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电影战斗模式(七十年电影创作)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几代中国电影人肩负责任、担当使命,共生产故事片12000余部,这些影片以不断开拓的题材内容和越来越多样化的类型,展现历史变迁、反映时代脉搏,为时代进程留下了一串串美丽的注脚。中国电影的题材类型也在70年中不断发展、丰富、融合,在积累经验与交流互鉴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东方文化景观。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电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十七年”电影在展现工农兵形象、描写工农兵生活方面取得了开创新的进展,大批优秀影片充分展现了“新中国人民艺术的光彩”。改革开放初期,在思想解放的思潮下,中国电影人大胆进行银幕探索,具有个人独特风格的艺术片大量涌现,在国际上崭露头角。产业化以来,类型不断丰富,中国式大片和魔幻题材影片大量出现,为中国电影工业化发展奠定产业基础和人才储备。

党的十八大以来,聚焦中国社会现实、展现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电影探索出一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的商业化道路,从影像语言和拍摄手法上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走出一条新主流大片之路,科幻电影和动画电影也出现了突破性的进展。中国电影正向着类型不断健全、产业全面发展、技术不断与国际接轨的方向稳步前进。

这一时期的现实题材影片取材广泛,主要人物涉及不同行业、不同性别,汤晓丹导演的《不夜城》第一次以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主人公,拓宽了现实题材电影的表现范围。在艺术探索上,郑君里导演的《枯木逢春》以水墨画色调和横移镜头打造山水长卷之感,大胆突破传统方式,创新意识强烈。《腐蚀》《我这一辈子》《上海姑娘》《我们夫妇之间》《霓虹灯下的哨兵》《舞台姐妹》《护士日记》《今天我休息》《老兵新传》《农奴》等都是此类影片的优秀代表,这些现实题材电影内容取材于广泛的现实生活,涵盖了知识分子、警察、护士、戏剧演员等多重职业,对女性角色的刻画与表现充满生活气息与真实的力量。

少数民族影片在这一时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据统计,这一时期的少数民族电影涉及近20个民族50余部之多。它们或与战争、反特、歌舞等元素结合,或表现民族发展或歌颂爱情与生活,在电影语言和情感表现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1950年《内蒙春光》是我国第一部少数民族题材的作品,反映了地方政权更迭过程中与敌特力量的较量。1960年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歌舞片《刘三姐》问世,影片围绕壮族姑娘刘三姐展开,以歌舞赞颂真善美。《哈森与加米拉》描写哈萨克族青年男女坚贞的爱情,《五朵金花》载歌载舞,呈现苍山洱海的秀美风景,在大理民歌中展现白族人民勤劳勇敢的民族性格。《草原上的人们》《金银滩》《阿诗玛》《边寨烽火》《芦笙恋歌》等影片也留下了诸多少数民族的银幕想象。

电影戏曲片成为标志时代特征的片种。从1953年第一部戏曲片《小姑贤》到1966年《游乡》等4部戏曲片,这一时期共计出品约120余部,覆盖大小剧种50余个。1954年《梁山伯与祝英台》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首部彩色戏曲片,《天仙配》《游园惊梦》《红楼梦》《杨门女将》《野猪林》《刘巧儿》《罗汉钱》《洪湖赤卫队》等也是这一时期戏曲片的主要代表。

这一时期的儿童片、动画片、木偶片受到重视,数量有所增加。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提倡,出现了像《祖国的花朵》《鸡毛信》《风筝》(中法合拍)《小铃铛》《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等优秀影片。

七十年代电影战斗模式(七十年电影创作)(1)

其中,1953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小小英雄》开创新中国木偶片的先河,1958年第一部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诞生,随后《渔童》《济公斗蟋蟀》《人参娃娃》《金色的海螺》等具有中国传统美学特色的剪纸动画片相继面世。1961年万籁鸣和唐澄执导的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面世,二十年间斩获多个国际大奖,声名远播,不仅对中国动画影响深远,也对许多日本动漫家起到了启蒙作用。

喜剧片在这一时期完成了从讽刺喜剧到歌颂喜剧、轻喜剧的转型。《新局长到来之前》《不拘小节的人》《如此多情》《球场风波》《寻爱记》等成为讽刺喜剧的代表,这类喜剧以“笑”的形式对官场溜须拍马、个人道德品质不佳等多种行为进行了讽刺。《李双双》《今天我休息》《大李小李和老李》《魔术师的奇遇》《满意不满意》《锦上添花》《抓壮丁》等是歌颂喜剧、轻喜剧的代表,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名著改编影片在这一时期获得较高艺术成就,包括:《我这一辈子》《祝福》《家》《林家铺子》《青春之歌》《早春二月》等。这些影片在保留原著精神的基础上,极大发挥了创作者的主体意识,保持了政治思想价值与文化价值的统一。

纪录片在这一时期得到极大发展。既有《中国人民的胜利》《解放了的中国》《烟花儿女翻身记》《六亿人民的意志》等记载历史进程的大型纪录片,也有短小精悍的《新闻简报》等。

七十年代电影战斗模式(七十年电影创作)(2)

人物传记片涌现出《聂耳》《李时珍》《林则徐》等优秀代表作。此外,在体育题材、灾难类型上,谢晋拍摄的《女篮5号》为运动题材影片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石挥自导自演的《雾海夜航》带有灾难片元素,这些都为中国电影此后的类型发展与融合打下了基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