为了辽东女真的一部分。
6.各民族变姓而来
在中原历史上的每一个强大王朝都不忘边地的统治,所采取的的措施也不一样,但是最常用的还是羁縻政策、设立都护府等,后又有轰轰烈烈的改土归流运动,从文化上同化边地人民。在今天南方的彝族、苗族、土家族中就有很多姓贾的人,其实他们就是文化上汉化的少数民族,后代也就沿用贾姓。
现在要问我是从那一种起源而来的,我还真说不清,据老辈人所说,我们是从洪洞大槐树移民而来的,根据就是:凡是洪洞大槐树移民后裔,脚的小趾的指甲是复形的,上面有一片大指甲,还有一片小指甲。我始终对这种说法持怀疑态度,要说移民肯定是有,但是是不是从洪洞大槐树移民而来就有待商榷了。
贾谊
洪洞大槐树只能说是一个比较有影响力的移民起点,大概也与中华民族“根本”的意识有关系,因为一棵几百年的大槐树枝繁叶茂、盘根错节,更符合即将踏上迁徙之路人民的心里需求。
其实,根据史料研究贾氏的郡望主要有武威郡、洛阳郡、长乐郡、临汾郡等,我更相信我所在贾氏支系的郡望是土生土长的武威郡。
从以上几个贾氏的来源,可以看出贾氏是从山西襄汾开始开枝散叶,逐步向外省迁徙繁衍。而武威支系也来源于逃亡到河南的贾季后裔,西汉的政治家、文学家贾谊就是其后代。而贾谊的后裔有贾龚的一支迁居到了武威,后来才有了三国中有名的谋士贾诩。
后来随着朝代更迭和时代变迁,武威贾氏逐渐外迁,形成以贾诩之子贾穆开始的长乐支,以贾疋或者其父辈为开始的平阳支,以贾敷为开始的广川支,还有益郡支、江南支等。
贾诩和曹操剧照
三、姓氏文化永流传通过不同缘起形成的姓氏承载着的不仅仅是一个分辨不同群体的作用,而有着人们对中华历史和文化认知、加深对家庭和自身认识的作用,正是寻根意识和寻找精神上的归属,海外华人华侨踏上了回乡的路。这大概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弘扬祖德、敦睦友善、团结互助的优良民族传统吧!也是实现世界大同美好愿望的具体体现。
我们的这种姓氏文化并不是像三哥那样狭隘的种姓制度,更不是民族主义,而是一种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纵观世界历史,任何一种优秀的民族文化都会有着更加广阔久远的生命力,随着世界新型全球化的发展,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姓氏文化也将更加广泛深入的影响世界上的其他文化文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