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银饰上的印记 180件清代到民国时期南方少数民族银饰饰品首次来杭展出
从昨天开始到5月19号,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名窑传承馆有一个“桂林博物馆藏南方少数民族银饰展”,展出了苗族、侗族、瑶族等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从清代到民国年间的180多件(套)银饰,要是你特别爱看展,或者特别爱美,都值得去看一看。
发饰、耳饰、胸饰、颈饰、腰饰、手饰,甚至还有衣背饰,看完你会惊叹,少数民族的姑娘们,美得也太讲究了。
有多讲究呢?桂林博物馆馆长孙明光说,打出生那天开始,新手爸妈就着手准备,听着,是不是有点儿羡慕呀?
把准备周期拉这么长,一个原因是,他们的银饰都是纯手工制作的,基本都是在家庭小作坊里完成,而一件精美的银饰至少要经过22道工序才能完成。
另一个原因呢,则是准备一套完整的首饰和服饰确实蛮贵的,而且往往一个家庭有好几个孩子,“长线作战”才能吃得消。
特别是,女孩都要经历出嫁等重要时刻,场合越隆重,头饰相应越豪华,所以,很多父母会给女儿准备一顶凤冠。这次展出中,就有一件银凤冠,上面是飞鸟围绕着上百朵山茶花,下方是喇叭状的吊饰,戴上它,走起路来会发出欢快的铛铛声。
而且,不光要给女孩子准备,男孩子也要准备,不过,比起女孩子饰品的精雕细琢,男孩子的看起来粗矿一些。拿耳环来说,女孩子的多是花瓣、花蕊、树叶组成的繁杂形状,而男孩戴的则是简单的椭圆形耳坠。
“在南方少数民族的银饰上,不光能看到图腾,还能见到整个大自然。” 桂林博物馆保管部副主任齐佳佳说,很多古玩上都刻着代表当时文化的图腾,南方少数民族的银饰,虽然也以代表图腾的蝴蝶、鱼、龙凤图案为主,但由于这些少数民族大都经历过迁徙,热爱生活的他们,也会把沿途见到的花鸟鱼兽都刻在饰品上,像展出的龙头形走兽纹錾花空心银项圈,就雕刻着乌龟、蛇、鱼、老虎和穿山甲。另外,蝙蝠也是“常客”。
展出的饰品中,很多工艺已经难以复现了。孙馆长说,从上世纪,他们就在民间收集这些宝物,“我记得上世纪90年代时,我们曾花了20块钱收集到一整套饰品,非常幸运。”
展会第一天就吸引了很多人前去参观。“看起来大小相同的两副手镯,重量却可能相差十倍,最重的有200克。”这几天,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的相关负责人正琢磨着给前去看展的人送一点儿小福利,比如,猜手镯重量,猜中就有奖品。
桂林博物馆藏南方少数民族银饰展
地点: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名窑传承馆(上城区南复路60号)
路线:42路、133路、87路至施家山站(八卦田)
通讯员 张必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