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普陀区商业住房(2幢楼78户378天)

上海普陀区商业住房(2幢楼78户378天)(1)

宜川路街道宜川六村116号及120号两幢楼,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一层楼13户人家公用走道中间空出的两间厨房和一间厕所。11月30日,启动套改签约378天后,78户居民全部签约,两幢楼将实施成套化改造,通过别出心裁的设计,在不改变原先建筑面积的情况下,未来回搬的每户居民都将拥有约7平方米的独立厨卫空间,一改往昔“烧饭难、洗澡难、如厕难”。

上海普陀区商业住房(2幢楼78户378天)(2)

公用厨房现状

党员先锋引领

带头签字动员

63岁的曹毓芳是一名老党员,也是第一个签合同的居民。曹毓芳激动地说,“这次改造是真正改变我们住房环境了,让我们能够安享晚年。我是个26年党龄的党员,为民办事的好事,肯定要带头支持。”

合同签订后,有居民好奇,曹毓芳居住的顶楼层高优势,还搭了个小阁楼,装修得好、住得舒服,“阿姐,这么好的装修推倒了,侬舍得?”曹毓芳指着改造图算了笔账,整幢楼面宽不改,原先朝北合用的厨卫改成配电间,多出来的空间改成厨卫,侧面宽度也有所增加。曹毓芳说,“你看看今后不光每家都有独用厨卫,都有窗户透气,而且是‘全新’的房屋,怎么不划算?这么好的条件,我希望大家都快点动起来,一起住回来!”

老党员一带头,不少居民纷纷应允签字。曹毓芳感慨道,“政府为居民办的是真实事,居民就应该爽气配合。”

签约前后四处帮

楼组长解各家忧

“我在这里生活了50多年,这里太需要改善了!”

发出这样感慨的是81岁的老人吴兰英,她也是116号楼的楼组长。她指着老旧的房屋状况向记者描述了过去的生活场景——一层楼13户人家,只有两个厨房、一个卫生间。“7户人家共用一个厨房,没有排气扇,一到做饭时间乌烟瘴气,裸露在外的电线熏得漆黑,夏天还会滴油下来。如厕难更是尴尬,3户人家共用1个马桶,天天憋着。”

上海普陀区商业住房(2幢楼78户378天)(3)

仅容得下一个人通过的走道

为了使生活更方便,有人“打”起了楼道乱搭建的主意,私自搭建洗澡间。原来两米多宽的楼道,被挤得只容得一个成年人通过。吴兰英回忆道,“楼上一洗澡,楼下就容易漏水,邻里吵架几乎成了‘家常便饭’。”

吴兰英签约后,还帮忙说服那些尚有顾虑的居民。有人家庭困难,不知上哪儿找价格便宜的过渡房,吴兰英就帮他们联系居委会,寻找房源、申请补贴;有人舍不得家里装修,吴兰英就帮他们算大账小账,让他们对未来生活有信心。在搬家时,有户居民冰箱坏了,舍不得换新的,吴兰英发动居委会年轻人,帮忙“淘”了一个便宜又好用的二手冰箱,解决了居民的实际困难。

“旧房”焕新生

老邻居即将再续情缘

今年65岁的桑建平在116号楼内居住了60多年。

“我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了。我们一家对这里有感情,邻里之间相互了解,这是我们老上海人的一种情愫。”桑建平说,这里交通方便,物价实惠,旁边的宜川公园更是散步即可到达。

上海普陀区商业住房(2幢楼78户378天)(4)

堆满生活物品的家

桑建平说,过去住房条件虽然拥挤,邻居间却也有了频繁的交流机会,几十年下来早已成了朋友,遇到什么问题喊一声就有人帮衬。虽然她家在一楼,早就在天井里改出一个卫生间,但依旧十分支持套改,“不仅改善了拥挤的生活,而且原本想搬走的老邻居也乐意留下来,几十年的邻里感情得以继续,两全其美。”

为了实现签约率100%,宜川六村居民区书记魏振秋和居委主任李芝军都没少花精力,两人几乎每天都要去两幢房子里转一转,向“想不通”的居民做思想工作、了解居民的最新需求和实际困难,把他们的想法归纳汇总,及时向上级反映。魏振秋对记者表示,“既然政府牵头做这件好事,我作为书记,就要了解邻居们心里最真实的想法、最担忧的问题,合理帮他们协调解决。”

旧改从“拆改留”到“留改拆”,更新了城市面貌,保留了城市温度,也让居民更幸福地生活。

记者:王笛

编辑:吴兴婷

上海普陀区商业住房(2幢楼78户378天)(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